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像怪兽
2011-5
人民文学出版社
[加拿大] 安德鲁·戴维森,Andrew Davidson
377
317000
林静华
无
男主人公“我”一直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直到一场车祸使他差点死去,并成为重度烧伤病患。他在医院中醒来,无法接受现实开始筹划一场自杀。这时出现了一位神秘的探视者玛丽安娜,并声称他们是中世纪时期的恋人。半信半疑间,随着玛丽安娜不断讲述过去的故事,“我”开始想要活下去……
安德鲁·戴维森(Andrew
Davidson)出生於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皮纳瓦市,一九九五年毕业於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英文文学系。他曾在日本担任英文教师,断断续续在日本住过几年,也曾为日本的网站编写英语课程。戴维森现居於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温尼伯市。处女作《石像怪兽》是他长达七年构思与钻研的作品,初试啼声便跃登《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加拿大书商协会》各大畅销榜!引起《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周刊》、《娱乐周刊》、《纽约新闻》、《今日美国》等各大媒体大篇幅报导关注。
意外事故总是趁人不备时突袭,而且往往来势汹汹,就像爱一样。这天是耶稣受难日,天上的星渐渐融入黎明。我一边开车,一边习惯性地摸着胸口上的疤。我的眼皮沉重,视力无法集中,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一整个晚上都趴在一面镜子上嗑药。我以为我是在顾影自怜,但我错了。 蜿蜒曲折的道路一边是陡峭的山坡,另一边是一片黑暗的树林。我努力将视线集中在前方,但我有个强烈的感觉,觉得有东西在树林后面等着突袭我,也许是一支佣兵队。这当然是毒品引起的妄想症在作祟。我紧紧抓着方向盘,心脏怦怦地跳,颈背上都是汗水。 我的两条大腿夹着一瓶波旁酒。我想再喝一大口,但一个没抓稳,酒瓶打翻在腿上,酒水洒了一地后,瓶子滚落到车内的地板上。我弯腰抢着在剩余的酒漏光前抓起酒瓶,但就在我抬起视线时,我看见了那个幻影。那个可笑的幻影使眼前的一切开始活动起来。我看见一排燃烧的箭从树林间齐发,直冲着我的车而来。我大吃一晾,本能地转动方向盘逃离狙击手隐身的树林。这不是个好主意,因为它使我的车冲向拦阻车辆翻落山坡的护栏。乘客座旁的车门擦撞到钢缆,发出金属摩擦的狂啸,以及十几声冲撞木柱的巨响,每一声巨响都有如电流通过电击器。 ……
无
作者文化知识比较深厚,故事很严谨很精彩,值得一读。
《石像怪兽》貌似一把足以将读者切割成两座阵营的利器。一座阵营里的人高喊,这本书太棒了!只要读起来,就绝对放不下。另一座阵营里人的回应,这本书真是烂透了!拖沓冗长,令人看不了几页就急于放下,不再拿起。我要坦白地承认,我是后者阵营中的人,这本书我足足读了两周,读得很慢,细嚼字名,至今也未完全读懂作者的本来意图。我甚至怀疑自己完全不堪一个好读者的称谓。
这本小说,让我读起来毫无顺畅之感,它是加拿大作家安德鲁•戴维森的处女作。安德鲁从小到大都是个很执着的人。长大后孤身一人到日本,从英文代课老师做起,一呆就是七年。由于太过孤独,写作成了他唯一消遣的路径。所以,在本书可以看到他随意而为的影子,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无拘无束,让读者无法跟从他的思维脚步。
这本书的阅读感受是我从未有过的,新奇?刺激?困惑?,或者以上皆有,那是一种奇怪的综合感受。书的男主人公是个人类怪胎,前世是个中世纪的武士,今生是位拍摄色情电影的演员兼导演,一场车祸让他活生生地成为一个人间怪物,烧没的生殖器及焦烂的皮肤,让他不得不将自己装在特制的套子里。火的折磨是武士与色情导演唯一的连结物;书中的女主人公喜欢雕刻怪兽,前世是著名修道院的缮写房的修女,今生是一位疯狂热爱木雕的雕刻家,并有些神经质。这样的两个人,无论在前生与今世都在相爱,这着实是一件怪事。作者跨越时空的想象力与作品中文字的奔放感,对读者既是一种冲击也是一种吸引。我觉得这是一本考验读者想象力的作品。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读者总是在阅读后对作品大加品评,作者通常所收获的都是毁誉参半的评价,所以有勇气当作家的人都要有一个好心态。那么,有没有一个作家会提出他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读者来读他的书?比如说这本《石像怪兽》,作家完全有理由提出,他需要的读者应该是,年轻的、有想象力的、擅长接受新鲜事物的、懂宗教的,不挑剔文字工整及用词讲究的,最终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才是安德鲁需要的好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