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职业与人生

王创峰,王朝庄主 科学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科学  

作者:

王创峰,王朝庄主  

页数:

273  

前言

  本书是根据国家和河南省有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专门针对高职类院校的学生编写的教材。  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力求把职业指导教育全程化、理性化、生活化以及人性化的理念贯穿其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融针对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全书分为两篇:“规划篇”与“求职篇”。“规划篇”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内容,包括“适应与超越”、“大学学习与就业”、“大学生活与就业”、“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训练”等章节,目的在于指导大学生入学后学会以就业为导向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为毕业时实现成功就业提前做好准备。“求职篇”在重点介绍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就业程序、面试技巧以及资格证书制度等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环境,提升求职就业能力。  本书各章的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张吉生;第2章,汪庆华;第3章,王创峰,张吉生;第4章,徐建华;第5章,王爱红;第6章,孙未华,徐建华;第7章,奚建刚;第8、9章,李银魁;第10章,孙未华。全书的总体框架和提纲由王创峰、王朝庄共同拟定,最后由王创峰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民堂和院长隋步景两位领导对全书的编写和修改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欣然应约作序,科学出版社的同志为本书的编排和出版做出的很多工作,另外,本书的编写还参阅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在职业指导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是毕业生就业指导教材建设的一次尝试,在编写中难免会有不少缺点和疏漏,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以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为出发点,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始,根据学生的性格与兴趣爱好,做好其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掌握择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就业手续的办理程序,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本书可作为大学在校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教材,也可供已工作者作为职业规划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规划篇
第1章 适应与超越
1.1 尽快完成转变
1.1.1 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
1.1.2 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转变
1.1.3 学习直接目的的转变
1.2 努力完成适应
1.2.1 适应新的环境
1.2.2 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1.2.3 适应多重角色
1.2.4 适应立体竞争
1.2.5 适应环境的压力
1.2.6 适应时代的要求
1.3 努力实现超越
1.3.1 超越自我
1.3.2 超越成功
实验能力测验
小结
思考讨论
第2章 大学学习与就业
2.1 规划学习目标
2.1.1 深刻理解学习目标,全面把握学习目标
2.1.2 立足个体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学习目标
2.1.3 协调专业与兴趣的不一致
2.2 更新学习方法实现自主学习
2.2.1 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课堂听课方法
2.2.2 更新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2.2.3 博专结合,加强课外阅读
2.3 利用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能
2.3.1 资料查询与网络合理利用
2.3.2 合理利用课外时间
小结
思考讨论
第3章 大学生活与就业
3.1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1.1 生活习惯与身心健康
3.1.2 大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的表现
3.1.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2 积极参加学生社团活动
3.2.1 学生社团的概念
3.2.2 学生社团的种类
3.2.3 参加学生社团的作用
3.3 社会实践与就业
3.3.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3.3.2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则
3.3.3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小结
思考讨论
第4章 职业生涯规划
4.1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4.1.1 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
4.1.2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4.1.3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条件
4.2 职业定位
4.2.1 关于职业定位
4.2.2 与职业定位有关的因素¨
4.3 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4.3.1 确立志向
4.3.2 准确评估
4.3.3 选择职业
4.3.4 确定职业生涯路线
4.3.5 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4.3.6 制定生涯策略方案
4.3.7 评估与回馈
4.4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
4.4.1 关于成功标准的辨析
4.4.2 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的途径
小结
思考讨论
第5章 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训练
5.1 职业与职业道德
5.1.1 职业的定义
5.1.2 职业的意义
5.1.3 职业的特性
5.1.4 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5.1.5 以就业为导向,了解专业,学好专业
5.1.6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5.2 工作责任意识训练
5.2.1 责任的基本概念
5.2.2 工作责任意识训练规则
5.2.3 工作责任意识训练建议
5.3 规范意识训练
5.3.1 规范的基本概念
5.3.2 社会规范实施和作用的共同特征
5.3.3 树立规范意识的三点建议
5.4 质量意识训练
5.4.1 质量的概念
5.4.2 树立质量意识的建议
5.5 服务意识训练
5.5.1 服务的基本概念
