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到灯塔去

弗吉尼亚·伍尔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4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马爱农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套中文简体字版“企鹅经典”丛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携手上海九久读书人与企鹅出版集团(Penguin Books)的一个合作项目,以企鹅集团授权使用的“企鹅”商标作为丛书标识,并采用了企鹅原版图书的编辑体例与规范。“企鹅经典”凡一千三百多种,我们初步遴选的书目有数百种之多,涵盖英、法、西、俄、德、意、阿拉伯、希伯来等多个语种。这虽是一项需要多年努力和积累的功业,但正如古人所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由艾伦·莱恩(Allen Lane)创办于一九三五年的企鹅出版公司,最初起步于英伦,如今已是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尤以面向大众的平装本经典图书著称于世。一九四六年以前,英国经典图书的读者群局限于研究人员,普通读者根本找不到优秀易读的版本。二战后,这种局面被企鹅出版公司推出的“企鹅经典”丛书所打破。它用现代英语书写,既通俗又吸引人,裁减了冷僻生涩之词和外来成语。“高品质、平民化”可以说是企鹅创办之初就奠定的出版方针,这看似简单的思路中植入了一个大胆的想象,那就是可持续成长的文化期待。在这套经典丛书中,第一种就是荷马的《奥德赛》,以这样一部西方文学源头之作引领战后英美社会的阅读潮流,可谓高瞻远瞩,那个历经磨难重归家园的故事恰恰印证着世俗生活的传统理念。 经典之所以谓之经典,许多大学者大作家都有过精辟的定义,时间的检验是一个客观标尺,至于其形成机制却各有说法。经典的诞生除作品本身的因素,传播者(出版者)、读者和批评者的广泛参与同样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事实上,每一个参与者都可能是一个主体,经典的生命延续也在于每一个接受个体的认同与投入。从企鹅公司最早出版经典系列那个年代开始,经典就已经走出学者与贵族精英的书斋,进入了大众视野,成为千千万万普通读者的精神伴侣。在现代社会,经典作品绝对不再是小众沙龙里的宠儿,所有富有生命力的经典都存活在大众阅读之中,它已是每一代人知识与教养的构成元素,成为人们心灵与智慧的培养基。 处于全球化的当今之世,优秀的世界文学作品更有一种特殊的价值承载,那就是提供了跨越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理解之途。文学的审美归根结底在于理解和同情,是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与投入。阅读经典也许可以被认为是对文化个性和多样性的最佳体验方式,此中的乐趣莫过于感受想象与思维的异质性,也即穿越时空阅尽人世的欣悦。换成更理性的说法,正是经典作品所涵纳的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展示了地球人精神视野的宽广与深邃。在大工业和产业化席卷全球的浪潮中,迪斯尼式的大众消费文化越来越多地造成了单极化的拟象世界,面对那些铺天盖地的电子游戏一类文化产品,人们的确需要从精神上作出反拨,加以制衡,需要一种文化救赎。此时此刻,如果打开一本经典,你也许不难找到重归家园或是重新认识自我的感觉。 中文版“企鹅经典”丛书沿袭原版企鹅经典的一贯宗旨:首先在选题上精心斟酌,保证所有的书目都是名至实归的经典作品,并具有不同语种和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其次,采用优质的译本,译文务求贴近作者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著的内容与品质;另外,每一种书都附有专家撰写的导读文字,以及必要的注释,希望这对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会有一定作用。总之,我们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绝对不低的标准,期望用自己的努力将读者引入庄重而温馨的文化殿堂。 关于经典,一位业已迈人当今经典之列的大作家,有这样一个简单而生动的说法——“‘经典’的另一层意思是:搁在书架上以备一千次、一百万次被人取下。”或许你可以骄傲地补充说,那本让自己从书架上频繁取下的经典,正是我们这套丛书中的某一种。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四月

