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茨威格在巴西

(法)洛朗· 塞克西克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法)洛朗· 塞克西克  

页数:

160  

译者:

居悦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为一位犹太裔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1933年就预感到纳粹将吞没欧洲,于是他出逃伦敦,后又与第二任妻子夏洛特一起流亡到纽约,并于1941年9月流亡到巴西。正是在这远隔重洋的流放地,茨威格创作了回望欧洲的《昨日的世界》和展望未来的《巴西:未来之国》。然而,他已经身心俱疲,次年2月22日,茨威格与妻子双双服用镇静剂自杀。《茨威格在巴西》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法)洛朗·塞克西克(Laurent Seksik)洛朗·塞克西克,法国作家和医生,一九六二年出生于尼斯。三十七岁时,他出版第一部小说《糟糕的思绪》,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在从医的同时,他一直为《观点》杂志和电视台文学栏目写评论文章。二〇一〇年《茨威格在巴西》出版,登上法国《快报》图书畅销榜达三个月之久,进入玛丽-克莱尔文学奖、约瑟夫·凯塞尔奖、橙子奖、法国电视台水晶球奖、ELLE读者大奖等众多文学奖决选名单,并获得二〇一〇年天使湾文学奖,随即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并由法国著名导演吉拉尔·吉拉斯改编成戏剧,于二〇一二年九月在蒙帕纳斯剧院上演。

