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刘腾红,孙细明 主编 科学出版
出版时间:

2003-8  

出版社:

科学出版  

作者:

刘腾红,孙细明 主编  

页数:

264  

字数:

323000  

前言

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7月6日公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林业信息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合并为管理学科门类中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可以认为,这次合并既是学科相融的必然,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据有关资料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超过200所高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经过60余年的高速发展,它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其影响最大、受益最多的当属管理和经济领域。信息作为最主要的经济资源,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并且愈来愈受到重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和利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前所实施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数字图书馆等工程直接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我国政府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举措,必将有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也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不是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的简单组合,而需要融合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于一体,因而,必须要有一套具有本专业特点的知识结构体系和适合本专业需要的教材体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1998年设立至今的10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在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和学科的发展。但是,由于该专业具有跨度大、内容新和变化快等特点,如何培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科学出版社的直接推动下,在我国信息管理领域的知名学者薛华成教授、侯炳辉教授和马费成教授的指导下,在湖北省信息产业厅和经济贸易委员会及相关企业的支持下,武汉地区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20余所高校联合编写了这套针对本科生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规划教材。

内容概要

本书从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出发,按照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完整、准确、详细地阐述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全书由9章组成,包括引论、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设计、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与评价、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信息系统实力分析。每章后都附有思考题。 本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规划教材之一。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信息系统建设和计算机应用工作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引论 1.1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2 信息系统的结构 1.3 a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1.4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1.5 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 思考练习题第2章 信息系统规划 2.1 信息系统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2.2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2.3 组织信息需求分析 2.4 资源分配 2.5 业务流程重组 思考练习题第3章 信息系统分析 3.1 信息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 3.2 可行性分析 3.3 详细调查 3.4 业务流程图 3.5 数据流程图 3.6 数据字典 3.7 处理逻辑的表达 3.8 数据立即存取分析 3.9 新系统逻辑模型 3.10 系统说明书 思考练习题第4章 信息系统设计 4.1 结构化系统设计 4.2 计算机系统配置 4.3 系统结构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5 代码设计 4.6 输出设计 4.7 输入设计 4.8 系统设计说明书 思考练习题第5章 面对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5.1 面对对象的概念 5.2 对象模型技术 5.3 面向对象的分析 5.4 面向对象设计 5.5 面向对象的建模与UML语言 思考练习题第6章 系统实施 6.1 物理系统的实施 6.2 程序设计 6.3 系统测试 6.4 系统转换与运行 思考练习题第7章 系统的维护和评价 7.1 信息系统的维护 7.2 信息系统的评价 思考练习题第8章 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 8.1 信息系统的集成 8.2 CASE开发工具与平台 8.3 基于Web的信息系统的集成开发环境 思考练习题第9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 9.1 教学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9.2 工程机械修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9.3 CRM系统的构建 思考练习题附录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档的国家标准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调查,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制定信息系统建设总计划,其中包括确定拟建系统的总体目标、功能、规模及资源需求,并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及资源和应用环境的约束,把规划的系统建设内容分解成若干开发项目以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开发。2.系统分析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其中的分析包括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提出分析处理方式。3.系统设计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确定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计算机化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总体结构和数据库设计,并提出系统配置方案,进行详细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代码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等。4.系统实施系统实施阶段是将新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系统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集成与转换等。5.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评价,并经常进行维护,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按照一定的规格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是:整个开发过程各阶段和步骤清楚,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这些成果以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等形式表现出来,并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在每阶段和步骤中,整个项目可以划分为许多组成部分,各部分可各自独立地开展工作,且各部分的工作必须按要求到达各阶段或步骤的终点,这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管理与控制。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生命周期法也存在一些缺陷:1)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系统的开发过程是一个线形发展的“瀑布模型”,各阶段须严格按顺序进行,并以各阶段提供的文档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来保证最终应用软件产品的质量,这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做到的。用户在初始阶段提出的要求往往既不全面也不明确,而在设计过程中,用户可能感到最初的目标达不到要求,需要修改,这给开发工作不仅带来较大的工作量,而且使开发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


编辑推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PDF格式下载



这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刘腾红教授的力作,向大家推荐!


收货好,东西也,好,跟想象得一样..哈哈,不错


基本符合要求,发送的挺快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