内容概要

多年来,拉姆齐一家每个夏天都会到苏格兰某小岛上度假,并期望这些夏天永远不会结束。对孩子们来说,小岛就是人间天堂。拉姆齐教授的幼子詹姆斯想去灯塔,却由于天气不好而未能如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拉姆齐一家历经沧桑。战后,拉姆齐先生携带一双儿女乘舟出海,终于到达灯塔。而坐在岸边画画的莉莉·布里斯科也正好在拉姆齐一家到达灯塔的时候,在瞬间的感悟中,向画布中央落下一笔,画出了多年萦绕心头的影像。
本书深刻地再现了记忆中逝去的幸福,通过简单的情节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弗吉尼亚·吴尔夫在这部最具自传性质的小说中,描绘了童年强烈的憧憬与欢乐,以及成人关系的复杂与变幻莫测。她以对瞬间的敏锐感知,创造了一部永恒的经典。

作者简介

作者:(英)吴尔夫

书籍目录

第一部窗第二部时过境迁第三部灯塔流动的瞬间

章节摘录

“行啊,如果明天天气好,当然没有问题,”拉姆齐夫人说,“可是你一定得早起。”她又叮嘱一句。 在她儿子听来,这些话带给他一种不同寻常的喜悦,似乎已经说定,这次远足是十拿九稳的了,他许多许多年来一直向往的好事,经过一夜黑暗和一个白天的航行,就可以得到了。他虽然年仅六岁,却也属于无法把不同感受截然分开的那一类人,他们总是让对未来的种种期待,带着种种喜悦和悲哀,笼罩现时眼前的一切。对这些人来说,甚至是在幼年时代,感觉之轮的每一次轻轻的转动都足以使眼前的一刻受到感染和震动,蒙上一层暗淡或者辉煌的色泽。詹姆斯·拉姆齐坐在地板上,从“陆海军军需品”的商品编目上剪图片。他带着一种用他母亲的话说心花怒放的快乐,剪下一幅冰箱的图片。所有的一切都闪烁着喜悦的色彩:独轮手推车,刈草机,沙沙作响的白桦林,雨前泛白的树叶,哇哇乱叫的乌鸦,迎风招展的金雀花,窸窸窣窣的衣裙——一切都是这么五光十色,鲜艳夺目,他在脑海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暗码,自己的秘密语言,尽管表面上的他一本正经,不苟言笑,天庭饱满,犀利的蓝眼睛纯净无瑕,每当看到人类的弱点,眉头便微微蹙起。所以,他母亲看着他操纵剪刀灵巧地沿着冰箱边缘移动,不由地想象他穿着一袭红袍和貂皮坐在法官席上,或者在国家大事的危急关头指导一项举足轻重的大事业。 “可是,”他父亲在客厅的窗口停住脚步,说道,“明天天气不会好。” 如果当时手头有一把斧子,或者火钳,或者任何一件武器能把父亲的胸膛捅开一个窟窿,让他当场毙命,詹姆斯准会毫不迟疑地动手。拉姆齐先生只要一露面,就会在他孩子们的心中激起如此强烈的情绪。现在,他站在那里,瘦得像一把刀,咧着嘴巴露出讥笑,他不仅因打碎了儿子的梦想和揶揄了妻子一她在哪方面都比他强一万倍(詹姆斯想)——而幸灾乐祸,而且暗地里颇为自己的料事如神而沾沾自喜。他说的是实话。他说的总是实话。他从来不会说谎;从不颠倒黑白;从不为了取悦或迁就某位凡夫俗子而不讲逆耳的话,尤其是对他的几个孩子;他们虽说是他的亲骨肉,却应该从小就懂得人生充满艰辛;事实毫不留情;在那块传说中的土地上,我们最美好的希望成为泡影,我们脆弱的帆船被沉沉的黑暗淹没(说到这里,拉姆齐先生总要挺直腰杆,眯起蓝色的小眼睛遥望地平线)。我们要想最终到达那里,最关键的是需要有勇气、真理和承受力。 “可是也许是个晴天——我希望明天是个晴天。”拉姆齐夫人说;她把手里的棕红色长袜轻轻拧了几下,心里有些焦急。如果她今夜能织完,如果他们真的到灯塔去,她就要把这双袜子送给灯塔守护人,给他的小儿子穿;那孩子患有结核病,总是郁郁寡欢;他们还要送去一摞旧杂志和一些烟草;说实在的,她只要发现什么东西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用场而且只会使屋里显得凌乱,便会拿去送给那些穷人,带给他们一些乐趣;他们整天坐在那里擦擦灯盏,剪剪灯芯,在那个巴掌大的园子里耙耙泥土,别的什么事也没有,肯定闷得要死。确实,如果你被监禁整整一个月,或者遇到风暴,在网球场大小的岩石上困了不止一个月,你会是什么滋味?她会这么问;而且没有信件,没有报纸,连个人影儿也不见;如果你家有妻室,你见不到自己的妻子,也不知道孩子是否平安——是否病了,是否不小心摔倒,断了胳膊折了腿;你举目四望,惟有那凄凉的波涛月复一月地翻滚拍打;逢到可怕的风暴来临,窗户上布满水雾,小鸟飞身扑灯,天摇地撼,你根本不敢朝门外探一探头,生怕被刮到海里去;怎么样?你会是什么滋味?她问。她对她的女儿们这样细致地解释着。所以,她又格外强调说,一定要尽量带给他们一些安慰。 “是正西风。”无神论者坦斯利说,他叉开枯瘦的手指高高举起,让风从指间吹过;他正在和拉姆齐先生作晚间散步,在平台上走来走去。也就是说,风刮的方向极不利于登上灯塔。是的,他的话听着不太顺耳,拉姆齐夫人承认;他反复地提这件事,让詹姆斯越来越失望,实在很讨厌;但是她同时又不愿意让孩子们嘲笑他。“无神论者,”他们这样叫他;“渺小的无神论者。”罗斯嘲笑他;普鲁嘲笑他;安德鲁、贾斯帕、罗杰嘲笑他;就连嘴里没有一颗牙的老狗巴杰也要咬他一口。他们这么对待他,就因为他是(按照南希的说法)一路追逐他们直到赫布里底群岛的第一百一十个年轻人了,他们真希望能过上清静的日子。 “胡说。”拉姆齐夫人说,口气十分严厉。尽管他们的夸张习性是从她这里继承去的,尽管他们暗示她邀请太多的人留住,以至于只好把有些人安排到镇上寄宿(这是事实),但是她无法忍受他们对她的客人粗鲁无理,尤其是对那些一文不名的小伙子,他们前来这里度假,用她丈夫的话说,全都“能力非凡”,全都是她丈夫的崇拜者。确实,她把所有的异性都拢在她的庇护之下;为了某种难以说明的理由,为了他们的英勇气魄和豪迈气概,为了他们所做的一切:协政条约,统治印度,管理财政;最后,还为了他们对待自己的态度——那份信赖、虔诚和孩子气;几乎每个女人都会感到或发现很合自己的口味;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可以不失体面地接受一个小伙子的这种仰慕之情;换了少女——上帝保佑,但愿不是她的女儿!——那便如同一场灾难,少女不会刻骨铭心地感受到这份爱慕的价值和涵义!P3-6

