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升起
2010-11
人民文学
廖东明
442
无
因为在检察机关工作了十年,所以,读到检察官所写,或者描写检察官生活的小说,总是感到分外亲切。 《太阳升起》的作者是检察官,与我是同时代人,只不过我在北方他在南国,虽然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有别,但感受着的时代氛围和政治环境是相同的。他将生长于“文革”年代的一代人的命运娓娓道来。读着他的故事,就仿佛读着我自己的故事。 主人公方晓的少年时代历经磨难,小学毕业便遭遇“文革”,失去了正常的求学环境;在自己眼中一向高大、受人尊敬、担任公社书记的父亲被“批斗”致死;母亲被关押审查,他带着妹妹流离失所,遭受亲戚白眼。这样的故事在那个时代里司空见惯,几十年来的文学作品中更是写了又写,几近俗滥,但作者并没有让自己陷入痛苦不能自拔,而是通过对儿童团的下乡“三同”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方晓下河摸鱼来饱腹等一系列活动的描述,幽默而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欢乐。这样的欢乐是建立在对生活热爱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多数人民的正直善良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对未来的希望之上的。 随后,年仅十六岁的方晓在那场史无前例的“上山下乡”运动中,来到海南建设兵团。然而,方晓和他的同伴对于“革命”的态度,从激情四射的生产劳动,到对前途一片迷惘。一场突如其来的祸患,青梅竹马的陈红为了救方晓,而被团政委强奸,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曾一起携手走过的少年伙伴们终于分道扬镳。
《太阳升起》的作者是检察官,与我是同时代人,只不过我在北方他在南国,虽然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有别,但感受着的时代氛围和政治环境是相同的。他将生长于“文革”年代的一代人的命运娓娓道来。读着他的故事,就仿佛读着我自己的故事。 主人公方晓的少年时代历经磨难,小学毕业便遭遇“文革”,失去了正常的求学环境;在自己眼中一向高大、受人尊敬、担任公社书记的父亲被“批斗”致死;母亲被关押审查,他带着妹妹流离失所,遭受亲戚白眼。这样的故事在那个时代里司空见惯,几十年来的文学作品中更是写了又写,几近俗滥,但作者并没有让自己陷入痛苦不能自拔,而是通过对儿童团的下乡“三同”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方晓下河摸鱼来饱腹等一系列活动的描述,幽默而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欢乐。这样的欢乐是建立在对生活热爱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多数人民的正直善良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对未来的希望之上的。 随后,年仅十六岁的方晓在那场史无前例的“上山下乡”运动中,来到海南建设兵团。然而,方晓和他的同伴对于“革命”的态度,从激情四射的生产劳动,到对前途一片迷惘。一场突如其来的祸患,青梅竹马的陈红为了救方晓,而被团政委强奸,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曾一起携手走过的少年伙伴们终于分道扬镳。
廖东明,属马,广东高州人。初中没毕业就去海南岛的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后病退回城待业,期间打过零工,并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后来进了工厂,干过锻工、电工、钳工,还当过厂里的资料员、计划统计员。恢复高考时曾两度名落孙山,后考上西南政法学院,此后一直在法学和法律领域内工作和思考。《太阳升起》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一章童年时光一、爸爸被“斗”死了二、没了家的孩子第二章荒原不会说苦三、《边疆晓歌》旋律四、走进迷茫荒原五、伸延的垦荒战六、“大会战”的篝火七、走出《根深叶茂》八、神山下的枪声九、躁动的诗和歌十、恨!那场台风雨第三章让青春再思考十一、透心寒的目光十二、插旗帜的车子十三、再燃烧起篝火十四、泪洒《葬花词》十五、高考特别故事十六、校园青春舞曲十七、山河都在思考第四章太阳升起来了十八、春天总有风流十九、维多利亚浪花二十、相聚在阳光下二十一、天空,太阳在升尾声后记
这是一个平静的早晨。早晨的潘州是很安静的,恬静得像一个正在梳妆的少女。潘州是南方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一个被山和水拥抱着的小城市。城市的东面和南面是延绵的丘陵,清清的潘州河像一条绿色的绸带从城市的北面飘来,轻吻了潘州山,然后慢慢地滑过城市的西边。 潘州这座城市,就是得名于潘州山。据史记载,潘州建制始于汉,现在之城建于唐,明洪武时修城墙,民国时才拆墙为路,称环城路。潘州自古人杰地灵,学风纯正,人们求真务实,崇尚学而优则仕,喜欢养花种果怡情。春秋时便有冶炼业,开始种植荔枝、龙眼、香蕉。自唐朝始,历代都有人在朝中为官或成为为人景仰的佼佼学者。 潘州的城市结构简单,城中间是十字的主干道,椭圆形的环城路紧紧包围着整个城市。主干道是东西走向的中山路和南北走向的解放路,路上铺的是古老的青砖,这些青砖是民国改建潘州县城拆掉古老的城墙时搬过来铺在路上的。 城市的北角是潘州城的最高点,每天这个时候,这个城市还很少有人出门,环城路轻轻地从潘州山南坡迈过,一支车队奏着吱吱声的乐曲迈着沉重的步子爬坡。 一、爸爸被“斗”死了 九月的潘州还是燥热的,今年的潘州人比往常都躁动,全国已逐渐深入开展文化大革命了,潘州也不例外。 从石门村回来后不久,新的一学期便开始了。 石门村是因有“石门”而得名。石门就是村口前,不知是因地壳运动还是风吹雨打的原因,一块山上的巨石滚落到山腰溪边时,刚好被地上的两块巨石架着,两块巨石之间有两米多宽,滚下来被架着的巨石离地面又有三米多高;千百年来,这三块巨石相互鼎立,都纹丝不动,聪明的村民们就把村道从这三块巨石中间穿过,这三块巨石就成了世界上最坚固的石门。更巧合的是,这石门的一边是山溪,另一边是近十丈高的峭壁,石门就自然成为了进出该村的一道最牢靠的天然屏障。可惜的是,石门后面没有足够发展的平地坝子,历史上就没有财主老爷看上这块地方用来建山寨,只有贫穷的山民在石门之后沿溪边垒房而居,并且人丁不旺,到现在还是只有二十多户人家。 生产队的木薯都是种植在溪边和村后山坡上,每块耕地都是窄小而贫瘠的。 小学毕业升学考试后,方晓和他的同学们商量好,参加完毕业典礼,就到本县最艰苦的山区农村——石门村去,进行儿童团的最后一次集体活动。要去的那个生产队,是方晓的爸爸帮忙联系的,他是那个公社的党委书记,那个生产队也是他的“三同”点,那里的劳动和生活条件虽然都很艰苦,但是他熟悉那里,认为那里的群众觉悟高,他放心儿子带领他的小伙伴们到那里去“三同”,就是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方晓和同学们在石门村进行了一个假期的劳动锻炼。
北大荒是冰雪,是巨犁划开薛原,而海南岛的应该是太阳,是新中国第一代人对太阳的信仰和追随下的拓荒吧!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