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人史纲(全两册)

柏杨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柏杨  

页数:

752  

Tag标签:

无  

前言

读柏杨著作常常让我想到鲁迅(代序)本文为钱理群先生在2005年举行的《中国人史纲》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钱理群刚才看了柏杨先生讲话的录像,我很感动。特别是他最后讲的那句话:一个人在钢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能不能坚持说真话,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考验,经过了这样的考验,才能对他盖棺论定。这句话很有震撼力,里面有一种精神,我以为就是与鲁迅先生相通的硬骨头精神。我在读柏杨先生著作的时候,也很自然地要联想起鲁迅先生。我拿到这本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就想到鲁迅曾经有过的一个写作计划。鲁迅在《晨凉漫记》这篇文章里,说到他想选择“历来极其特别,而其实是代表着中国人性质之一种的人物,作一部中国的'人史'”,并且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构想:“惟须好坏俱有,有啮雪苦节的苏武,舍身求法的玄奘,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明,但也有呆信古法,'死而后已'的王莽,有半当真半取笑的变法的王安石;张献忠当然也在内。”但鲁迅最后说:“现在是毫没有动笔的意思了。”在我看来,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和《中国人史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鲁迅所期待的这样的“中国人史”。在书中,我感觉到柏杨先生和鲁迅先生在精神追求上的某些相通,至少有两点是相通的。第一是两个坚持:坚持对中国国民弱点的批判,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弱点的批判。这两个批判显示的是一种启蒙主义的立场。这样一个立场,恰好反映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代精神,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就是在那个年代传到大陆,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柏杨先生的著作影响了八十年代的一代人,培育了一代人。当然,到了九十年代,我们,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对启蒙主义是有所反省的,主要是过分夸大了启蒙的作用,以为只要人的思想变了,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而九十年代,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却一再让我们感到启蒙的无力,制度的改造、变革与建设的重要与迫切。这样的觉悟本来是意味着我们对中国问题认识的深化,是件好事。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总喜欢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这背后就有一个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于是,就有人着意将思想启蒙和制度变革与建设对立起来,宣扬“制度万能”,这其实与“启蒙万能”在思维方式上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思想启蒙与制度变革、建设的关系?在我看来,它们分别抓住了中国的两个要害,是不可或缺的,因而是可以而且应该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思想启蒙与制度变革、建设,都各有其价值,又各有其局限,甚至存在着某种陷阱,无限夸大自己的价值,没有“边界意识”,就有可能走向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缺乏制度变革、建设支撑的思想启蒙的无力,反过来,不注意人的思想变革的制度变革也是无用的,因为制度是要靠人去建设与施行的,就如鲁迅所说,中国是个“大染缸”,中国人心不变,习性不变,再好的制度引进中国,也是要变质的。而且在具体实践中作怎样的选择,是做思想启蒙工作,还是制度变革、建设工作,也要取决于每一个知识分子个体的主客观条件,比如说,我这样的普通的大学教师,或者柏杨先生这样的学者,大概只能做思想启蒙工作,即使思想上更重视制度建设,我们也只能鼓吹,而鼓吹其实也只是启蒙。当然,在做启蒙工作时,应该有一个自我警戒,就是要看到自己的局限,由此形成一个立场:“既坚持启蒙,又质疑启蒙。”有了这样的立场,我们对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这样的着重启蒙的著作,就可能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它是有价值的,是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的改造与建设、中国人心的改造与建设的,同时又是有限的。但我担心,这样的有限的作用,在当下的中国大陆,也是很难发挥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今天的中国,已非八十年代的中国了。特别是现在的大陆思想文化界充斥着一种否定,甚至诋毁启蒙主义的思潮。有的人已经走到了这样的极端:把启蒙主义与专制主义等同起来,把五四思想启蒙运动视为文化大革命的先声,鲁迅这样的既坚持启蒙主义,又质疑启蒙主义的思想家更是被判决为专制主义的同谋,以至罪魁祸首。值得注意的是,对启蒙主义的讨伐,除了有着前述“制度万能”的理念外,还有两个旗号,一是“宽容”,一是“建设”。本来,就其原意而言,“宽容”与“建设”是两个很好的概念,是一个健全的社会所必须的;但在中国现实语境下,在某些人的阐释里,这样的“宽容”与“建设”是与启蒙主义的批判精神对立的,就是说,如果你要像鲁迅与柏杨先生那样坚持两个批判:批判中国国民性的弱点,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弱点,你就是不宽容,缺乏建设精神,就应该对你不宽容。而且还有一个可怕的罪名在等着你:你是破坏民族文化的千古罪人。坦白地说,我一边读柏杨先生的这部《中国人史纲》,一边为他捏一把汗,因为他在这本书里,重点批判了两个东西,一个是中国帝王所代表的专制主义,一个是某些儒生所代表的专制体制的奴才与帮闲、帮凶。其实这也是鲁迅批判的重点。而如今无论在电视,还是出版物里,这些帝王、儒生都成了“香饽饽”,成了被追逐的“明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引入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至少是不合时宜的,弄不好,柏杨先生也会被某些人视为“破坏民族文化的千古罪人”。不过就我个人而言,大概因为自己早就是不合时宜的人,因此读《中国人史纲》却能引起很多的共鸣。特别是渗透全书的民族自省精神——这也是我感觉到的柏杨先生与鲁迅精神相通的第二个方面,它引起了我的许多联想。当下很流行一句话:以史为鉴。这当然是一个对待历史的重要原则,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就是一部“以史为鉴”的著作。但在有些人的阐释里,以史为鉴是专对外国人讲的,那么,我们中国人要不要也以史为鉴?批判别人篡改历史,这当然很对,很有必要,但我们自己对历史的态度又怎么样?好像没有人谈,这里所缺少的正是一种民族自我反省的精神。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歌颂”我们的胜利,“控诉”侵略者的罪恶成了主旋律。侵略者的罪行当然不能忘记,否则就会造成另一种遮蔽;作为普通老百姓沉湎于民族自豪感的情绪发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知识分子,是不是应该有点理性的思考,有一点冷静的反思,反省:这本应是知识分子的职责所在。记得在五卅运动中鲁迅就提醒年轻的学生:“对于群众,在引起他们的公愤之余,还须设法注入深沉的勇气,当鼓舞他们的感情的时候,还须竭力启发明白的理性”,如果听任民众非理性的公愤泛滥,“历史指示过我们,遭殃的不是什么敌手而是自己的同胞和子孙”。(《杂忆》)但我们老是没有记性,总是忘记历史的教训,也就是口喊“以史为鉴”,实际不以史为鉴。在庆祝胜利的狂欢里,有的知识分子比民众还要狂,欢得厉害,根本忘记了引导民族反省的职责。记得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我说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我说校庆应该是学校自我反省的日子,结果引起轩然大波。现在在全民庆祝胜利的时候,重提民族自省,大概就更不合时宜了。这里有一个如何对待民族情绪的问题。鲁迅在五卅运动中就讨论过所谓“民气”。他说,一味鼓动“民气”而不注重增强“民力”,“国家终亦渐弱”,“增长国民的实力”,这才是真正的维护民族利益之道。(《忽然想到十》)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气”,但必须在其中注入理性精神;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豪感,但更要有自省精神,其实,敢于、善于自我反省,正是真正的民族自信心的表现,是一个民族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知识分子应体现并努力促进民族的成熟,而不是相反。我看柏杨先生的著作,最感兴趣的是他对甲午战争的反省。这是中日之间第一次遭遇,我们失败了。八年抗战,我们是“完全胜利”了。据说这是“用血肉之躯”换来的胜利,胜得相当悲壮,所以曾有过“惨胜”之说。因此在欢庆胜利以后,还得想一想,这不得不以血肉之躯来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能不能老是以血肉之躯来取得胜利?说句不吉利的扫兴的话,如果不认真总结、吸取教训,恐怕有一天我们还得用血肉之躯来抵御侵略,那就太可怕了。柏杨先生把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两条,一个是科举制度,一个是贪污腐败。但是我很奇怪,科举制度现在也成“香饽饽”了。好些文章大讲科举制度如何如何好,据说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从中国学来的,而且据说正是废除了科举制度,才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因此我们现在要回到科举制度那里去,云云。我不反对对科举制度作学理的研究,对其作出更科学、全面的评价,但我奇怪的是,为什么总要回避在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与封建专制体制的密切联系这样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事实上我们现在也还有变相的科举制度,在我看来,我们一些地方的评职称、评什么什么点,就是科举制度“请君入瓮”那一套,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大家都是清楚的。科举制度成了宝贝,这大概是柏杨先生绝对想不到的。还有腐败,腐败为什么屡禁不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大家都在谈中国腐败问题,但是很少人探讨背后的原因。柏杨先生要追根问底,也是不合时宜。今天早上我读到胡风先生的一段话,讲抗战时期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潮,胡风作了这样的概括:“只准许歌颂胜利,只准许歌颂中国文化又古又好,中国人又自由又幸福。只准许对敌人的弱点和没有出路加以嗤笑,聊快一时的人心”。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像鲁迅一样跳出来要讲启蒙主义,要反省我们自己,会是什么样一种情况?胡风因此设想了一个问题:如果鲁迅活到了抗战时期,他会怎么样?“鲁迅活在现在他会有怎样的命运”,这是一个在鲁迅逝世以后,一直缠绕着中国知识分子的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会不断地提出,在1948年、1957年都提出过,前两年又引起热烈讨论。而1941年胡风的回答却是相当严峻:“如果真的他还活着,恐怕有人要把他当作汉奸看待的”(《如果现在他活着》)。坦白地说,我读了胡风的这篇文章,是非常震撼的。我实在弄不明白,我们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有些文化思潮为什么还和六十四年前的抗战时期的1941年似曾相识,连用词都差不多,还是只准歌颂,只准说敌人坏话,不能反省自己?而且还真有人把鲁迅“当作汉奸看待”,前不久我就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义正词严的讨伐“汉奸鲁迅”的文章,我特别感到痛心的是,据说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年轻人。那么,是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在引导着我们的年轻一代,这将导致什么后果呢?我由此想到,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引入柏杨先生的带有鲜明的反省民族文化倾向的著作,他又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会不会也被某些人,包括某些年轻人,当作汉奸看待呢?想到这里,我真有些不寒而栗。但好在中国人口多,地方大,而且一种思潮垄断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柏杨先生的著作这次再度引入大陆,虽然已不可能像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样引起轰动,但也总能寻得知音,产生影响。因此,我一面担心柏杨先生的著作和当下中国大陆思想文化主流的东西相违背,是不和谐的声音,但同时又想,这可能正是柏杨先生作品的价值所在: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声音。2005年9月5日讲,9月28日-29日整理

