阿尔班·米歇尔
2010.06
人民文学出版社
[法] 埃玛纽艾尔·艾曼
227
胡小跃
无
在法国众多的出版社当中,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不算是经济实力最强的,也不像拉鲁斯、伽利玛出版社那样在某一方面特别权威,但它无疑是法国最有活力的出版社之一。它总是四面出击,显示出罕见的胆识和惊人的勇气,在文学、社科、教育、少儿、译著等方面都作出了骄人的成绩。 这一切得益于创始人阿尔班·米歇尔(1873-1943)奠定的出版精神。他是个外省乡村医生的儿子,十八岁到巴黎闯荡,在奥德翁剧院的走廊书摊当学徒。他研究每《阿尔班·米歇尔:一个出版人的传奇》的特点和读者的心理,逐渐悟出了卖书的奥秘,很快从小伙计成了图书采购员,后来又被任命为巴黎最富有地区的书店经理。 阿尔班·米歇尔是一个全能的出版人,涉足图书的各个领域:销售、发行、出版。他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灵敏的感觉,凭直觉发现写作天才。他认为出版业是一项快乐的冒险事业,而他久经市场历练的敏感眼光则使冒险频频取得成功;由他发现并出版的那些新作家,不断收获许多重要奖项:龚古尔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奖、费米娜奖……
作者:(法国)埃玛纽艾尔·艾曼 译者:胡小跃
第一章 奥德翁书摊的小伙计第二章 《野心家》第三章 于让街第四章 《木十字架》第五章 《亚特兰蒂斯》第六章 猎手的直觉第七章 弄到了雨果和罗曼·罗兰的书第八章 《黑与白》第九章 在德国人的铁蹄下第十章 一个出现人的精神译后记参考文献译名对照表
据我们的长辈回忆,布尔蒙,那是上马恩省正中心的一个小镇,长期以来只有三个医生。他们既是接生婆,又是通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忠诚地充当各种角色。可以说,他们足以应付各种情况,因为最偏远的地方也有人赶到这里来看病。为了完全负起自己作为地域中心的责任,这个小镇还得关心周围民众的健康。一八六三年,当地的镇政府人满为患:三个医生死了一个,必须尽快另外找个医生来替代他。巧得很,车匠尼古拉说,他的表弟是个年轻医生,附近勒韦库尔人,愿意到他并不陌生的这个地方来行医。之前一直在孚日山区行医的弗朗索瓦·米歇尔医生,也许正等着命运的召唤,他身穿黑礼服,手提小皮箱,前来这座童年时期生活过的小镇。他洋洋得意地向妻子艾米丽和儿子乔治介绍这个地方。布尔蒙蜿蜒起伏,地处一座高山的斜坡上,下面就是层林叠翠的山谷,平原就像撞碎在悬崖下的海浪,突然断在了岩石跟前。古老的圣母堂庄严地耸起灰色的钟楼,如同平静的草原之海上的一盏航标灯。在十九世纪的时候,这个有七百五十人的小镇显得相当重要,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来参加每年定期举办的集市,活跃着全省的商业和农业生活。小猪集市,马集市,牲口集市,布尔蒙人那么喜欢集市,以至于该地区的人干脆把他们叫做“集市佬”!可居民们毫不理会这种嘲笑和嫉妒:他们自豪地冠以这个头衔,同情地望着在远处挤来挤去的人群。米歇尔医生慢慢地熟悉了他的病人:当然,主要是农民,也有几个拿年金的人,还有一小群警察和制蜡工。活可一点都不少,如果说布尔蒙的生活是惬意的,却也发不了财。病人大多很穷,他们往往送医生一只鸡或一只兔,权当医药费。善良的艾米丽马上就把这些东西拿到壁炉上去烤。这位新来的医生住在镇中心圣尼古拉路一座方方正正的大宅里。他很快得知,这座房子与当地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们激动地回忆说,夏尔·博杜安将军就诞生在那几堵寒冷的灰墙后面。这个出生贫苦的人在第二帝国时期建立了军功,让家乡的名字传遍欧洲。在布尔蒙的小酒馆里,人们常常围着酒瓶,讲述他在塞巴斯托波尔河的一座小桥上大败俄罗斯人的故事。大家津津乐道地重复麦克马洪元帅把这位勇敢的战士介绍给拿破仑三世时说的话:“像博杜安这样刚强的男人,不应该在宫中浪费光阴,而应该让他们在战场上大显身手。”现在,将军出生的屋子里充满了孩子的叫声,继乔治之后,又诞生了费迪南和路易。