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

田松 科学
出版时间:

2007-8  

出版社:

科学  

作者:

田松  

页数:

21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只小小的蝴蝶之翅膀的扇动,居然可以因为我们还无法确切理解的机制而被放大无数倍,造成影响巨大的后果。  一些原本从事科学哲学、科学史等研究的学者,开始关注科学文化问题,并在学术界和公众传播领域进行了持续不懈的努力,并因其科学与文化并重的特点,被媒体称为“科学文化人”。这套文丛就是这个群体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作者的最新成果。  “火”和“蝴蝶”连在一起,那就成了“飞蛾扑火”的景象,有一点悲壮的意味了。不过,对这个景象我们又何尝不能做新的解读和联想呢?比如,那只蝴蝶虽然去火里飞掠了一回,却能全身而返,甚至还因此而升级换代了;或者,从“飞蛾扑火”联想到凤凰之浴火重生。

作者简介

田松:吉林四平人,教过大学物理,当过报社采编,做过电视策划。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于中国科学院获得理学(科学史)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涉及物理学哲学、科学人类学、科学传播、科学与艺术研究等领域。 近些年由反对科学主义开始,反思现代化和全球化,从此而关注环境问题,强调传统的价值,并试图把人类的生存与文明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 有《堂吉诃德的长矛——穿过科学话语的迷雾》、《血液与土壤》、《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江湖中的科学》等著作,并有《金华养生密旨与分析心理学》、《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宇宙逍遥》、《在理解与信赖之间》等译著。

书籍目录

总序自序一、一个民族需要传统 1 在空投的教育中失去传纠 2 在自己的家乡失去意义 3 一个民族需要传统 4 刀耕火种的生存智慧 5 话语权与传统的价值——以中国纳西族与美国阿米什为例二、科学依据之外 1 科学话语权的争夺及策略 2 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 3 好的归科学,坏的归魔鬼 4 我凭什么相信我是正确的 5 一场好词儿争夺战的终结 6 中医为什么要有科学依据 7 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喝牛那种动物的奶三、垃圾、工业的痼疾 1 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 2 我们的文明,建立在垃圾之侧 3 为什么我们可以在都市的街头喝一瓶矿泉水——有限地球时代物质和能量的转化链条 4 第三类永动机 5 人类只有一个太阳 6 全球化的马达与多样性的砂轮 7 调门依然高昂,但是调子已经老了——读阿尔文·托夫勒之《财富的革命》四、在现代化的下游 1 凭什么你可以过别人的生活 2 是谁要过别人的生活 3 保护水,保护我们的权利五、眺望新的文明 1 让我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儿吧 2 一个民族需要理想 3 要年薪多少才能日日欢歌 4 人的尊严何以体现 5 我们正正处在文明的转折点上参考文献文章出处详注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 PDF格式下载



很好的一本书对,作者综合哲学以及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限地球时代的观点,并就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做了评论,很新颖,很有启发,强烈推荐。


虽然有哲学方面的内容,但是较易懂,特别值得思考。在读的过程中感慨万千,虽然没读完但是我觉得当政者特别应该读一下,当你们有能力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请去做,因为我们都会尽全力保护我们的有限地球的。
希望我们看到的是很久以后的事,不要只顾眼前。


拿到书后才发现作者是母校的学者,而且正是自己本科时所在学院的,看来师大哲社院这几年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一部经典不在于它字字珠玑,而在于在文字中闪现出智慧,如沙砾中的宝石。田松老师的书,可读,可思索,可论证,就够了。


作者对科学主义有着深刻的分析,对于传统文化的话语权的失去感到痛惜,对于科学巫术的盛行的分析更是鞭辟入里,值得警惕。


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不仅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而且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好书.它提出的问题实在值得每个现代人思考,尤其是年轻人,相信将获益非浅.


老师推荐的,田松很文笔很好


这本书毕竟提供了另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发展并不是以gdp为单一标准,社会的进步也不只是科技的问题。


比较好的书。老师推荐过的


书挺好,而且打折蛮便宜的


喜欢。非主流思想,多元化。好!