内容概要

  本套书是柏杨史学著作的代表作之一,是柏杨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监狱岁月里“埋头整理中国历史”而成的一部巨著。说它是巨著,一是就篇幅而言,全书近八十万字,作者以百年作为叙述单元,先把中国史分成非信史与信史,前者从神话、传说到半信史时代,后者从公元前九世纪开始,一直到晚清;二是就影响力来说,《中国人史纲》自出版以来,一直是广大读者了解中国通史的重要书籍;三是《中国人史纲》的成就代表了作家写史的一种立场,在将历史写得精彩好看又不乏深刻洞察力方面,柏杨先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

作者简介

柏杨,台湾著名作家,人文大师。据柏杨自己推算,1920出生于河南辉县。1949年去台湾。自1950年代用郭衣洞之名开始创作,1960年用笔名柏杨写杂文,揭露中国文化的病态与台湾社会的黑暗面。目前定居台北。柏杨一生念过无数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因屡屡被学校开除,从没有拿过一张文凭,为此还造过假文凭。一生中娶过五个妻子,每一次婚姻都伴随过一段如烟往事。少年时代打过继母,青年时代从过军,和蒋氏父子都有过面对面的经历,多次企图自杀,无数次被学校和单位开除,曾遭遇十年牢狱之灾,在七十年代几乎被枪决……柏杨一生著述丰厚,《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其中《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

