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学技术志
2002-10
科学出版
北京市科学技术志辑委员会 编
无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地方志中的科技志更是科技史中的重要内容。《北京科学技术志(上、中、下卷)》记述了由远古至现代,重点介绍1949年以来北京科学技术发展的概况,各阶段有代表性的研究项目、科技活动、科技成果、有影响的科技人物。由于北京地域的特殊性,北京的科技志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科技的水平。由于志书本身的特点,《北京科学技术志(上、中、下卷)》更具有参考性和资料性。《北京科学技术志(上、中、下卷)》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专人编写,历时12年,参加编写、审稿的有中央在京科技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北京市科研机构等的专家及科技人员。 《北京科学技术志(上、中、下卷)》分为上、中、下三卷,主体部分14篇,另有照片、凡例、综述、大事记和编后记。 本卷编有:照片、凡例、综述、第一篇科技资源与管理、第二篇科技团体、第三篇基础科学、第四篇环境。《北京科学技术志(上、中、下卷)》可供科技史志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管理干部、设有科技史志专业的有关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上卷 凡例 综述 第一篇 科技资源与管理 第一章 科技机构 第一节 科技管理机构 第二节 科研与开发机构 第二章 科技队伍 第一节 北京市科技队伍构成与分布 第二节 科技队伍管理 第三章 科技信息 第一节 科技情报 第二节 软科学研究 第四章 科技出版 第一节 自然科学类图书 第二节 农、林类图书 第三节 工程技术类图书 第四节 医药、卫生类图书 第五节 环境保护类图书 第六节 软科学类图书 第七节 科技期刊 第八节 科技报纸 第五章 科技成果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鉴定和登记 第三节 交流推广 第四节 奖励 第五节 保密 第六章 专利 第一节 法律法规 第二节 机构和队伍 第三节 专利法宣传贯彻 第四节 专利申请、实施和保护 第七章 技术市场 第一节 市场体系 第二节 政策法规 第三节 管理制度 第四节 技术交易 第八章 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一节 管理体制 第二节 对外科技合作 第三节 对外科技交流 第九章 科技计划 第一节 长远规划 第二节 中期发展计划 第三节 年度计划 第四节 专项发展计划 第十章 科技条件 第一节 北京市科技经费 第二节 北京市科技物资供应 第三节 北京市科技特殊条件服务 第十一章 计量、标准化 第一节 计量 第二节 标准化 第十二章 科技法律、法规 第一节 科技经费法规 第二节 科技人员管理法规 第三节 科技奖励法规 第四节 与科技相关法规 第二篇 科技团体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 第二节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第三节 基层科协 第二章 学术交流 第一节 国内学术交流 第二节 国际学术交流 第三章 科学技术普及 第一节 城市科普 第二节 农村科普 第三节 青少年科普 第四章 科教书刊与声像 第一节 学术期刊 第二节 科普书刊 第三节 科教声像 第五章 科技培训 第一节 短期培训 第二节 报告会和讲座 第三节 远距离教育 第四节 创办院校 第六章 辅助决策 第一节 科学考察、调研 第二节 制订规程、鉴定成果 第三节 科技咨询 第七章 组织协作,开发技术 第一节 协作攻关 第二节 开发、服务 第三篇 基础科学 第一章 数学 第一节 数理逻辑 第二节 数论 第三节 代数学 第四节 复变函数论 第五节 实变函数论 第六节 泛函分析 第七节 拓扑学 第八节 微分方程 第九节 几何学 第十节 计算数学 第十一节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 第二章 物理学 第一节 力学 第二节 声学 第三节 热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 第四节 电磁学 第五节 光学 第六节 原子物理学和分子物理学 第七节 固体物理学 第八节 原子核物理学 第九节 粒子物理学 第十节 等离子体物理学 第十一节 理论物理学 第三章 化学 第一节 无机化学 第二节 有机化学 第三节 物理化学 第四节 分析化学 第五节 高分子化合物化学、物理 第六节 核化学 第七节 生物化学 第八节 环境化学 第四章 天文学 第一节 历法和观象 第二节 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 第三节 天体物理 第四节 天文仪器 第五章 地学 第一节 地球物理学 第二节 地质学 第三节 地理学 第四节 气象学 第五节 测绘学 第六章 生物学 第一节 植物学 第二节 动物学 第三节 微生物学 第四节 生物物理学 第五节 遗传学 第六节 古人类学 第四篇 环境 第一章 气象 第一节 大气探测 第二节 天气预报 第三节 气候分析与研究 第四节 农业气象 第五节 人工影响天气 第六节 大气化学 第二章 地震 第一节 地震要目及简害 第二节 地震地质 第三节 地震测报 第四节 地震学理论 第五节 工程地震 第六节 地震社会学 第三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区域环境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水 第四节 固体废物 第五节 噪声与振动 第六节 辐射 第七节 环境监测 第四章 劳动保护 第一节 工业防尘 第二节 毒物分析与控制 第三节 噪声控制 第四节 爆炸防护 第五节 电磁辐射防护 第六节 个体防护用品 第五章 环境卫生 第一节 垃圾收运与处理 第二节 道路和公共场所卫生 第三节 粪便收集与处理 第六章 城市园林 第一节 生态与园林 第二节 园林植物 第三节 珍稀动物 第四节 园林设计中卷下卷
上卷第一篇 科技资源与管理第一章 科技机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北京成立京师农事试验场,开始农事试验。1914年,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北京农业大学的前身)创办了林场,进行林业科研试验。1916年,在京建立了第一个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独立研究机构——中央地质调查所。其后,相继建立了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理化研究所、数理研究所以及中央研究院、静生生物调查所、北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工作。1949年11月1日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继而对旧有的科研机构整顿、改组,并新建了一批部属和市属研究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到1955年,北京共有科研机构33个,其中中国科学院下属科研机构11个,部委下属科研机构21个,北京市属科研机构1个。1956年3月、6月,先后成立了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和国家技术委员会,负责全国科学技术管理工作。1958年,随着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国家科委”)、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市科委”)等各级科技管理机构陆续成立。到1966年,北京共有科研机构203个,其中中国科学院属科研机构25个,部委下属科研机构145个,北京市属科研机构33个。“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管理和科研机构遭到冲击,有些下放,有些停止工作或被撤销。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北京地区科研机构得到迅猛发展。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北京地区科研机构和队伍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到1990年底,拥有各类科研与开发机构3151个,其中政府部门属461个,高等院校属169个,大中型企业属337个,民办的2184个。形成了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科研条件和手段先进、学科配套、门类齐全的多层次的科研与开发体系。……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