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

车震宇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车震宇  

页数:

17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村落旅游持续升温。《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以黄山市、大理州和丽江市这3个具有不同类型村落且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为案例进行研究。《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12个传统村落十多年来的旅游开发过程及形态变化案例,许多内容为第一手资料,值得其他村落借鉴;第二部分对12个村落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村落的形态变化类型,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和影响冈素,并对参与旅游方式不同的村落进行了对比研究。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可供村镇规划建设、旅游地理、村落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教学、科研、规划、决策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传统村落相关研究述评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聚落与村落(二)传统村落的形态(三)旅游地传统村落的分类二、传统村落相关研究述评(一)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方面的研究(二)地理学方面的研究(三)旅游学方面的研究(四)研究综述的评论第二章 研究目标与设计一、研究目标(一)研究目的及意义(二)研究的问题二、研究设计(一)研究思路(二)研究方法(三)研究案例的选择(四)调查开展、资料收集及问卷调查第三章 黄山市村落案例一、黄山市及其传统村落概况(一)黄山市概况(二)黄山市传统村落的特点与保护概况二、黄山市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现状(一)黄山市旅游发展简述(二)黄山市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概况(三)黄山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共性特点三、黄山市传统村落变化案例分析(一)西递村案例(二)宏村案例(三)南屏村案例(四)呈坎村案例(五)唐模村案例第四章 大理州村落案例一、大理州及其传统村落概况(一)大理州概况(二)大理州白族传统村落的特点与保护概况二、大理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现状(一)大理州旅游发展简述(二)大理州白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概况(三)大理州白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共性特点三、大理州白族传统村落变化案例分析(一)周城村案例(二)喜洲村案例(三)新华村案例(四)寺登村案例第五章 丽江市村落案例一、丽江市及其传统村落概况(一)丽江市概况(二)丽江纳西族传统村落的特点与保护概况二、丽江市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现状(一)丽江市旅游发展简述(二)丽江市纳西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概况三、丽江市纳西族传统村落变化案例分析(一)龙泉村(束河古镇)案例(二)白沙村案例(三)白华村案例第六章 旅游村落形态变化类型及特点一、旅游村落形态变化的概括二、旅游村落形态变化的类型(一)渐变——村落形态变化的基本规律(二)从渐变型到其他变化类型三、4类旅游村落的变化特征(一)城市意象理论的引入与应用(二)旅游与渐变型村落形态变化(三)旅游与稳定型村落形态变化(四)旅游与突变型村落形态变化(五)旅游与恢复型村落形态变化(六)4类村落变化特征的总结四、本章结论第七章 村落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村民、开发商、政府在旅游村落中的作用(一)村民、开发商在旅游村落中的作用(二)地方政府在村落旅游中的作用二、政策与管理的影响(一)农村建设政策与地方的管理(二)村落及遗产保护政策与地方的管理(三)土地使用政策与地方管理(四)不同政策对旅游村落影响框架(五)市县级政策与管理对村落影响的主要表现三、开发商与规划师的影响(一)开发商与旅游竞争(二)规划师与规划(三)开发商与规划师对旅游村落的影响框架四、村民收入及村落人口的影响(一)村民人均收入的影响(二)村落人口的影响五、传统建筑材料及技术的影响(一)传统建筑材料的影响(二)传统建筑技术的影响六、影响因素模型及分析七、本章结论第八章 参与旅游方式不同的村落形态变化一、我国农村的住宅建设(一)农村住宅的变化(二)农村住宅变化的原因二、参与旅游方式不同的村落形态变化(一)市县级区域内村落变化——以大理市环洱海区域为例(二)乡镇级区域内的村落变化——以徽州区潜口镇村落为例(三)相邻村落变化——以宏村、际村为例三、本章结论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一、本书结论二、旅游村落持续发展的优势和弱势三、本研究的局限性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传统村落相关研究述评: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聚落与村落:许多研究文献中,“聚落”和“村落”有时指同一概念,互相代用;有时指不同概念。包括本书的一些文献中也多次出现“聚落”。因此,应首先了解和界定这两个概念。“聚落”一词,起源颇早,《史记•五帝本纪》有“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其注释中称:“聚,谓村落也。”《汉书•沟洫志》:“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金其铭,1988)。“落”可指停留的地方,也可指居处(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2001)。狭义的理解,“聚落”一词最初指的是有别于都邑的农村居民点,包括村落和院落。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农村居民点发展成为城镇和城市,对“聚落”的理解已超越了汉代古书的内涵。无论对“聚落”如何解释,其共同点均强调它所体现的聚居社会与实质空间环境(余英,1996)。聚落可泛指人们聚居的地方(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2001),聚落环境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生存环境,根据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辞海编纂委员会,2000)。因此,确切的解释,村落仅是聚落的一种类型。村落指村庄(辞海编纂委员会,2000),村庄是村民聚居之处(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2001)。我国农村基层组织按照“乡或镇行政村-自然村”划分。行政村是我国最低等级的行政机构,相当于人民公社时期的大队,其村委会位于辖区内的某个自然村。乡政府或镇政府所在地依托于辖区内的某个行政村,由于行政村委会位于自然村,最终乡政府或镇政府所在地也位于辖区内的某个自然村。我国汉族聚居的自然村多称为村庄,少数民族聚集的自然村多称为村寨,它们都可通称为村落。本书研究的村落主要指行政村村委会或乡政府所在的村落,这类村落通常由几个自然村聚集而成,规模相对较大,设施相对完善,容易开发为旅游目的地。其他更低级别的自然村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较小,尚未进入本书正式的研究案例。


编辑推荐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