书籍目录

读柏杨著作常常让我想到鲁迅(代序)
 序
第1章 历史舞台
 一 空中`马上
 二 河流`湖泊
 三 山
 四 沙漠`万里长城
 五 城市
 六 地理区域
 七 演员
第2章 神话时代
 一 开天辟地
 二 五氏
 东西方世界
第3章 传说时代
 一 黄帝王朝”
 二 姬轩辕
 三 伊祁放勋与姚重华
 东西方世界
第4章 半信史时代
 一 公元前二十三世纪
 二 公元前二十二世纪
 三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
 四 公元前十九世纪
 五 公元前十八世纪
 六 商王朝社会形态
 七 公元前十七世纪
 八 公元前十三世纪
 九 公元前十二世纪
 一○ 周王朝封建制度
 一一 瓶颈危机
 一二 公元前十一世纪
 一三 公元前十世纪
第5章 信史时代
 公元前九世纪
 东西方世界
第6章 公元前第八世纪
 一 周政府的东迁
 二 春秋时代
 三 周郑交战
 四 楚王国
 五 卫国新台丑闻
 东西方世界
第7章 公元前第七世纪
 一 封国的并吞与逐君杀君(上)
 二 五霸
 三 齐国霸权的兴衰
 四 晋国长期霸权
 五 秦国短期霸权
 六 楚王国问鼎事件
 东西方世界
第8章 公元前第六世纪
 一 封国的并吞与逐君杀君(中)
 二 楚王国霸权的隐忧
 三 鄢陵之役
 四 国际和平会议
 五 伍子胥鞭尸事件
 六 鲁国的“三桓”政治
 东西方世界
第9章 公元前第五世纪
 一 封国的并吞与逐君杀君(下)
 二 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大黄金时代
 三 儒家
 四 道家,`墨家`法家
 五 诸子百家
 六 战国时代
 七 晋国的分裂
 东西方世界
第10章 公元前第四世纪
 一 封国的消失与蜕变
 二 吴起与楚王国
 三 历史上最大的魔术——秦国变法
 四 合纵对抗与连横和解
 五 齐宋两国的侵略战争
 六 三位巨子
 东西方世界
第11章 公元前第三世纪
 一 东方各国互相缠斗
 二 崭新的外交政策——远交近攻
 三 吕不韦`韩非
 四 六国覆灭
 五 辉煌的八十年代
 六 赢政大帝
 七 焚书坑儒
 八 秦王朝突然瓦解
 九 西楚王国昙花一现
 一○ 西汉王朝大统
 东西方世界
第12章 公元前第二世纪
 一 匈奴汗国崛起沙漠
 二 道家思想的实践——黄老政治
 三 七国之乱
 四 儒家思想定于一尊
 五 对匈奴汗国的反击
 六 张骞通西域
 七 中国疆土的再扩张
 八 汉赋
 东西方世界
第13章 公元前第一世纪
 一 汉匈两国的和与战
 二 司马迁`路温舒
 三 中国疆土的继续扩张
 四 匈奴汗国的分裂
 五 外戚政治
 东西方世界
第14章 第一世纪
 一 新王朝与新社会政策
 二 二十一年改朝换代混战
 三 东汉王朝建立
 四 匈奴汗国的再分裂
 五 班超再通西域
 六 羌战
 东西方世界
第15章 第二世纪
 一 西域的丧失`
 二 羌战的扩大与惨烈
 三 外戚政治的重演
 四 士大夫及门第的形成
 五 宦官制度
 六 中国第一次宦官时代
 七 佛教`道教`黄巾
 八 三十一年改朝换代混战
 东西方世界
第16章 第三世纪
 一 赤壁战役
 二 三国时代
 三 政制`九品`清谈
 四 晋王朝暂时的统
 五 八王之乱(上)
 东西方世界
第17章 第四世纪
 一 八王之乱(下)
 二 大分裂时代开始
 三 三国并立
 四 五国并立
 五 晋帝国局促一隅
 六 北中国的大混战
 七 前秦帝国的茁壮
 八 淝水战役——历史的命运
 九 八国并立
 一○ 九国并立
 东西方世界
第18章 第五世纪
 一 十一国并立
 二 短命王国相继灭亡
 三 五胡乱华十九国结束
 四 南北朝
 五 南宋帝国的暴君
 六 南齐帝国的暴君
 七 北魏帝国迁都与华夏化
 八 奇异的寄生集团
 九 佛、道二教的发展
 东西方世界
第19章 第六世纪
 一 南梁帝国的北伐
 二 二十年代——北魏遍地抗暴
 三 北魏帝国的分裂
 四 萧衍父子引起的南中国混战
 五 北齐、北周倏兴倏灭
 六 大分裂时代终结
 七 突厥汗国崛起沙漠
 东西方世界
第20章 第七世纪
 一 仁寿宫弑父凶案
 二 杨广的大头症
 三 十八年改朝换代混战
 四 中国第二个黄金时代
 五 唐政府的结构
 六 教育与科举
 七 佛教净化与三教合
 八 中国疆土的再扩张
 九 西域征服与西南地区挫败
 一○ 东方战争与永久和平
 一一 武望(武则天)——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一二 酷吏与酷刑
 东西方世界
第21章 第八世纪
 一 一连串宫廷政变
 二 两洋海上交通
 三 商业都市兴起
 四 唐王朝社会结构
 五 文学发展
 六 唐诗
 七 五十年代对外挫折
 八 安史兵变
 九 藩镇割据
 一○ 西域的再丧失
 一一 和亲政策与回纥汗国
 东西方世界
第22章 第九世纪
 一 藩镇割据的恶化
 二 中国第二次宦官时代
 三 朋党——两个政客集团的斗争
 四 东南地区的兵变
 五 最大一次农民暴动
 六 残余烛火上的内斗
 东西方世界
第23章 第十世纪
 一 小分裂时代一五代十一国?
 二 辽帝国统一塞北
 三 短命政权间的殊死战
 四 宋帝国统一中国本部
 五 交州的脱离与独立^
 六 宋辽对抗
 东西方世界
第24章 第十一世纪
 一 宋辽和解
 二 宋帝国立国精神——苟且偷安
 三 士大夫的乐园
 四 教育文化
 五 宋词
 六 定难战区建立西夏帝国
 七 王安石
 八 新旧两党的斗争
 九 旧党的分裂
 一○ 儒家学派的主流——理学诞生
 东西方世界
第25章 第十二世纪
 一 赵佶轻佻
 二 金帝国掀起的风暴
 三 惨不忍睹的胜利
 四 开封的陷落
 五 宋政府南迁
 六 岳飞之死
 七 又一个大头症——完颜亮
 八 高度物质文明的社会
 九 道学与圣人系统
 东西方世界
第26章 第十三世纪
 一 韩促胄北伐与失败
 二 蒙古帝国崛起瀚海
 三 辽`花`西夏`相继覆亡
 四 金帝国末路
 五 福华篇时代
 六 宋帝国末路
 七 元政府的建立
 八 蒙古最后五次征伐
 九 中国的都市
 一○ 元曲
 东西方世界
第27章 第十四世纪
 一 蒙古对中国本部的统治
 二 汉人激烈反抗
 三 明王朝兴起
 四 朱元璋的大屠杀
 五 人权的蹂躏
 六 绝对专制制度的建立
 七 大黑暗时代
 八 靖难之役
 东西方世界
第28章 第十五世纪
 一 朱棣的大屠杀
 二 中国第一位海上英雄——郑和
 三 交趾省的设立与永久脱离
 四 北方边息
 五 中国第三次宦官时代
 六 土木之变与夺门之变
 七 断头政治
 东西方世界
第29章 第十六世纪
 一 朱厚照与刘瑾
 二 “大礼议”事件
 三 断头政治的恶
 四 全国沸腾的民众抗暴
 五 倭寇
 六 北方外患及和解
 七 张居正的改革与惨败
 八 第一次保卫朝鲜
 九 阳明学派
 一○ 三部小说_
 东西方世界
第30章 第十七世纪
 一 断头政治的极致
 二 矿监`税监
 三 后金汗国崛起东北
 四 清帝国以战迫和
 五 朱由校与魏忠贤
 六 天崩地裂的农民大暴动
 七 朱由检的下场0
 八 清军入关
 九 汉民族的反抗与三藩战役
 一○ 中国第三个黄金时代
 一一 东南疆土的扩张——台湾
 一二 东北疆土的扩张——《尼布楚条约》
 一三 塞北疆土的扩张——内蒙古
 一四 漠北疆土的扩张——外蒙古
 东西方世界
第31章 第十八世纪
 一 喇嘛教与西藏
 二 西南疆土的扩张——西藏
 三 中西部疆土的扩张——青海
 四 准噶尔的覆亡与种族屠灭
 五 西北疆土的扩张——新疆○
 六 清政府的民族政策
 七 朝鲜`琉球`安南
 八 缅甸`尼泊尔`暹罗
 九 藩属外的进贡国
 一○ 华侨
 一一 文字狱
 一二 大黑暗的反扑
 一三 官逼民反(上)
 一四 最伟大的一部小说——《红楼梦》
 东西方世界
第32章 第十九世纪
 一 官逼民反(下)
 二 中国与西洋的畸形关系:
 三 英国势力的东进
 四 鸦片战争
 五 巨变
 六 太平天国
 七 捻军`回部抗暴
 八 英法联军
 九 俄国攫取九十八万方公里疆土
 一○ 新疆的脱离与收复
 一一 俄国再攫取六十三万方公里疆土
 一二 中法越南战争
 一三 自强运动
 一四 第二次保卫朝鲜
 一五 中日甲午战争
 一六 中国失败的原因
 一七 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一八 义和团
 一九 八国联军
 东西方世界