昨天下午快五点时订货,今天上午11点就送到了。遗憾的是没有发票。怎么能补发票呢?


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环境哲学书籍


里面的一些观点还是蛮有意思的


偏执而真诚,睿智而犀利。


现代人看看,能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


反思以寻求新文明在《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一书中作者从科学哲学及科学史的角度出发,通过具体的案例剖析,对当下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工业文明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对时下大众话语中的一些流行观念进行了犀利的解构,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价值进行了重估。田松从地球有限、垃圾无解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现代文明,将当下这个时代命名为“有限地球时代”。本书核心思想体现在第三章——“垃圾,工业文明的痼疾”之中。对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以往的解释是能源、资源有限,要精打细算才能可持续发展,对此田松在书中作出了补充,不仅能源和资源有限,地球容纳垃圾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他认为,垃圾问题会超出能源问题、粮食问题,成为未来世界最主要、最严重的问题。而且,能源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但是垃圾问题将因此而更加严重。因为输入越多的能源,就会产生越多的垃圾,并且将使地球面临严重的散热问题。最后,田松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垃圾问题的不可解决,人类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文明方式,他将其命名为生态文明。垃圾——工业文明难以消弭的最终产物主讲:北师大哲学系老师田松如果喝过的矿泉水瓶在每个人的家里堆积如山,我们还会这么轻易地喝一瓶矿泉水吗?北师大哲学系老师田松向每一...个现代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能够站在街头,喝一瓶矿泉水?从资源开发的尾端视角,田松认为,除了石油和饮用水的资源供给,垃圾处理系统同样成就了每一瓶矿泉水带来的清凉享受。但他同时提醒我们,环卫工人和拾荒者将废旧水瓶转移,但并没有将其真正消灭,因为"物质不灭",经历过多次再生利用的塑料水瓶,最终仍以垃圾的身份变为废水、废气,包围了我们的生活。“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这其中的垃圾,包含了固体、液体、气体多种形态。在2008年“垃圾问题”尚未如此占领主流媒体时,田松就发出了这一颇具前瞻性的感叹。不幸的是,他的预感实现地如此之快。人们激辩于垃圾分类、填埋,还是焚烧的2009年,不正是“垃圾围城”企图自固态转为气态的大规模变身吗?本次讲座,田松将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以矿泉水为案例,说明垃圾问题是工业文明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当下生存方式的产物。他认为,垃圾问题是比能源问题,粮食问题更加重要的战略问题。而且,在工业文明的框架下,能源问题可以解决,垃圾问题不能解决。而能源问题的解决,将会使垃圾问题更加严重。从热力学的角度,田松把垃圾的概念从固态扩展到液态、气态以及纯粹的耗散热,则全球变暖问题,是垃圾问题的一个表现形态。田松认为,工业文明如同一个功率巨大的引擎,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天然水体转化成垃圾。发展程度越高,马达功率越大,转化垃圾的能力越强。他说,我们的工业文明,就建立在垃圾堆上。讲座中,他还将以泸沽湖垃圾为例,论述在全球化的现代化工业文明中,下游必然成为上游的垃圾站和能源的供应地。田松强调,真正的问题不是怎么样发展,二是怎么样停下来。如果人类不能停下工业文明的步伐,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将会终结。清洁能源不清洁田 松   清洁能源是目前正在流行的一个神话。所谓清洁能源或者可再生能源是与不可再生能源和不清洁能源相对立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本身也在变化。火电,因为直接排放二氧化碳,不清洁。核电,因为核废料无法清除,会成为永久性的地球毒瘤,不清洁。水电曾经被认为是清洁能源,因为利用的只是大自然中循环往复的水,而似乎不产生别的影响。