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和风景的对话

(日)东山魁夷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5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日)东山魁夷  

译者:

陈德文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风景画家东山魁夷半生的回忆,心灵的遍历,艺术的自白。”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这样评论东山魁夷的这本书:“他试图借此追索和探求美的精神,究明美的本源。……用散文诗般的文字弹奏着美妙的乐章。”东山魁夷是日本著名画家,然而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尤其是他的散文有很高的造诣。本书不仅是东山魁夷对于自己半生经历的一个回顾,也是对自己半生艺术经历的一次梳理。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东山魁夷 译者:陈德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放眼风景第二章 在冬日的山上第三章 在河畔第四章 一条道路第五章 波涛第六章 东与西(一)第七章 东与西(二)第八章 东与西(三)第九章 光与影第十章 风景写生展第十一章 老师第十二章 回归第十三章 红与黑第十四章 冬天的东京第十五章 日月四季第十六章 严酷的路第十七章 回顾与出发第十八章 万绿新第十九章 白夜的诱惑第二十章 森林和湖泊之国第二十一章 北欧之旅的尾声第二十二章 古都慕情第二十三章 永恒的海跋译后记

章节摘录

以往,我不知有过多少次的旅行,今后,我还是要继续旅行下去。旅行,对于我意味着什么?是将孤独的自己置于自然之中,以便求得精神的解放、净化和奋发吗?是为了寻觅自然变化中出现的生之明证吗? 生命究竟是什么?我在某个时候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又要去另外的地方。不存在什么常住之世,常住之地,常住之家。我发现,只有流转和无常才是生的明证。 我并非靠自己的意志而生,也不是靠自己的意志而死。现在活着也似乎没有一个清醒的意志左右着生命。所以,就连画画也是如此。 我想说些什么呢?我认为,竭尽全力而诚实地生活是尊贵的。只有这个才是我生存的唯一要意。这是以上述的认识为前提的。 我的生命被造就出来,同野草一样,同路旁的小石子一样。一旦出生。我便想在这样的命运中奋力生活。要想奋力生活是颇为艰难的,但只要认识到你那被造就了的生命,总会得到一些救助。 我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威势,这是在我固有的性格上历经众多的挫折和苦恼的结果。我从幼年到青年时期,身体多病,从一懂事的时候起,就把父母的爱和憎看成是人的宿命和造孽。我有着不流于外表的深潭般的心。我经受过思想形成时期的剧烈的动摇。兄弟的早逝。父亲家业的破产。艺术上长期而痛苦的摸索,战争的惨祸。 然而,对于我来说,也许正是在这样的遭际中才捕捉到生命的光华。我没有就此倒下去而一蹶不振,我忍耐着千辛万苦,终于生活过来了。这固然是凭靠着坚强的意志,以及由此而来的不懈地努力等积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我对一切存在抱着肯定的态度,这种态度不知不觉形成了我精神生活的根柢。少年时代,我怀疑任何事物,对一切存在都不相信,我简直无法对待我自己。但是一种谛念在我心中扎了根,成为我生命的支柱。 我曾经花了大半年时间,站在人迹罕至的高原上,默默凝望着天色、山影,饱吮着草木的气息。那是一九三七年和一九三八年,我尚未结婚,租赁幼儿园的一问房子住着。这里是八岳高原的一隅,生长着优美的森林。我一旦找到可爱的风景,一年中连连跑来十几趟,以极大的兴趣,观看我所熟悉的一草一木随季节而变化的情形。 冬季早该过去了,而高原的春天却姗姗来迟。寒风吹着,赤岳和权现岳一片银白,威严肃穆,只有落叶松萌出些微的黄褐色来。