章节摘录

历史舞台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生存空间——历史舞台,中国人亦然。中国人的历史舞台是世界上最巨大、最古老的舞台之一,这舞台就是我们现在要介绍的中国疆土。它位于亚洲东部,介于惊涛万里的太平洋和高耸天际的帕米尔高原之间。大约公元前三十世纪前后,遥远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较近的印度,都在萌芽他们的古文明时,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中国文明。这文明一直延续,并于不断扬弃后,发扬光大,直到今日。当时的中国人自以为恰恰地居于世界的中心,所以自称中国,意义是位于全世界中心的国度。又因为所居住的土地美丽可爱,所以自称华夏,华的意义正是美丽可爱。至于自称和被称为汉民族或汉人,那是公元前二世纪西汉王朝建立以后的事。在公元前三世纪和公元前二十二世纪时,也曾自称和被称为秦人或夏人,前者谓秦王朝之人,后者谓夏王朝之人。中国跟任何一个文明古国一样,从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区,不断地联合、融化和扩张,而终于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截至二十世纪初叶,中国疆域面积达一千一百四十万方公里。最西到帕米尔高原(东经74°),最东到乌苏里江口(东经135°),最北到黑龙江的漠河(北纬53°),最南到南中国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北纬4°)。中国版图像一片和平宁静的海棠叶,台湾岛和海南岛,像镶在叶柄下方的两颗巨大珍珠。南中国海诸岛,则是无数散落在碧绿海水中的小的珍珠群。华夏人就在这个空间上降生、成长,中国历史也在这个舞台上演出。在正式叙述他的成长和演出之前,我们应该对他先有一个了解,包括舞台的各个重要角落和全体演员。一空中•马上现在,让我们搭乘可以跟光速相等速度的宇宙飞船,从广阔的太平洋,向西飞航。首先呈现出来的是一排日本列岛,安静地斜卧在巨涛之中,它上面几乎全是山脉,而且我们还可能察觉到它不断地在颤动,那里是世界上闻名的火山地带,日本列岛正坐落在上面。续向西飞,我们可以看到有日本列岛一半大的一个雄伟半岛,像一个惊叹号形状,插入日本海跟黄颜色的黄海之间。它的南端跟日本列岛的南端,隔着对马海峡,遥遥相望,这就是朝鲜半岛。中国文化的继承者之一,并由它转输给另一中国文化继承者日本。朝鲜半岛之北,是中国富庶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之南,是长达一万四千公里、曲折而成为半圆弧形的中国海岸。北方海岸有两个小半岛——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像蟹螯一样箝住渤海的海湾。中部海岸向东方凸出,那正是海棠叶的叶柄所在。南方海岸向西南伸展,两颗珍珠岛屿,台湾岛和海南岛,清晰在目。越过海岸,宇宙飞船正式进入中国上空,巨大的舞台呈现在眼底。四条悠长的大河,在巨大的舞台上,均匀地并排着,从西向东流。最北一条跟俄罗斯交界的是黑龙江,次北一条成“几”字形的是黄河,偏南一条白浪滚滚的是长江,最南一条像手指汇到手掌一样的是珠江。如果是二月天气,我们在宇宙飞船上会眺望到,最北的黑龙江千里冰封,那里的中国人还穿着皮衣皮靴,从口中吐出的热气会立刻在睫毛上凝结成冰。而最南的珠江这时却仍滔滔奔流,那里的中国人正额上淌着汗珠。两地人们如果交互旅行,仅只衣服穿着一项,便需要经过专家指导,一个人如果穿着单衣服从广州出发,当他在黑龙江畔的漠河下飞机时,他可能会立刻冻死,这说明这个舞台南北距离遥远的程度。在渤海岸凹处,一条黑线,向西翻山越岭地蜿蜒伸展,那就是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长城以北是内、外蒙古沙漠地区,这时仍一片隆冬景象,但长城之南却针锋相对的已大地春回,从万里长城到淮河这个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上,全部覆盖着青青的小麦,像一座无涯的大海,城镇只不过是一群孤岛。温和的春风吹动时,原野掀起麦浪,翻腾澎湃,密接的村落在麦浪中飘图一二十世纪初叶鸟瞰下的中国浮,更像海上的点点渔舟。在南方,也就是在淮河以南,跨越长江,直到海南岛,全是一望无际的稻田,为了灌溉的缘故,那稻田被分割为一块一块,像无数宝镜,在太阳光下反射出万道光芒。——这就是中国本部的景观,截至二十世纪初,六分之五的中国人居住在那里。再续向西飞,距山东半岛约八百公里,宇宙飞船越过南北纵长的太行山,就看到地面突然隆起的山西高原。它的北方是瀚海沙漠群,静止时像一个死海,连秋虫的声音都听不见,一旦掀起风沙,人们的视线便全部模糊。山西高原不过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风沙怒吼时,它的威力仅次于真正的沙漠。黄土高原的居民大多数住在窑洞之中,窑洞的外貌很拙陋,但内部冬暖夏凉。就在山西高原的中央城市太原,向南到洞庭湖,南北一线的上空,我们必须把手表拨慢一小时,假如宇宙飞船是八时进入中国,那么在越过这一条线之后,时间却是七时。因为我们跨进格林威治时间的另一个地区,光阴正在回转。不久,我们就可眺望到黄河之滨的一座古城——兰州,在它之北仍是向西延伸的瀚海沙漠群,在它之南是广大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华北大平原跟锦绣江南的广大绿色世界,逐渐消失。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景象,除了青葱的四川盆地外,其他地区农作物的生长,都十分困难。北方瀚海沙漠群上的骆驼铃声是最有力的响声,南方云贵高原全是惊人的山岭和惊人的河谷,它地下丰富的矿产,要到二十世纪,才显出它的重要。中国第一大咸水湖青海湖,在宇宙飞船下滑过去,我们看到了万里长城尽头的嘉峪关,也看到像天上繁星一样的黄河发源地星宿海和潺弱一线的长江发源地沱沱河。就在它们上空,必须再把手表拨慢一小时,因为自上次拨慢了一小时后,我们又直线前进了一千五百公里。而就在同时,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地面更突然间峻拔上升。假如我们以四千米的高度进入中国而一直保持这个高度不变,那么此时宇宙飞船已经撞到地面,因为我们已到了平均海拔四千五百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也就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顶,宇宙飞船必须升高。在青藏高原上,看不到什么,它在二十世纪前,是中国最寂寞的地区,眼睛所及的全是终年覆雪的山头和寒冷贫瘠的砂砾丘陵,只偶尔有长毛的牦牛在山谷中载着货物,成一个伶仃的队形,踽踽前进。农作物因气候寒冷和土壤太坏的缘故,十分稀少,只有少量质量低劣的青稞;人口更是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一个人。在世界屋顶之北,是陡然陷下去的巨大的塔里木盆地。再北则是天山。越过天山,又是一个陡然陷下去的盆地,即准噶尔盆地。这两个盆地上的稀少人口——二十世纪初只有二百五十万,包括了博览会般的各种民族,是中国境内人种最复杂的地区;就在那沙漠跟巨山之间的千里草原上,不时兴起诗人形容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人场面。比起东部中国,这里显示的不是在方块稻田上生活的人们所能想象的气魄。世界第一高峰额非尔士峰(珠穆朗玛峰)和它所属的巨大山脉喜马拉雅山,都在我们眼下消失。宇宙飞船现在又前进了约一千五百公里,正位置在塔里木盆地的中央上空,必须再把手表拨慢一次,把六时拨为五时。使人兴起一种青春倒流的惊奇和喜悦。——不断的时间变换,会扰乱正常的生活程序,这是疆土过于广袤的烦恼。从极东的乌苏里江口,到极西的帕米尔,时距相差四个小时。当乌苏里江口的渔夫在晨光曦微中泛舟捕鱼时,帕米尔的农人还在酣睡。一个人从乌苏里江口,于黎明时乘超光速飞行器向西飞航,他会发现天色越走越黑,当他完成五千公里的旅行,敲他住在帕米尔山下朋友的家门时,却正是午夜。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有这种奇特的景观,这少数国家是:俄罗斯、中国、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拨过手表,于是我们到了群山之母的帕米尔高原,它是中国最西的边界,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个国家环绕在它的另一面,成为中国西陲尽头的三大邻邦。空中鸟瞰之后,让我们走下宇宙飞船,跨上马背,对这个巨大舞台,再做一次了解。


