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

李峰 朱海燕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李峰 朱海燕  

页数:

276  

Tag标签:

无  

前言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主题。自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但工业文明的沉重代价是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危机。全球性环境的明显恶化和地球生命支持系统(the Global Life Support System)的退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成为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迫切任务。”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n and Biosphere Pro-gramme)把城市列入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提出要从生态学的角度用综合生态方法来研究城市问题和城市生态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生态学理论的广泛应用与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的规划建设与研究。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和《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1994年3月我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内容概要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阐述有关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的专著。全书共分三第八章 ,旨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与适应生态文明时代的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及其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从全新的生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来诠释生态城市,建构其理论框架与规划设计的方法体系。反映了作者的学术观点和长期以来在这一领域的生产实践和科研成果。《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立论新颖、观点鲜明、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可供全国城市科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部门的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以及政府决策部门的公务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黄光宇,1935年生,浙江省温州乐清市人,1959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1986年聘任教授,任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所长、建筑系副系主任,1989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建设部山地城镇与区域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资深会员、常务理事、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受聘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3本、教材等编著5本。陈勇,1971年8月生,安徽省六安市人。2000年获重庆大学(原重庆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学位。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研人)、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主研人)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30多项城市规划设计工程,在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篇。现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工作,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

书籍目录

《生态城市与建筑文化丛书》总序序前言提要ABSTRACT插图与表索引绪论一、城市化与人类住区发展1.城市化及人类住区走向2.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发展困境二、研究的意义与方法1.研究的意义与目的2.研究的方法与内容基础理论篇第一章 人类聚居生态思想的历史演进一、古代、中古聚居的生态自发二、近代聚居的生态失落三、现代聚居的生态觉醒四、当代聚居的生态自觉五、我国近现代聚居生态思想变迁第二章 生态城市的理论阐释一、生态城市理念解析1.生态城市概念的时空定位2.生态城市与其他城市辨析二、生态城市的内涵与特征1.生态城市的本质内涵2.生态城市特征三、生态城市的结构及其运行1.生态城市的结构构成2.生态城市的运行四、生态城市创建标准及目标系统一1.社会生态标准:文明2.经济生态标准:高效3.自然生态标准:和谐五、生态城市综合指标体系及评价1.生态城市综合指标体系2.生态城市的综合评价本篇小结规划设计篇第三章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理论一、对传统城市规划的回顾与反思二、着眼于生态整体规划设计方法1.生态整体规划设计的基本思想2.生态整体规划设计方法的特点3.生态整体规划设计的原则第四章 生态城市物质环境生态整体规划设计一、城一乡空间的生态整体规划1.区域城一乡时空格局2.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二、土地利用的生态整体规划I.土地开发度分析2.土地适宜度分析3.土地承载能力分析4.土地开发度、土地适宜度与土地承载能力分析的综合运用5.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土地利用生态整体规划三、功能区的生态整体规划1.居住区生态整体规划2.工业区生态整体规划3.农业生产区生态整体规划四、生态支持系统的生态整体规划1.生态支持系统功能2.生态支持系统规划原则3.生态支持系统规划策略五、市政设施系统的生态整体设计1.道路交通系统2.给水排水系统3.能源供应系统4.固体废物的管理六、建筑及其环境生态整体设计1.结合自然设计2.结合“3R”设计3.结合人文设计第五章 生态城市社会文明发展规划一、生态城市物质文明1.生态生产模式2.生态消费模式二、生态城市精神文明1.生态价值观2.生态伦理观3.生态美学观4.科学教育生态化三、生态城市的制度文明第六章 课题实践及案例研究一、课题实践研究1.官渡山区集镇综合示范点规划与设计2.乐山绿心环形生态城市规划研究3.广州科学城土地利用生态规划4.GIS与北海市园林绿地生态适宜度分析5.海口府城样板小区规划设计二、案例研究1.澳大利亚哈利法克斯(Halifax)生态城规划与开发2.中国滕头村发展模式3.丹麦太阳风互助社区本篇小结建设管理篇第七章 生态城市建设管理策略一、.生态城市建设战略与途径1.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选择2.实现城乡生态化的策略与措施3.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与步骤二、生态城市的管理1.生态管理2.生态城市管理方式与手段第八章 中国建设生态城市对策一、中国建设生态城市面临的挑战1.中国建设生态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2.当前我国城乡建设的误区一一伪生态建设二、中国建设生态城市的思路与对策1.缓解城乡冲突,促进城乡平等、协调发展2.软化经济结构,加快知识经济发展3.加强公共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增长4.加大环保投资,完善环境立法5.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加强人居环境的文化内涵建设6.加强文化建设,普及生态文化本篇小结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欧洲工业革命后的相当一个时期,人们认识不到古城和古建筑的保护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建筑运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想,也助长了对古城古建筑的破坏。二次大战后,面对被战争破坏的城市,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受到广泛重视,战后一些国家对于有历史意义的市区往往成片成区地保护起来,甚至整个城市,建设避开古城,另辟新城。同时注重对乡土建筑的保护,也往往是整个村落、整个集镇地加以保护,而且还包括它们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特色的保护,使城市的文化特性、地方文化和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得到保持。聚居生态意识的觉醒,从单纯的自然生态开始向历史文化生态拓展。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城市化的迅猛进程,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能源(石油)危机和环境危机,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十大公害事件,面对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和生存的迫切性,引起人们对原有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反思,进一步激起了人类聚居生态意识的觉醒。卡森(Rachel Carson,1962)的《寂静的春天》、罗马俱乐部(Meadows,1972)的《增长的极限》警示人们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引起的全球性问题(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将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前景,在世界各地尤其在西方引起强烈地反响。