媒体关注与评论

阅读了《到灯塔去》之后再来阅读任何一本普通的小说,会使你觉得自己是离开了白天的光芒而投身到木偶和纸板做成的世界中去。 ——文学评论家伯·布莱克斯东


编辑推荐

弗吉尼亚·吴尔夫所著的《到灯塔去》深刻地再现了记忆中逝去的幸福,通过简单的情节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弗吉尼亚·吴尔夫在这部最具自传性质的小说中,描绘了童年强烈的憧憬与欢乐,以及成人关系的复杂与变幻莫测。她以对瞬间的敏锐感知,创造了一部永恒的经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到灯塔去 PDF格式下载



代替朋友买的,说纸张质量还可以


20世纪初欧洲出现可一个崭新的文学流派「意识流」,代表性的作家有乔伊斯、普鲁斯特、伍尔夫。伍尔夫是女性作家,她与之并列的另两位作家是大家公认的超一流小说大师,伍尔夫的功力可见一斑。这部「到灯塔去」是伍尔夫优秀作品,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尤其富有特色的是第二部分,伍尔夫以诗化的散文语言实现了「上帝视角」,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又使人深深地被感动,读来让我钦佩不已,恐怕其他的作家永远写不出来这样的小说吧


想读读伍尔夫,可是这本书暂时看不进去


伍尔夫弗吉尼亚到灯塔去


纸质不错,就是字号有点小


不错,就是我要的书。


书很好,有点折角,希望下次注意


对照原文,感觉比上海译文的本子译得更轻松自然,不佶屈聱牙,翻译的痕迹较少,连贯平实。好本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