编辑推荐

《中国人史纲:柏杨逝世三周年纪念版(套装共二册)》本版本为柏杨逝世三周年纪念版,有重要的收藏价值。学者钱理群为此书作序,图书装帧设计为台湾艺术家所担任。《中国人史纲:柏杨逝世三周年纪念版(套装共二册)》是柏杨在绿岛监狱中书写的一部中国通史,从盘古开天写到八国联军,是柏杨的代表作品之一。 《中国人史纲》有许多空前突破性的特点:1.以一世纪(一百年)为叙述单元;2.以公元为计算时间的标准;3.直呼帝王及历史人物姓名;4.重视史实之陈述;5.加叙东西方世界。 柏杨说他把《中国人史纲》献给孙观汉先生,他形容狱中写书的艰难过程:“丛书是我在火炉般的斗室之中,或蹲在墙角,或坐在地下,膝盖上放著用纸糊成的纸版,和著汗珠,一字一字的写成。参考书的贫乏使我自惭,但我别无他法。而且心情惶惑,不敢想像这些艰难写出的书稿,会遭受到什么命运。所以不可避免的会错误百出,唯有乞求方家指正。”

名人推荐

柏杨:解读《中国人史纲》一、历史上有知识分子狱中著书的经历柏杨 :大家都说,如果司马迁不坐牢、不受苦刑,就不会有《史记》,但我要说,一个有远见的治国者,宁可国家没有历史、没有司马迁的《史记》,也不可以用冤屈的手段、用残酷的刑罚对付一个人,让他身体上痛苦、精神上绝望,用这样的代价来创造一部历史,实不足取。中国历史上有知识分子狱中著书的经历,我不知道其它国家的知识分子在狱中如何度过。以近期来说,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忍尼辛(注:大陆译作索尔仁尼琴),曾将他在狱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史诗巨著《古拉格群岛》,受到举世的属瞩目;发起“天鹅绒革命”的捷克前总统哈威尔(注:大陆译作哈维尔),也曾有一部闻名世界的作品——《致奥尔嘉的信》,这是他在狱中写给妻子的书信集,其中并不只是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更有他的思想陈剖、关于他的戏剧写作理念、检讨之前作品的种种缺失,以及未来他构想中的作品……他在狱中还指导妻子如何生活,包括如何修热水器。我写《中国人史纲》是不得已。其实,人生不要说在狱中,就算是在狱外,完全是个自由人,说到对人生未来的规划,恐怕都是不容易。我在绿岛狱中,一个海浪涛天的孤岛,夏天像烈火灼烧,冬天带咸味的寒风砭骨;囚室中的生活条件也不是我们在某些西方电影中看到的,每个人可以拥有一张桌子……那是一个大、小便与盥洗同用一个坑洞,非常没有尊严、不讲卫生,又不稳定的环境,个人完全没有选择、安排的余地。有时囚室中人满为患,睡觉时身子都不能伸直;有时人少一些,才能占有一席之地。至于读书,有时候可以看一些古书,有时候什么也不准看。在那样的情形下,实在说不上什么雄图大略、要为中国人写出一本史书云云。在狱中的漫漫长日,没有边际,我努力把握住任何一点能读书的时间,驱赶绝望,让自己的精神、心思有所寄托。在这种情形下。我选择了读《二十五史》。当我被拘七、八个月,尚未宣判定谳,我的前妻已看出前途凶险,断然提出离婚,对当时的我,无疑是双重致命打击。绝望之余,我曾经绝食二十余日。之后,一个彻底的领悟,让我重新振作。为了驱赶绝望,让自己的精神、心思有所寄托。在阅读、思考之余,动笔开始写这部《中国人史纲》。在这过程中,同室难友的反应不一,有的人神经衰弱,会因我翻书、用纸的声音受刺激,抗议我书写,有人根本就觉得我无聊、可笑……冷嘲热讽、瞠目怒视、疵牙裂嘴,不一而足。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何规划起?我只是在最卑微、最没有尊严的地方,以精神为追求,在历史的爬梳、写作中,以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立场,对历史进行一番严肃的思考。很巧的,原本被判无期徒刑的我,在书写完的一个多月后,蒋介石就死了,我就被放出来了!……(笑)他早死也不行,晚死也不行。二、开创了一个新的史体——平民体柏杨:我在写作《中国人史纲》之初,用的就是一种俯瞰的角度,试图将历史的背景,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舞台,使时间与空间形成一个脉络清楚的经纬。也许一直从事文学写作之故,给我一些基本训练,不会像一般史学家那样的写法去写《帝王家族光荣史》式的历史,自然而然就用自己的条件来写。我一直希望把历史写得易懂、可读,具趣味性,除了史实的不可窜改之外,我希望文字具有文采,这是我刻意追求、注意的。不敢说是开创了一个新的史体——平民体,但我确实创造了和从前的不一样体例。过去的历史倒不一定是写给后人看的,是写给皇上看的。如果真如您所举、评论所说,我开创了一个“平民体”,那正是我所希望达到的。我的确盼望每一个人对自己国家、民族的历史,不必如史学家一般钜细靡遗熟知细节,但至少都能够简单扼要地叙述。中国的历史太悠久了,也曾经有许多混乱时期,一般人通常对曾经改编为戏剧、小说、电影的某些历史片段或人物有较深刻印象,对于整体中国历史的了解,恐怕是付之阙如。关于“平民体”另一层面精神的显现,在于我对中国历史各朝代皇帝的称呼,譬如我写到隋炀帝,就称他的名字杨广,唐太宗就是李世民。很多人对这一种写法不习惯,在阅读上造成障碍,为了这件事,妻子香华与我争执过多次,因为很多皇帝的名字是非常古老少见、甚至今天已没见过的字,读不出来的字,她认为不应增加读者阅读上的困难,建议我一个折衷之道:名字与谥号并列。但我依然坚持我的做法,不用歌功颂德的谥号,对每一个曾经掌握极致权力的皇帝,我要把他们还原成一个“人”。三、以“俯瞰”的角度看历史。柏杨:我一直对历史有浓厚兴趣,在读许多历史典籍时,就深深感受到读史的困难——时间上的串连很困难。由于政治挂帅之故,历朝历代都强调“奉正朔”,于是没有一个一贯性的编年法,我们也一直未曾建立一种具连贯性的历史观。所以我从开始写《中国人史观》,就决定不以王朝更替、皇帝年号为时间标记,而是以客观且易于了解的每一个世纪为时间标记,每一个世纪又以十年为一个年代分割。如此不但修正了读中国历史难有一个清楚的时间脉络的问题,我也同时在每章后面,加上同时间西方的历史大记,便于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历史进程相对照。以“俯瞰”的角度看历史,看到的就不只是中国的历史,也包括世界的变化。至于“阶级观着史”问题,由皇帝(统治者)下令修的史,怎么可能摆脱阶级史观?再加上人性的弱点:统治者是无法接受批评的,所以历史成为阶级史观,是一个必然结果。民间既在言论和书写都受到严重封杀的古代,椑官野史,不过吉光片羽。没有条件出现一部以广大众生为本的历史是必然的。如果我们真的要建立一种面对历史的态度,平民(写作)的历史、普及本的历史非常重要。人民的历史需要人民来写,从各个角度来写都无妨,只要他有所根据,不是凭空捏造。四、第一部中国平民历史读本柏杨:中国人了解本国史的难症在于,没有一部通史是可以做为历史普及读本的,在大陆,除了翦伯赞和范文澜的通史,再没有公认的版本了,假如有人说一位出租车司机或者一位IT精英每天睡觉前坚持看这样的通史,谁会相信这种可能?当年林汉达做了一些普及性基础,但是他死得太早,后人接着做,所以有了现在的《上下五千年》,可那是给孩子看的,但是成年人呢?现在,对历史的了解越来越属于少数人的,这不是普通大众的错,所以有人提出,《中国人史纲》作为第一部中国平民历史读本,应该进入课堂作为大、中学生的辅助性历史读物。五、读历史的意义——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柏杨:在台湾,过去曾经有政府单位认为应该将《中国人史纲》翻译成外文,但因有一位“卫道人士”的反对而作罢。这位“卫道人士”所持的理由是:这部书暴露太多中国历史的黑暗面,不应该翻译为外文,给外国人知道,因“家丑不可外扬”。我们缺少一种面对真相的心态、一种健康的心态。莎士比亚的作品中难道没有杀人放火的情节内容、人性卑鄙的描述吗?《圣经》中没有寡廉鲜耻、残暴荒淫的记述吗?曾经因为有人读了莎士比亚作品就瞧不起英国人,认为英国人比法国人差劲 ? 读了圣经就认为耶稣不如释迦牟尼? 问题在于“我们还是习惯陶醉在一种僵固的自慰自欺模式,如同童话中”没穿衣服的国王“般,掌权者是那个自欺欺人的国王,老百姓只会在旁边拍手,不戳破真相……我对这一点深恶痛绝。