高原上到处残留着积雪,仿佛被什么压碎了一般。奇怪的是,去年的芒草还在雪地里纤纤挺立着。经过一个雪狂风猛的冬天,连那结实的枞树也折断了枝条,这些细弱的芒草怎么能继续挺立着呢? 春来了,一时,百草萌发。红的,黄的,粉绿的,带嫩叶的,银的,金的,汇成一曲丰富多彩的交响乐。小梨树开着素朴的白花,嗡嗡嘤嘤的蜂虻举行弦乐合奏。黄莺和布谷鸟在表演男女二重唱。这里有杜鹃花,华贵的莲华杜鹃,娇艳的满天星,清俊的野蔷薇。 雾霭流动,细雨初降,夏阳辉映,纷乱燠热的草原上牧马的脊背闪耀着光亮。骤雨,隆隆的雷鸣,晴朗的念场高原升起一架灿烂的彩虹。 蓟草长高了,松虫草开花了,天空青碧一色,飘飞着明亮的薄云。落叶松现出黄褐色,白桦透着炫目的金光。雪白的芒草穗子随风摇荡。 空中布满灰色的云朵,下雪了,一片深雪。枞树看上去黑黝黝的,雪上斑斑点点,交错着鸟兔的爪印。落叶杉林时时怕冷似的震颤着身子,将白粉般的细雪抖落下来。 不多久,春天又回来了。那些芒草在雪天本来被渐渐积聚的雪层层遮盖起来,最后完全埋人厚雪里了。等到雪化,又渐渐露出头来,就这样迎来了春天。看到这些纤细、柔弱而又安身立命的坚韧的草木,我非常感动。 那时我想,我的作品为何不够精炼圆熟呢?我的心和大自然紧密融合,我的观察并非流于表面,而是达到相当的深度了。然而,我却不能将我感觉到的东西,真切而细致地描绘出来。是因为表现技巧拙劣吗?不,还有比这更为重要的问题。 我跑着,汗水混着尘埃。脚边散落着烧毁的瓦片,尘烟飞旋。一群人穿着又脏叉破的衣衫,虽说是军队,但那样子实在凄惨。战争结束的前夕,我应征加入千叶县柏树团,第二天很快转移到熊本。在那里,我们每天都要练习使用炸弹爆破战车。一天,我们去清理焚烧后的市街,归途中登临了熊本城的天守阁遗迹。 我怀着如醉如痴的心情奔跑,简直就像一个灵魂受到震撼的人,忽然陶醉起来。我刚刚看到了,看到了那生命的光辉的姿影。 站在熊本城楼眺望,隔着肥厚平原和丘陵,眼前是一派广阔的天地,远处的阿苏山隐隐约约。不过,这雄伟的景观对于我这个经常旅行的人来说。并不感到十分稀奇。那么,今天我为何会激动地流下眼泪?为什么天空那般清澄、深远,连绵的群山那样肃穆威严?为什么平原的绿色那样生机勃勃,森林的树木那样葱郁,壮观?过去,我一次又一次旅行,也许见过这般美丽的风景吧。我一定是把它当成平凡的风景一晃而过了。我为何没有把它描画下来呢?而今,我没有从事绘画的愿望,甚至没有生存的希望了。——我的心里涌现出欢喜和悔恨。 我发现那风景闪耀着光辉,是因为我再没有绘画的愿望和生存的希望了。我的心变得无比纯粹了。当我清楚地意识到死神即将临近的时刻,心中就会强烈地映出生的影像来。 我打心里热爱自然,我是强烈感受到它的生命力的,然而每当作起画来,便囿于题材的特异性以及构图、色彩和技法等新的规定,而对那些更为重要的方面,对朴素而带有根本性的令人感动的东西,对存在的生命,缺乏准确的把握能力。我把这一切都当成落后于现代的陈旧的观点加以否定。我认为只有这样才会求得新的前进。 另外,每当作画的时候,我就一心巴望作品能在展览会上取得优良的成绩。经商破了产的年老的父亲,长期卧病的母亲和弟弟,他们给我经济上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必须引人注目,在社会上出人头地。朋友们一个个成了画坛的宠儿,成了所谓流行画家,而今只剩我一个人了。我心情焦急,但脚步缓慢。因为我有这些想法,我的心就不能变得纯粹起来。 把当时的心情分析一下,虽然条理不很清楚,但是我确实这样对自己说过:要是万一再有机会拿起画笔——恐怕不会再有这样的时候了——我将用眼下的心情,描绘我所得到的感受。 我的汗水混着尘埃在熊本市的焦土上奔跑着,我感到我的心都凝缩在一起了。 现在想想,我走上风景画家这条道路,可以说是逐渐被逼迫的,是经受锻炼的结果。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有一些歧路。中学毕业时我决心当画家,而且选择了日本画家这样一条道路,这是一条大的歧路。战后,我又走上了风景画家这条道路,这也是一个歧路。应当说,推动我走上这两条歧路的外在力量,远远超过我自身的意志。我与其说是自觉地生存着,毋宁说是被动地生存着。可以说我是被造就成了日本画家,也被造就成了风景画家的。那么这种力量叫什么,我也不知道。P1-5