章节摘录

他瞥了一眼走廊上的米色皮箱,皮箱旁边还有几个箱子。他转向班菲尔德太太——好心的玛格丽特·班菲尔德,伸手接过她递来的一杯水。他谢了她,一口气喝下去。她要带他看看房子,他道不必了。他已经很熟悉这里,心里喜欢得很,室内三个房间小小的,家具简易质朴,带有乡村风味,室外鸟儿欢快地鸣叫,阳台正对着空幽的山谷。向南几十公里,耶稣山和糖面包山巍然屹立,宛如冒出海面的岛屿。这般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永别了,萦绕在阿尔卑斯山峰上的雾霭,垂落在多瑙河上的冷凝暮光,壮观的维也纳市政厅,夜色下华德斯坦公园栗树林间的漫步,来来往往的纱裙美人,火光下的大阅兵和那些嗜血成性、杀戮无度的黑衣男人。佩德罗波利斯,万始之地,万源之乡,似人类诞生、死后复归之地,混沌的尘埃,原始鸿蒙之初,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四季长春的花园,到处是一片井然有序,祥和安宁。 他站在箱子跟前,出奇地平静,像被催眠,被一股魔力裹挟。几个月来他第一次感到如此安心。他在上衣内侧口袋摸索皮箱的钥匙,这把钥匙一直贴身保管,他时不时用指尖滑擦,像揣着一个宝贝护身符,每每挤在人群里,站在火车站站台、港口岸堤,等待一艘不知何时抵港的客船或是一班不知何时到站的火车时,他都忍不住去摸钥匙。每一次,魔法都会显灵。钥匙的触感令往事重现。这冷硬的金属,手指一触到就让他想起过去,坐着四轮敞篷马车绕着“指环”旅馆而行,城堡剧院的首场演出,与施尼茨勒在梅瑟尔·沙登餐厅就餐,与里尔克在诺兰多夫广场的酒吧里交谈。 那段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再也不能在伊丽莎白大桥上徜徉,在布拉特大道上闲逛,再也见不到金碧辉煌的美泉宫和洒满多瑙河之滨的绯色阳光。夜幕垂落,永远。 他在锁孔中转动钥匙。箱子一打开,里面射出一道亮光。巴西的这个角落又一次迎来了天明。他的精神,在少梦的昏睡中麻痹了太久,此刻淹没在不动声色的激昂振奋中,同时,他的心脏开始有力地搏动。他的心又跳了。 他发觉有人在身后,听得到呼吸声。转身一看,是绿蒂,她正注视着眼前的一幕,在这风暴中难得平静的一刻,她显得从容、镇定,沉浸在这庄严的一刻,风平浪静的一刻,一种宿命的虚无之中。这种虚无感,她在过去一天又一天,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时时刻刻的心惊胆战中已经领教过了。那段时日充斥着逃亡,不停歇的奔走,求取签证时没把握的等待和满眼排队哀求、徒劳守候的人们的泣颜。 不会有神圣的避难所和安身立命之处。从此流浪一生。古老的放逐。 他凝视着她。看着她雅致的面庞,他自问有什么权力让她容颜凋残,让她的明眸失去光辉,让这朵青春的娇花枯萎。 旅行可能永远不会停。 班菲尔德太太准备了茶水,问他要不要一杯?他摇头,这次拒绝不似以往那般丧气,过去他习惯于对任何邀请都只说“不”,这次的“不”显得急不可耐,带着期盼。 一九四一年秋,他们终于找到一处能放下行李的落脚地。几个星期后,他们可能会在这里观赏日落。他们可能会给爱着的人写信,在信的背面留下他们的地址,一个简单的地址——巴西,佩德罗波利斯,贡萨尔维斯·迪亚斯大街三十四号。自伦敦之后,他们一度没有固定住址。他们选择离开,离开伦敦。 绿蒂跟他说话,声音轻轻的,她娇弱的嗓子病了,这些天来频频气喘,治不好的哮喘病在旅途中加重,常把她逼到窒息的边缘。今早,她没有感到嗓子不适。她平和地说道: “我想我们会好起来的。这地方妙极了。我相信这番舟车劳顿之后,您一定能很快恢复,投入写作……说不定这里正是我们告别旧日、重获新生的地方?” 他扫了一眼四周。房间里半明半暗。狭窄的走廊通向右边一间四四方方的卧室,房间的地板上铺着旧地毯。最里面,两张一模一样的铁架床,紧紧挨着。床头柜上,一本圣经,一个烟灰缸。 白色的窗帘,没有花纹,挂在窗户上面的几个钉子上。房间对着洗浴间,木屐形的搪瓷浴缸边上摊着两条浴巾。厨房里似乎该有的都有了。饭厅,摆着一张橡木餐桌,四把藤编椅子,一把破旧的深色皮面扶手椅,还有一个书橱。墙上,挂着几幅静物画。这是一个三居室的小公寓。租期只限六个月。半年之后,他又得收拾行囊,另寻住处了。他数着手指算了算。到一九四二年三月,他们就会被赶到外面。外面!茨威格夫妇,流落街头!六个月待在这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一个明媚而忧伤的地方。可他有资格抱怨吗?他的亲人,尚在血海中挣扎,苦寻夜里的栖息之所,苦求一张写有自己姓名的签证。他们成了乞丐,“书上”的人,作家笔下的部落。佩德罗波利斯的小楼抢手得就像一座极尽奢华的宫殿。 他应该忘了萨尔茨堡的宅子,将雄伟恢弘的卡布斯奈堡驱逐出记忆,卡布斯奈堡,十八世纪狩猎区的豪宅,门面叫人联想到弗朗索瓦·约瑟夫皇帝童年时玩耍的新天鹅堡的一个小教堂。那是一直以来他觉得最舒服的地方,在那道厚厚的宫墙后面,在它孤寂的守卫下,他得以写作,或苦思冥想,殚精竭虑。那座高贵的建筑,他曾幸福地生活在其中。 忘记萨尔茨堡,萨尔茨堡已经不复存在,萨尔茨堡是德国的了。维也纳也成了德国的了,维也纳成了德意志帝国的行省。奥地利不再是一个国名,奥地利是游荡在错乱谵妄中的幽灵。肉身已死,葬礼在英雄广场举行,一群人热烈欢呼他们的领袖希特勒。此人来维也纳只为大展鸿图,重振伟业,使这座巳逐渐犹太化的城市恢复原有的纯净与荣光。奥地利落入了希特勒的魔掌。维也纳,这座水晶大道上上演梦幻剧的城市,在泥浆中打滚,在罪恶的空气中风干。维也纳疯狂起舞,向这个浪子伸出手臂,穿越莱茵河畔的布劳瑙——他的出生地,回到自己的祖国,他的家,而那个被红衣主教伊尼策尔任命的柏林之君、欧洲之王,在这座沸腾的城市受到了热烈欢迎。自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来已有三年,那些侥幸逃脱的人对亲身经历的惨事从没停止过诉说。他们诉说饥饿,诉说苦难与悲惨,诉说纳粹对维也纳犹太人的屠杀。在德国领土上发生的恐怖场景以电影快进的镜头迅速闪现在维也纳,而他曾在那里度过一生中最浪漫、最美妙的时光。 这帮人洗劫商店,焚烧犹太教堂,在大街上开枪杀人,连那些身穿黑色皮袍、毕恭毕敬的老人也不放过。书籍被烧毁——本国作家的书,还有约瑟夫·罗特、霍夫曼斯塔尔和海涅的书……犹太学生被赶出学校,犹太律师和记者被押往达豪地区。他们颁布法律,禁止犹太人工作任职,禁止犹太人去公园和剧院,禁止犹太人在白天和晚上大多数时候上街,禁止犹太人坐长凳,法律命令他们服从当局,强行剥夺他们的国籍和财产,把他们赶出家门,把他们的家庭集中隔离在城墙之外。 德国人讲究法律。 P007-011


编辑推荐

《茨威格在巴西》由洛朗·塞克西克著,居悦译,本书荣登法国《快报》图书畅销榜三个月之久! 天使湾文学奖获奖作品! 被法国著名导演吉拉尔·吉拉斯改编成戏剧在蒙帕纳斯剧院上演! 斯蒂芬·茨威格的爱与死之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茨威格在巴西 PDF格式下载



男女主人战火中从欧洲到美国到巴西,对前途失望、饮下毒药死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