我就是童话中那个不识趣、但说出真相的小孩,我要以一个平民的立场、态度来写这部书。由于我本身的素养与当时条件的限制,使我无法做详尽的资料收集、研究,这也许使《中国人史纲》不够严谨原因,但这个强烈的欲望,是促使我写这部书的原因。让《中国人史纲》进入学校课堂,一直都是我的一个愿望,我倒是很希望有哪位老师先生来做这个尝试。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国家民族的历史缺乏基础性的通盘了解,既是知性,也是感性上的一项缺陷,也就是人格养成上的遗憾。有一个说法:最后能创造出一番事业的人,往往来自乡下,又永不忘家乡的人,而不是最后迷失在城市五色霓虹灯下的人。这话的道理就在于知道自己的来历,才会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读历史的意义在此。六、不会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的柏杨:文化是慢慢积淀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也既没有能力也不会全盘否定中国文化。斲伤中国人的人性,除了几千年专制集权暴君昏君的摧残蹂躏,还有长期在这个体制下,维护既得利益的贪官污吏,以及茍延残喘为了保住一家老小性命的可怜百姓,我们严严实实、或多或少成为一个共犯结构!我的确认为理学斲伤中国人的人性,使文化的生命丧失;孔子对”崇古“的提倡、强调,我觉得也值得检讨。言必称尧舜,礼必推周公,一味要我们回到尧舜禹汤时代,这种思想的逆向追求,绝不是人生唯一的选择。人生应该是充满蓬勃生机、无限可能的;应该对于未来有极宽广的尝试、追求的精神。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我们中国的灿烂文化生机的大河,就渐渐沉淀淤塞,封闭窒息成我痛予的”酱缸“。对于我被指控”全盘否定中国文化“,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可能。我自己是从这块土地、这个文化里生长出来的,29岁才来到台湾,我的思考方式、言行举止,都脱不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要我完全否定这些,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今天能够如此批判、反省,顶多也只说明了:我还可以回头面对我自己。七、人与人之间一种基本价值的平等柏杨:我写历史时,要求自己要面对事实。但我们研究历史,解读的角度与价值观应该与时俱进、富有反省精神与新意。我所崇尚的不但是每一个民族能够平等,更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基本价值的平等,这也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欧洲的”盎格鲁•撒克逊“族,原本是”盎格鲁“和”撒克逊“两个民族,到十字军东征时他们还是争战不断,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所以说人是可以融合的,事实上各民族间的融合、混血过程也一直在进行中,只是我们自己必需清楚知道,不要被僵固的民族主义思想限制住。如果民族之间不能够和平、自然共处,人与人之间基本上价值的平等,就更属遥遥无期。至于”民族间的平等、团结、共同发展进步……“感情好了自然水到渠成,用不着大力提倡。八、突破——以每一个世纪做为一个段落柏杨:大概是出于我个性中对于传统的叛逆性、对现状的不满吧!传统史书强调”奉正朔“,一直到了国民革命时期,中国人还是改变不了这个顽固的认知,一定要用年号、国号,死脑筋,无法突破。所以我偏要突破,以每一个世纪做为一个段落。我的妻子香华以前教书时,有一次闹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话:那时学校与韩国的某个单位合办活动,这个学校的教师,年龄都增加了11岁!原来人家搞不清楚台湾这里”民国××年“的时间概念,以为是公元纪年,所以,韩国人以为这学校的教师都已届高龄……没有国际观的文化,表现在很多事情上,生活中常常有令人窒息的感觉,我对这些令人窒息的东西深恶痛绝。如果凡事都以政治考量为前提,那么有权的大爷有福了,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就努力学做拍马屁的逊民或愚民吧!九、《中国人史纲》写作中的一些情况柏杨:我本来就希望写一本接近大众的历史书。说这是一部”人性史观“的著作,这一点也没错,我是个人,当然是”人性“史观,不可能是别的史观。人性是什么?追求自由,追求平等、追求尊严……只要是人,应该都同意、接受人性。什么叫”大多数人“?什么时候的人?代表哪一个阶层?不同阶层的人会有不同看法,统治者和老百姓的看法一定就不同。我但求我写的历史是真的历史,而且是大多数人看得懂的历史。至于写历史而没有史观,那是不可能的事,我一定有我的切入点、我的精神和价值观,否则历史就只是录音、录像,但即使是录音、录像,也有取舍、切入点的选择,”无我“只是一个虚假的神话。没有”我“还能有什么?如果能够”无我“而写历史,那一定是别人的工具,如果不是权力的工具,就是金钱的工具。其实?《中国人史纲》,我在狱中原本已经写到民国初年,但后来这部分资料遗失了。关在牢房里,很多情况是变化的,随时有检查,我在写这部书时,甚至不能确定这部书是否留得下来的,更不要问这本书以后是否能够问世?当时因为怕文稿被抄出来、充公、烧毁……我在狱中冒着危险、想方设法,把这部书的内容抄了三份,运用秘密的管道,送出去一份,我自己出狱时带了一份出去,另外一份留给同室的难友:假如前两份都不成功,我还有最后的一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人史纲(全两册)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是柏杨在监狱写的,仅凭监狱图书馆的几本历史书,居然能写出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大作,着实非常人所能为。名字叫,自然有别于一般的通史。柏杨是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点评历史,而不是按照儒家的所谓皇权正统,同时将中国历史与同时代的世界历史相对比,让我们感叹中国的辉煌历史的同时,也深刻了解中国是何时如何落后于世界。      柏杨向来文笔犀利。在《中国人史纲》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贫民百姓,都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精彩之处令人拍案叫绝。      内容介绍:《中国人史纲》(以下称《史纲》)是台湾作家柏杨先生的著作。此书有如下优点:   首先是文字生动,语言优美,富于文采,引人入胜。其次,在章节安排上富于创造。全书以“世纪”分章,以问题分节,给人以明快的感觉。这种明快来于作者使史事的时间变得比较醒目,而分节的问题又多把握得比较适当。第三,在史料运用上也有独到   之处。这就是既忠于史实,又不受史书具体叙述的限制,是充分理解史料精神实质后的一种创造性的表述。读其文,多少容易使人联想到徐志摩译宋词。这样,处处显示了作者对史料的深入钻研,和运用史料的高度技巧。第四,作者列了大量表格,简明扼要地列举史事,既避免了繁冗的叙述,使史事显得明瞭,又大大增加了史事的含量,使内容显得丰富。第五,每章最后设“东西方世界”一节,可使人们对当时的世界、世界与中国的关系,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使人感到真正是从天空从其他星球上看中国历史,而不是只从中国从地球上看中国历史。这既给人一种新鲜感,又给人一种整体史观。这对读者是十分有益的。读者会明白,不限于只从中国看中国历史,是多么重要。以后中国历史的研究若要取得大进步,对整个世界史的关注是必不可少的。