米歇尔医生很快就成了一位显要人物,进了镇议会,与他的两个同事洛蒙医生和科林医生平起平坐。在他一九一五年去世之前,他一直是镇议员,严肃认真地研究林间小道、公共预算和路面滚压等问题。一九。八年,七十六岁的他甚至被选为镇长,当了两年后,他给省长写了这么一封信:“我年事已高,不再适合管理这座城的财政和镇里的事务。”他在布尔蒙镇长任内的最后一个决定,是购买美丽泉的源泉,美丽泉现在还给当地供应饮用水。一八七三年,镇议会曾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镇政府打算提供帮助,让死于阿尔及尔的博杜安将军的骨灰回归故里。这样光荣的任务,大家当然不会不同意。为了让英雄的亡魂能在家乡找到安息之地,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老兵的遗骸将被埋葬在村口,紧挨着其家族的农场。这对小镇来说可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镇上的人都觉得站在高处就能感到远处吹来的历史之风。这一切,打乱了布尔蒙人平静的生活,却没让米歇尔医生操太多的心:就在一八七三年的七月二十九日,他的太太给他生下了第四个儿子,取名为阿尔班-儒勒。在同事科林医生和药剂师维尔曼的陪同下,当父亲的去镇政府申报了户口,圣尼古拉路的生活恢复了平静。几年后,又降生了第五个孩子,这回终于是个女孩,叫玛丽一路易丝。季节更替。冬天的雪把布尔蒙四周的草地从秋天的枯黄变得一片洁白,春天到来,又是绿草如茵。现在,米歇尔的孩子们每天上午都要经过崎岖的小巷,前往山下的男生学堂去读书。大的几个孩子显得挺有出息:乔治已经像爸爸那样对科学感兴趣了,路易和费迪南呢,他俩迷上了数学。只有阿尔班坐在乡村学校的课堂里感到厌烦。他透过教室里布满灰尘的玻璃窗,好奇地望着外面似乎充满了希望的世界。远处,可以看见龚古尔,就是那两个著名作家的老家;再远一点的地方,隐约可以看到巴黎公社女英雄路易丝·米歇尔诞生的弗隆库尔,她说不定还是家里的远亲呢!因为在那里的乡下,每一个村里都有米歇尔的远房表亲。这些名字让人想起文学桂冠和政治运动。与那些隐约可见而其实多为想象的沸腾生活相比,布尔蒙的日子似乎太单调乏味了。不过,家里有时会接待一位可敬的先生,他一头波浪形的头发,胡子又浓又密。这就是埃内斯特·弗拉马利翁。这位著名出版人的老家在蒙蒂尼一勒卢瓦,离布尔蒙二十五公里,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上马恩省,但常常回老家。由于思乡念旧,他经常回来拜访亲戚,看望留在当地的几个朋友。他喝着猪油汤,重温着乡村的快乐。他很小的时候就熟悉布尔蒙,当时他的外祖父母住在伊鲁德,离山谷只有一箭之遥。他多次到过外公位于山腰的葡萄园,永远不会忘记秋天的庆典,那是他童年最开心的时候:“人们收获着让你牙齿发颤的葡萄。收获葡萄的那个星期是多么快乐啊!接着,路易外公开始用葡萄榨渣,煮烧酒,蒸馏的味道让我们一个个都醉醺醺的。做出来的烧酒主要还是外公自己喝……”埃内斯特·弗拉马利翁……阿尔班常常在图画书的封面上看到这个名字。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那些书,晚上,父亲给他讲述,在离这里非常遥远的巴黎,那个严肃的人是怎样出版当代大作家的著作的:埃米尔·左拉、欧仁·苏、阿尔封斯·都德、埃克托尔·马洛……于是,这个常常盯着寸草不生的平原梦想的人,他脑海里的那个世界似乎越来越清晰。这位平和的客人给布尔蒙带来了一丝巴黎的骚动,他走了之后很久,人们还能在屋子里感觉到泰莱斯·拉甘、流浪的犹太人、达拉斯贡的达达兰的影子。阿尔班知道,所有这些文学人物的父亲,可以说就是这位严肃朴实的弗拉马利翁先生。