后记

生态城市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极富挑战性和艰巨性的复杂研究课题,需要新的生态价值观的建立,需要新的科学研究范式,需要跨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参证。本书对生态城市的研究试图突破旧的框框,从全新的生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来诠释生态城市,对传统城市旧的理论方法进行发展和根本变革,建构新的理论方法体系框架,正所谓不破不立。这种变革不是打倒一切,否定一切,是继承式发展,是扬弃,是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对一些概念冠之“生态”,一方面做到行文的一以贯之,另一方面也是区别于传统价值观下的概念,突出生态的价值观,体现其整体协调性和广泛关联性,是对传统概念的扬弃和发展,并无标新立异之意,更不是把它当作时髦的标签哗众取宠,因为内容比形式更重要。但研究可能受“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念与思维定势影响,在认识和方法上也许仍未能真正摆脱机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阴影。研究中也不得不涉及到文化哲学问题,由于诸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等概念在学术认识上目前还存在分歧、争论,这就会产生不同的研究的前提或结论,所以这里不是提供惟一的“救世”之道,但至少是一种可选择的发展模式或道路。本书对生态城市的研究还是初步的、浅层的,探索远未完成,生态城市的理论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不仅需要不断深化、丰富,更重要的还要有所摒弃、有所超越、有所创新,因此可以说研究过程也是“自我拯救”的过程,心智也同时得到“净化”。城市问题与环境问题是新世纪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对我国来说尤其如此。我们必须要有深切地危机感和寻求解决问题的迫切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通过“自我教育”,加之公共(社会)教育,倡导以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化,改变落后陈旧的文化观念,树立人一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并用实际行动来拯救我们共同的家园,促进人居环境的改善,这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批判是容易的,惟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帮助人类走出困境。


编辑推荐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生态城市与建筑文化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 PDF格式下载



正因为我们已经习惯破坏自然,所以我们已经不习惯于保护生态。我很想如同古代东方或者是现代西方的某位隐士,拥有一块土地,然后用这本书里所传授的理论和方法,来建设一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但不幸的是,那样的行为,是不被支持的.当然,真正的行者,是善于行动而且是善于思考的。我至多算是个思考者.阅读并思考着。如果我们的中学教育中有这本书,或许十多年我老家盖房子的时候我就会将这些元素结合进建筑。但遗憾的是,我们总是太晚才领悟到人生的真理。而当城市化的步伐飞快地吞没十多年前还是乡村的我的家,我已经无法再去做任何尝试,只有在蜗居的楼里,在空调房里读着这些充满理想色彩的书籍.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生态城市与建筑文化丛书 ,写的内容很好,这些系列书,是以博士论文为主的的书籍,思路清晰,方法独特比常规的图书有很多有点,很好,我从中借鉴了很多方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