十几年前就买过一本由柏杨先生写的此书,用独特的视角对历史做出了诠释,当时感触颇深。后来这本书不知被哪位舍友借走未还,现在又重新购买,做为收藏吧。 对历史的叙述条理清晰、浅显易懂、清新流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如一缕清风,读史使人明智,读《中国人史纲》使人睿智。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印刷质量很好,图表都有,还有同期外国发生的一些大事。非常喜欢。如果有不足的话,就是对历史上的一些人物,都是直呼其名,比如唐太宗宋太祖直接写李世民 赵匡胤。这还好明白。但是有一些历史人物,如舜帝,叫姚重华,禹写成 姒文命。还有好多春秋时期的国君名。不写楚庄王,宋出公等等都是直接写名字,不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看着太费劲。总之好不错。


这本书其实很早之前我就想买了,只是当当网上一直缺货。这次上网查找,很意外发现有货,于是就当机立断买下来了。第一次接触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是在学校的图书馆,看了后非常喜欢,就一直想买套过来收藏。柏杨先生的大作,永远的经典!这次买到的这两本,是今年刚刚出版印刷的,质量很好,绝对是正版。很满意当当网的产品与服务,至今为止客户满意度都很高,为本人网购经历之最高满意点!继续支持当当网!!


中国人史纲(上下),书籍设计古朴典雅,印刷精美,纸张非常有质感,值得收藏。本书是柏杨先生名作之一。


中国人史纲柏杨总结和略说的历史,整体脉络清晰,值得一阅!


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以前用ipad读过之后爱不释手,所以买一本收藏。买到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纪念柏杨先生逝世三周年版本,装帧精美印制优良。


刚看了上本的大部分,觉得神话和远古那段写的比较不错把三皇五帝都解释的很到位也给了我一个比较整体的概念,之前看史记加上那个文言文又那么搞的名字根本就没有心思去看,现在这本书介绍的也比较不错整理的很有条理。有些地方还配置了地图使读者看起来有一个大概的整体映像。对于书的结构安排也比较特别按照一个世纪一个世纪的进行介绍,把中国的几千年历史都融汇在里面。不错!看了中国人史纲,可以比较大概的了解中国几千年来发生的一些大事。


这本史学著作,体现了伟大学者的治史严谨、国学语言的无穷魅力与中国历史的气象万千,从中可以明理、自省。批判历来只是柏杨先生的一种工具,爱国爱民,是先生的初衷与最终。


这已经是第二次购买的,作为中国人,除了看看《上下五千年》为中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而高兴之外,也不妨看看这本《中国人史纲》,视角独特,融历史、地理、人文、神话于一体的中国历史。


一年级儿子似乎对历史有兴趣,于是买了一套《全球通史》和一套《中国人史纲》作为对自己历史知识不足的填补,以便能跟儿子对得上话。这本书通俗易懂,不枯燥。我在读,重拾历史知识。看我读,儿子也在一旁饶有兴味的看。非常好。


一直比较喜欢中国史,了解一些但不系统。而这本柏杨这本书真的很不错,语言流畅,写史严谨,偶尔幽一小默,能让读者会心一笑。当然,有些人和事写的比较偏激,但无伤大雅,一个有判断力的人本来就不会看到什么就信什么的么,带着批判的眼光欣赏。此书适合对史有一些了解而想系统了解的人,不会枯燥,不知不觉就看了许多,泡杯茶,时间瞬间过去千年。


在看《丑陋的中国人》的时候,觉得柏杨有些哗众取宠,但是我错了,他很不错,很值得一看的历史类书籍,学术于文化相结合,他的书值得一看,


柏杨的文字总是简练深刻、直指人心,将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融入历史,让人深思。


书的质量很好,可以当历史词典用。柏杨先生的著作精品。希望送书员守规矩,我写好的要求上班时间送来,不要下班时间送,还到处找人非要对方帮我签收,很尴尬。希望提高服务质量,不要为个人私利影响客户利益,谢谢。


中国人史纲(上下),非常喜欢——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这是柏杨先生在狱中写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演变进程,读来尤感震撼。


了解这部书,便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正视历史,正视自己的观点。柏杨先生是我崇敬的文化人。敢说敢当,和鲁迅先生一样是硬骨头。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重。时下,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公然挑衅,企图通过自己的购买行为来达到自己的侵略的目的。这些,早在几十年前柏杨先生就在这本书里警示过世人。前世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牢记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去掉自己的弱点。看古人,然后奋起。保护我们领土的完整/


文笔犀利,个性彰显;文字图表并茂;古今地名对比;古今官职对比;引用数据厚实,描述得当;不盲从,不随大流,不含含糊糊,有见地,讲真话,吐真言,观点鲜明(书中有些观点或提法值得商榷),见解独树一帜!中国人史纲不失为一部“以史为鉴”的名人著作!可读值得一读!


大小学历史就没学好,购得此书读来不错~~装帧精美,很喜欢,行距大,字体尚可,或者偏小。封皮起皮裂开了,让爱书的我,有点嫌弃。我买的时候76折啊,这回中国人史纲和丑陋的中国人都5折了。。。真的是。。。。


中国人史纲(上下) 是本好书,喜欢历史的很值得一看


本来对编年体的历史书没有什么好感,大多胡子眉毛一把抓,读起来索然无味。但是这本书字里行间很容易感受到作者的情绪。这种情绪也许不适宜于客观论史,但让人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真实和历史事件的精彩,有一定文化吸引力。史无定论,与其看一部被历朝历代史官删节过的“纯净本”,不如读一读柏杨的狱中之作。


经典图书,柏杨先生巨著,非常喜欢!


多年前看过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惊讶于他文字的犀利和看问题的透彻。很喜欢他的书,这本虽然还没看,大概的翻阅了一下,感觉应该不错。包装很好,送货也很快。


柏杨老先生虽已作古,但对中国人的思考和分析,以及相应的贡献,仍然并会持续发光!很不错的书,谁都知道!就为纪念老先生买的!