译完这本书,一直想写点东西,但不知如何下笔。不是没东西写,而是可写的东西太多。我对“阿尔班·米歇尔”太熟悉了,十多年来,我与这家出版社签了数十个合同,几乎引进了他们的所有名家名作,从四十年代被纳粹杀害的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小说经典,到当代重量级作家埃里克一埃玛纽埃尔·施米特的代表作;从“科幻小说之王”贝尔纳·韦尔贝的畅销作品,到当红作家阿梅丽·诺冬的系列小说……每次路过巴黎,我都会去这家出版社坐坐,或采访他们的作者,如著名华裔作家程抱一、法兰西学院院士雷米,或拜访他们的经理人和编辑,版权部的几位女士更是成了我的朋友。二〇〇六年,法国文化部安排我去法国出版界实习,当他们问我希望去哪家出版社时,我毫不犹豫地说:“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在那段日子里,我在这家有百年历史的出版社里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电脑和电话,出席他们的各种会议,出入他们的各个部门,约谈他们的编辑和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还替他们处理作者来稿,俨然成了他们当中的一员。在与他们的交往与交谈过程中,我一直在观察、研究和思考这家出版社成功的秘密。
出版这个行业虽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涉及更多的是冒险精神。我要说,这是出版人最大的回报。因为冒险会带来快乐,最大的快乐,努力创造的快乐。 ——阿尔班·米歇尔
《阿尔班·米歇尔:一个出版人的传奇》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无
还行,就是书有点脏
如果你从来没有读过法国文学史,只是涉猎过外国文学史,那么这本书的很多文字都会直接穿越大脑,留不下太多的痕迹,原因在于那些人名,小说家,因为完全的陌生性,就很难让人有代入性,很遗憾,这本书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名对于我来说都并不熟悉,而特别牵扯到一些作家的时候,这些作家又对阿尔班•米歇尔的出版业发展有着至关的影响,就更容易让读者产生某种距离感。
作为一本传记,我想在这本书里读到什么直接决定了我实际上在这本书里面读到了什么后喜好的判定,作为一个长句,不知道有没有人对我上一句的表述觉得别扭,我一直很喜欢胡小跃这位译者的译本,但是在这本书里面还是很明显的发现了法语对中文的影响,有一些句子的修饰顺序显然如同我的那个长句,当然会更花哨一些,每每的法语译本总是给我一种不适性,这次也不例外,把简单的句子整合成复杂的句式,有时候不得不转一下弯,畅达通晓的功能多少有些削弱。
还是回来谈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吧,有两点是想读这本书的原因,其一,希望能够看到阿尔班•米歇尔如何踏入图书行业并取得成功的一路景致,可惜,我看到了作为出版人的阿尔班•米歇尔的一些性格特征,和他在图书出版营销策略上的态度,但是就本人传记性的血肉实在非常不丰满。其二,我抱着外行人窥伺行内人手艺的心态,想要更多的去了解图书运作的流程,同样不无遗憾的是作品中涉及的并不多,整本书来说,更多的都是在强调阿尔班•米歇尔对作家挖掘上直觉的敏锐性。
七零八落的引用各种文本段落,是这本书的主体风格,拼凑的感觉让人很不爽,在开始读的时候,一度陷入不满的情绪中,直到过半,一方面书的体系比较明晰了,另一方面逐渐适应了本书的风格,前后呼应的东西也慢慢多起来,才整体的把握了此书的脉络,但是始终觉得这本书写作的方式严重缺少写者自己的投入,衔接的地方很生硬。
我一直以为传记,写人的时候,要有鲜明的取向和润泽,但是总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和主题很是背离,更应该命名为一个出版社的传奇,就阿尔班•米歇尔本人的内容少之又少,作者只给了他穿针引线的地位,几乎毫无传奇而言,再加上里面不断切入的由阿尔班•米歇尔赏识推出的作者作品的典例,因为局限于法国一二战期的一些作家,实在很容易使读者逃脱出来。而读完全书,与主题唯一比较接近的点就是阿尔班•米歇尔是一位何种风格的出版人,大量的笔墨下,只不过对阿尔班•米歇尔零星的印象,反倒是他的出版社进进出出的作者作品,让人有了之后去查查的欲望。
作为人物传记没有特别之处,偶尔看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