5.5.2 树立服务意识
5.6 沟通能力训练
5.6.1 沟通的概念与原则
5.6.2 沟通技巧
5.6.3 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
5.7 团队合作意识
5.7.1 团队与团队意识
5.7.2 团队合作精神
5.7.3 培养团队的协作能力
小结
思考讨论
求职篇
第6章 就业前的自我准备与心理调整
6.1 树立就业新观念
6.1.1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6.1.2 大学生就业观念现状
6.1.3 树立就业的新观念
6.1.4 准确定位
6.2 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6.2.1 正确认识自我
6.2.2 转变角色
6.2.3 正确认识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6.2.4 择业过程中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6.2.5 确立积极的择业心态
6.3 做好就业前的知识与能力准备
6.3.1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6.3.2 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
小结
思考讨论
第7章 求职的方式与技巧
7.1 制定求职计划
7.1.1 了解求职必备条件
7.1.2 个人就业资源分析
7.1.3 制定求职计划的步骤
7.2 获取与使用求职信息
7.2.1 获取就业信息的必要性
7.2.2 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
7.2.3 科学筛选与运用就业信息
7.3 撰写求职材料
7.3.1 个人简历
7.3.2 求职信
7.4 面试技巧
7.4.1 心理准备
7.4.2 形象准备
7.4.3 设计自己的最佳形象
7.4.4 面试前24小时的准备工作
7.4.5 面试的语言技巧
7.4.6 行为技巧
7.5 其他求职方式
7.5.1 自荐
7.5.2 推荐
7.5.3 网上招聘
7.5.4 电话求职
小结
思考讨论
第8章 大学生创业
8.1 创业概念
8.1.1 创业的定义
8.1.2 创业三要素
8.1.3 创业精神
8.1.4 创业类型
8.2 创业的选型定位
8.2.1 中国创业群体和创业选型
8.2.2 大学生创业动机
8.2.3 创业获利模型
8.2.4 怎样把点子展开成备选项目
8.2.5 警惕创业陷阱
8.3 创业条件分析
8.3.1 创业者的素质要求
8.3.2 创业需要的客观条件
8.4 创业准备
8.4.1 创业项目的市场调查
8.4.2 制定创业计划书
8.5 创业实务知识
8.5.1 工商税务知识
8.5.2 金融保险知识
8.5.3 经济法律知识
8.5.4 经营管理知识
小结
思考讨论
第9章 就业手续的办理程序
9.1 择业签约程序
9.1.1 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
9.1.2 毕业生就业协议签订程序。 9.2 离校前的相关工作
9.2.1 认真做好毕业生鉴定工作
9.2.2 认真填写《毕业生登记表》
9.2.3 办理离校手续
9.2.4 办理和领取《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9.2.5 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9.3 报到手续的办理
9.3.1 报到手续
9.3.2 户籍关系的迁转
9.3.3 档案的转递
9.4 遗留问题的处理
9.4.1 《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改签手续
9.4.2 有效证件丢失后的补办程序
9.5 人事代理
9.5.1 人事代理和人事代理机构
9.5.2 人事代理的服务内容
9.5.3 人事代理的程序
9.5.4 毕业生办理人事代理后可享受的待遇
9.5.5 人事代理应注意的事项
小结
思考讨论
第10章 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10.1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0.1.1 职业资格概念
10.1.2 职业分类大令
10.2 主要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介绍
10.2.1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英语口语考试
10.2.2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10.2.3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10.2.4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
10.2.5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10.2.6 普通话水平测试
10.2.7 全国统一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10.2.8 保健按摩师(足部按摩师)资格考试
10.2.9 养老护理员资格考试
10.2.10 营销师资格考试
10.2.11 市场营销资格证书考试
10.2.12 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
10.2.13 全国秘书资格证考试
10.2.14 商务英语证书考试
10.2.15 教师资格考试
10.2.16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10.2.17 国家司法考试
10.2.18 国家公务员考试
小结
思考讨论
附录 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5.1.4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专业是学科与职业之间的桥梁,它按照学科进行划分,对应着一定的职业群。专业是职业发展的基础,它为若干相近的职业群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同的学校类别、不同的学历层次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所不同。研究型的大学主要提供较为深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与某些职业相关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高等职业学院主要针对较为具体的职业,更多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取得相关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普通本科院校介于两者之间,既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与高等职业学院相比,普通高校的专业设置适应着较多的职业群,即所谓宽口径,增加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也使学生学而不专,难以适应某些具体职业的职业要求。这种设置,为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选择合适的职业方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但同时也要求大学生必须在有了明确的职业方向之后,按照社会职业的要求,进一步充实该职业方向所必须的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才能够适应职业的要求。  学生专业的选择有时具有盲目性,不了解或者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因此,所学的专业与今后从事的职业往往并不一致。在对许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者进行调查分析之后,归纳出了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之间的五种关系,如表5.1所列。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职业与人生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