后记

新潮社出版部找我商量,要我把自己探求美的随感文章编成一个集子。当时,我并不打算采用一个画家内心独白的形式。但我想,他们给我这个任务,或许希望我通过一个画家的艺术实践,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因此,我也只得讲述一下我的心灵的漫游情况。 从前,我曾经出版过个人的自传,是讲战争结束之前的一段经历的。那是自从决心当一名画家之后暗暗摸索的时代,那部自传也是沉陷于逆境中的记录。现在,我这个画家终于获得了社会的承认,我决心通过一幅一幅的作品,追寻一下我探求美的精神历程。 从战争的废墟里站起来的二十年,是日本的文化、日本的美的动荡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一直继续从事绘画事业而生活过来了。这恐怕不只是与我个人有关的小问题,我的工作尽管微不足道,但我以为我和那些探求日本的美的人们,在心灵上是相通的。在这支乐队里,我也鸣奏着细微的声响。 平日,我不是旅行就是在画室里作画。我本来就不是深深包裹在日本式的馨香环境中长大成人的。我是由外部世界迈向日本画、迈向日本的美的人。因此,我保有这样的要素:我同那些关心着美的人们在心灵上是相通的。 我接受这项探求美的课题以后,之所以敢于以自己内心独白的方式贯穿始终,正是因为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对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对日本的美的特质以及特殊性,既有肯定的一面;也有批判的一面。但是,我和一般类型的日本人一样,从根本上是抱着诚挚的爱的。当我洞察自己的心灵的深处的时候,不用说也等于是在窥探一般日本人的内心。 对于美,许多人都用高远、深刻、锐敏的语言论述过了.也许很少有人愿意听我的平凡而悒郁的独自吧。我在同无言的风景的对话中,切切实实看到了自己的存在,我孜孜不倦一步一步走过来了。我的生活方式抑或同错综复杂、一切都高速发展的时代不相适应吧,但我依然坚持这样的观点:美是素朴的生命的感动。我不想抛弃这种单纯的信念。 使我特别高兴的是,川端康成先生为这本小书写了充满挚情的文字。出版之际,又蒙沼田六平夫、樱井信夫两位的多方协助.深表谢意。 一九六七年四月著者


编辑推荐

东山魁夷编著的《和风景的对话》内容介绍:作者的生活方式抑或同错综复杂,一切都告诉发展的时代不相适应吧,但作者毅然坚持这样的观点,美食朴素的生命的感动,作者不想抛弃这种单纯的信念。本书是日本当代著名风景画家东山魁夷谈自然、谈艺术、谈人生的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翻译了他的《一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和风景的对话 PDF格式下载



拜读大师的著作,感受名作的感悟。


以前有中日对照的,不过找不着了,这个也行吧,至少有图,可以真实看到他描写的景色


没的说,人民文学的书特别值得信赖。


书有几页黏在一起了。不是很满意


翻译的不错,文字优美,了解东山魁夷的创作之路的好书。(似乎有姊妹篇!?)第一次看到,我就被他的画吸引了。东山魁夷的画有一种独特的静谧与美,他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一个优秀的画家必然有着高贵的艺术素养,看了这本书,我更加这么觉得。... 阅读更多


内容喜欢正是我想要的


不错!是本好书!东山不但画画得好,文章也写得不错,文字相当美!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