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植物志·第一卷: 总论 (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编 科学出版
出版时间:

2004  

出版社:

科学出版  

作者: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编  

页数:

1068  

Tag标签:

无  

前言

  经过四代人的不懈努力和300多位植物学家的通力协作,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已全部出版了。这是一部全面总结我国维管束植物系统分类的巨著,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国维管束植物的最为完整的基本资料,也是世界上篇幅最大的植物志,并且它的英文修订版正在陆续出版中,所以它将面对全世界。  本总论将简要地对《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历史和科学内容作一回顾、分析和总结。其主要目的是使读者对这部巨著的历史(包括采集标本和收集资料的历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对我国维管束植物区系、资源以及主要由其形成的植被有一个概略的认识。但是,被子植物的“区系”、“资源”、“植被”已有许多专著,《中国植物志》中不同的科、属也有不少专论,其学术观点都不可能是相同的。即便在《中国植物志》的不同卷册中,对于属与种的处理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本总论是由多位作者执笔写成的,因而也只能代表各位作者自身的学术观点,而不是综合《中国植物志》或其他有关学科专著中不同作者的观点。其次,本总论在对植物区系进行分析时,涉及了大量的科、属、种名称,为了节省篇幅,种的名称一般采用拉丁文双名(属名+种加词),略去定名人。

内容概要

总论我国植物区系的特点和植物资源慨况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中国植被及其植物区系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条件及其植被类型第二节 雨林、季雨林第三节 常绿阔叶林第四节 落叶阔叶林第五节 针阔叶混交林第六节 寒温针叶林第七节 高山灌丛、高山草甸第八节 山地冻原第九节 草原第十节 荒漠参考文献第二章 中国蕨类植物区系第一节 中国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第二节 中国蕨类植物的区系成分第三节 中国蕨类植物的区系分区及其与邻近地区的联系第四节 中国蕨类植物区系的起源第五节 中国蕨类植物区系的特点参考文献第三章 中国裸子植物区系第一节 苏铁科第二节 银杏科第三节 柏科第四节 杉科第五节 松科第六节 罗汉松科第七节 竹柏科和叶枝杉科第八节 三尖杉科第九节 红豆杉科第十节 麻黄科第十一节 买麻藤科参考文献第四章 中国被子植物区系第一节 木兰纲木兰科第二节 木兰纲——番荔枝亚纲番荔枝科肉豆蔻科第三节 木兰纲——八角亚纲八角科五味子科第四节 木兰纲——金鱼藻亚纲金鱼藻科第五节 木兰纲——睡莲亚纲莼菜科睡莲科芡科第六节 樟纲寻樟亚纲樟科莲叶桐科第七节 樟纲——蜡梅亚纲蜡梅科第八节 樟纲——金粟兰亚纲金粟兰科第九节 胡椒纲——马兜铃亚纲马兜铃科帽蕊草科大花草科第十节 胡椒纲——胡椒亚纲三白草科胡椒科第十一节 石竹纲——石竹亚乡商陆科紫茉莉科吉粟草科番杏科仙人掌科……第五章 中国植物资源第六章 中国植物采集简史第七章 《中国植物志》编研简史附录中名索引拉丁名索引《中国植物志》科名索引

章节摘录

  中国的国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跨越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气候带。地理位置北起北纬53度(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达北纬约4度(南沙群岛曾母暗沙)。如以大陆为准(包括海南岛),南北延伸为35度以上。经度的变化由东经74度-135度左右,东西相距达61度。中国所辖范围的海域广阔,海疆长达约2万公里。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广阔,经、纬度跨度亦大,因此气候条件十分复杂,且全国各地地形、地貌多变,也影响气候的复杂性。更由于中国主要陆块历史悠久,虽经地质地史多次变迁,仍有很多子遗植物。在第三纪我国大都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植物种类丰富。后虽经历了第四纪冰期,中国仅在东北有小面积冰川覆盖,但仍受冰期和间冰期气候冷暖交替的影响,喜暖的植物自北向南后退,某些山地特别是横断山区成为第三纪植物的庇护所,有大量的孑遗植物、活化石和古植被类型被保存,致使近代植物区系与白垩纪一早第三纪古植物区系非常接近,更增加了中国植物区系多样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植物志·第一卷: 总论 (2004)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的争议很大,因为《中国植物志》原本采用的是恩格勒体系,但作为总纲的第一卷,却推出了全新的、在理论界颇有争议、尚无定论的八纲体系,不知道这样处理符不符合编纂的体例?有人呼吁重写本卷,无论重写与否,这本书都值得收藏,呵呵。拿到手的书,装帧质量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