柏杨在监狱里完成了本书的创作,和司马迁不同的是,他表现得更乐观,他用乐观的笔触抵抗现实。因此看书过程中,也常常会忍俊不禁,在笑过之后,更能理解历史上人物的真实想法。值得一度。


如题,中国人史纲是每个人都值得一读的好书。


《中国人史纲》是同事推荐的。本人只读了序,还未进入正式章节,说实话只要能静下心来领悟其实挺震撼的。值得一读!那可都是知识呀!强烈推荐!


中国人史纲,中国人必看,中国人必读。


书很棒很给力!!!!质量不错!!!!中国人史纲,值得你拥有!!!!!


中国人史纲 慢慢看 有用


出版社好书的外表也很漂亮印刷质量也很棒,这是柏杨从自己的观点所做的中国历史的全解除去了正史里的那些假话,阿谀奉承之话,吹牛之话,神仙妖魔鬼怪之说,尽量还原大家一个历史之真相,强烈推荐大家阅读,特别是所有的孩子们建议家长买本给孩子看看,顺道在告诉孩子史书上所讲绝大部分都是狗屁之说别被毒害了


柏杨在这套书中对中国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内容并不枯燥,个人觉得很适希望对历史有了解的入门必备,作者的另一套资治通鉴的白话文译本也很值得一看。


从小到大的历史观,都是历史教科书上的,柏杨写的这书显然和教科书不是一路,作者观点鲜明


看了一章,深深感叹柏杨先生的文化底蕴,涉及的历史、地理、人文、唐诗宋词信手拈来!太精彩了!


质量很好,但是有点贵,柏杨写的还是很好看的,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柏杨先生,用非常简练的语言将中国历史概述了一遍。取每个时期的重点,择每个朝代的精华,而且还有自己的批注。不愧大家之手,这是一本好书。


柏杨先生经典,另一种眼界学历史。


柏杨老先生的著作,好得没法儿说。孩子本来不喜欢历史、地理,一看居然也上瘾了。


之前买过一次,送给同事的孩子了,很喜欢,对好书的占有欲望充斥着我的心,这次活动又购买了,与钱穆先生的“温情与敬畏”相比,柏杨更富有“激情和自省”,历史本来就是多个角度的汇集,从历史读物中体验作者的旅程、精神和思想也是颇有趣味的一件事吧。


这是系统地全面地了解中国历史的书。柏杨的解读让人爱看,真实而不死板,11岁的儿子也喜欢看,每天在读


读柏杨,了解中国历史的另一面


柏杨的书总是从一个批判的角度去写,历史不再属于帝王,而是每一个人,看完不禁觉得祖宗们活下来真不容易


看了第一章,感觉写的很好,很客观,第一次看柏杨先生的书,看这文字,感觉很可爱啊


比较全面,文笔也还可以,读完后对中国史有了大致的了解,所谓史纲。


历史需要真实的人的叙述,柏杨叙述的历史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书的包装精致,内容很好,柏杨先生对历史的分析值得一看!


之前看过两个版本,这次人民出版社的再版包装还算精致,有收藏价值。柏杨先生不在了,但是这本书还活着。一个不同的历史,辛酸的历史。


柏杨老先生从一个我们从小不曾见的不同的视角讲述历史,很有意思。孩子这几天天天都捧着看


装帧非常精美,是和台湾合作出版的,柏杨先生逝世三周年版.质量非常好.典藏型的.内容不用夸了


本书才是柏杨写的,建议此两部书都阅读。


历史这个东西,当你喜欢看看之后,发现其中有很多的东西可以找到些生活之类的规律。而柏杨的这本书特 别好,具有那种按照公元纪年来编写,这样的体例让人更加的明晰年代。明晰中国事件发生的同时,与国外的事件相对比。推荐。


推荐序称柏杨堪比当代鲁迅,引领中华民族的自省。自序部分讲得好,各种史料上年号纷乱,史实记录如同流水账,这套书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无疑是喜好历史又对正史望而生畏者的一大福音!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反省自身,反省当下,方能迎接光明未来。


书有一点怪怪的味道。。不过内容嘛是主要的。柏杨先生的书没的说!!


之前买了一本,感觉非常好,所以又买一本打算送人。只是之前的赶上5折优惠,这次是75折的。不过柏杨先生这么好的书,价格是不重要的。


对于柏杨先生的学问一向推崇备至,书的印刷比较严谨,尊重了作者的本意,但其中的改动觉得不妥,但瑕不掩瑜。能有原版作品最好!


柏杨经典 虽然人不太好 但此书写的确实不错 在中西方对比的部分很值得思考 但全部看完需要极大的耐心 建议“早看早结束”


柏杨写的一定是经典。


柏杨老师的著作一定要看!风趣幽默,将知识和他的道义在字里行间中传达给读者,好品质!有保证!


书很好,有历史的厚重感。柏杨的评论幽默而犀利,就是中西对比中 西方的历史过于简单,还是很喜欢


喜欢柏杨的精辟,对历史独特的看法,具有人性的视野。


柏杨对历史的研究很全面很深入


才开始看,很吸引人的一部中国史纲。


本书包装不做,装帧挺好,柏杨的经典书籍,收藏了


感觉不错,柏杨先生的文笔不同寻常!


说来说去还是柏杨先生给力。


重读 小时的回忆 缅怀柏杨先生


应该是柏杨先生的经典作品了吧


纸质很好,逝去的柏杨先生力作


摸着很舒服,质量也不错。第一次看柏杨先生的书,感触很深,知识性也很强


柏杨先生的经典作品,值得一读!


柏杨先生的大作,很值得收藏学习。


柏杨先生的书值得好好看。


书是很不错的,柏杨先生的书差不多买全了,真的很不错。


一本正史,却在字里行间找到柏杨先生的几丝幽默,读起来津津有味。


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借鉴,柏杨著史处处彰显“知识分子之责任”


帮别人买的 听说不错 柏杨的书一直很好


柏杨的书一直都是自己比较喜欢看的,书是正本,非常好


柏杨的书我一直都很喜欢,很有自己的见解,比较愤的那种,很适合现在的人看。


没得说,喜欢柏杨,超喜欢他的文字。


柏杨的书没得说


以前以为是专业枯燥。没想到这么吸引人。不愧是柏杨之作!


柏杨的呕心之作。


柏杨的经典


柏杨的名作,很满意,留下了慢慢读


不错,喜欢柏杨的书,可以自己看,还可以回头给孩子看,


虽然是学校的推荐,但是柏杨大师是我崇拜的偶像,挺


刚收到书本,看了前面几页,觉得这书正是我想要的,书本内容全面、丰富,浅显易懂,但不知道我读初一的儿子能看懂么?暑假读书行动很快将开始了,希望有用,谢谢柏杨!谢谢出书的人员!谢谢当当!谢谢邮递员!


柏杨出品,很好。值得收藏。


原来是纪念柏杨的版本,制作不错,内容就不讲了,经典。


柏杨的作品都值得一看,印刷不错!


之前曾经看过电子版,柏杨有自己的见解,不错,特买来实体书拜读。


柏杨的作品没有差的,强烈推荐,很喜欢


随是老师推荐的书,但我也很想看。再次读柏杨的书,很有认同感。


柏杨老先生的书 应该好好读下!


柏杨的书还是很少失望的。


柏杨的书,值得一看


除了速度快,书的质量很好,柏杨老师的大作跟不用说。


昨日订单,今天收货。书的内容不用说了,柏杨的。


柏杨的书,不用差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