但是后来人们发现,水库中被淹没的植物在腐烂时也会释放二氧化碳,库区及下游的整体生态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也是不清洁的——清洁的概念在变化,由是否直接排放污染物,延伸到是否对整体环境产生影响。但是,人们依然相信存在一类不释放污染物的,对生态不会产生影响的所谓清洁能源。目前,人们相信太阳能、风能就是这样的能源。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地球生态系统唯一的外部能源,也几乎是地球生物圈演化的唯一动力,它本身当然是清洁的。但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太阳能,并非是太阳本身的能量,而是要把太阳的能量储存起来,并再次利用的那种能量。这种太阳能,会是清洁的吗?  首先,要储存太阳能,需要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单晶硅,在生产单晶硅的过程中,开矿,提纯,加工,必然会直接产生污染。  其次,太阳能电池是有寿命的,太阳能电池一旦退役,它本身就会成为难以处理的垃圾。  不过,我们不妨把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和退役问题放在一边,假设两个步骤产生的污染有限,乃至于可以忽略,单看太阳能电池的使用,会导致什么后果?  假设北京已经变成了清洁能源城市,也就是说,北京市所使用的全部能源都来自太阳能,那么,如果把整个北京的屋顶、车顶以及所有能利用上的空间都铺上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电能是否能够满足北京的日常所需?  我虽然没有做过定量的计算,但我相信是不够的,而且我相信,所需要的面积会是不止一个北京。我曾经看过太阳能电池发电站的图片,一望无际的太阳能电池板,一行行地铺在原野上,如同一垄垄巨大的庄稼。要获取足够的能量,必须有足够的土地。人类用太阳能电池板夺取了大地之上的太阳,电池板下面的青草、蚂蚁、蚯蚓就失去了这部分太阳,它们的生活就无法持续,这个地区的生态就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进而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这个地区之外与它相关联的其它地区的生态受到影响。由此看来,太阳能不可能是清洁的。  对此,一位朋友说,我们可以把太阳能电池板铺到沙漠上去,那里阳光充足,也没有什么动植物。但是,即使我们假设沙漠地区真的没有动植物,没有生态可言,仍然会有其他问题出现。可以直接想到的问题是,一个被太阳能电池板覆盖的地区,其平均气温将会降低,与周边地区的温差关系将会改变,从而在更大范围导致风速和风向发生变化,这必然导致对生态的影响。这个影响的大小,取决于人类铺设了多大面积的电极板,要从这里取走多少能量。  能源的清洁与否,不在于我们使用了哪种类型的能源,而在于我们的用量。人类只有一个太阳,这个事实规定了人类所可能使用的能源的上限。然而,地球上不只有人类。其它物种也有权利享受阳光、空气和水,如果人类夺走的它们应得的那一份,那就是直接在伤害我们所说的生态。  那么,眼下轰轰烈烈的新能源运动又该如何理解呢?或许新能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环境的压力,但是在长时段来看,从人类文明整体来看,这种缓解只能是暂时的。在我看来,新能源开发依然是试图在工业文明内部解决问题的一种努力,因而,它依然是工业文明的一部分,依然符合工业文明的逻辑。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所谓替代能源,不仅是能源的替代,更是资本的替代。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开发,同样也是新老资本的博弈。正如以往内燃机车取代蒸汽机车,电力机车取代内燃机车,新技术为新资本提供了取代老资本的可能性。  人类如果不改变当下的工业文明模式,寻找生态文明的道路,环境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清洁能源也不可能是清洁的。 阅读更多 ›


在人类还没有进化到文明社会之前,人类的贪婪与无知就把人类送进了坟墓。


本书从另一个角度描写对环境和资源的问题,观点新颖,但似乎有些偏激,还带点悲观情绪。另外书中有关牛奶的论点有误,当然这是难免的。总的来说本书能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


本书作者很详细的推论了现代化工业发展的悖论,对现代化提出了反思。很好的一本书


批判科学主义、工业文明,思考环境伦理,思考现代人生活境况的书。引人深思。


可以说这是一本关于环保的书,或是一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思。本书没有多谈以往公众关心的能源危机,而是关注垃圾的去向和处理方式。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或是某些只言片语,像是从大众遗忘的角落跳出,发人深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