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张豪锋 科学
出版时间:

2008-2  

出版社:

科学  

作者:

张豪锋  

页数:

336  

内容概要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共分10章。第1章介绍了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新课程改革和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全书的写作背景。第2章讨论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写作的逻辑起点。第3章探讨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结构与培养问题,这是所有教师必备的修养。第4章较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教学评价,这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核心技能。第5章介绍了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方法和过程,这是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第6章讨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依法治教问题,这是教师职业专业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第7章探讨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这是改善教师心理环境、提高教师生存质量的必要内容。第8、9章分别研究了教师职前和职后教育的内容、模式,这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第10章介绍了发展性评价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可作为教育技术、教育学相关专业和其他各师范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学习参考资料,也可作为在职教师自学提高、教育研究人员进行研究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教育信息化研究丛书》序前言1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变革1.1 解读教育信息化1.1.1 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1.1.2 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1.1.3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1.1.4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1.1.5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2.1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1.2.2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2.3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1.3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挑战1.3.1 教师素质结构1.3.2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全新挑战2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2.1 教师专业化概述2.1.1 职业、专业、半专业2.1.2 专业的标准2.1.3 教师专业化2.2 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进程2.2.1 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2.2.2 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进程及取向2.3 教师的专业素质2.3.1 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的讨论2.3.2 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2.4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2.4.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2.4.2 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模式3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结构与形成3.1 我国教师具备的信息素养现状3.1.1 “信息素养”概念的产生及其发展3.1.2 教师信息素养的产生及发展3.2 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结构3.2.1 信息意识与情感3.2.2 信息知识3.2.3 信息能力3.2.4 信息伦理道德3.2.5 信息创新3.3 教师应具备的技术能力结构3.3.1 培养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的必要性3.3.2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区别与联系3.3.3 教师应具备的技术能力结构3.4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途径3.4.1 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误区3.4.2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措施4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教学能力4.1 信息化教学设计4.1.1 教学设计概述4.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4.1.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式4.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4.2.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4.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4.2.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素4.2.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4.2.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与案例4.3 信息化教学评价4.3.1 评价的种类和作用4.3.2 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4.3.3 教学评价的信度和效度4.3.4 评价方法5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教育研究5.1 中小学教育研究概述5.1.1 研究型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目的5.1.2 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5.1.3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5.2 实验研究法5.2.1 教育实验概述5.2.2 实验变量的选择与控制5.2.3 实验设计类型5.2.4 教育实验的自我检测5.3 行动研究法5.3.1 行动研究的概念、特征和意义5.3.2 行动研究的步骤5.4 Excel统计与分析5.4.1 部分统计功能介绍5.4.2 学生成绩统计5.4.3 分类汇总5.4.4 多维汇总(透视表)5.4.5 描述统计5.4.6 直方图和频数分析5.4.7 相关系数5.4.8 假设检验5.4.9 方差分析6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6.1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道德责任6.1.1 教师道德的内涵6.1.2 教师道德责任的重要意义6.1.3 中小学教师道德现状及其原因分析6.1.4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责任6.2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注意的法律问题6.2.1 “依法执教”概述6.2.2 信息时代教师法律意识缺失的现象6.2.3 “依法执教”的标准6.2.4 实现“依法执教”的对策7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心理健康7.1 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概述7.1.1 健康的内涵7.1.2 心理健康7.1.3 教师心理健康7.1.4 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结果概述7.2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心理健康带来新的挑战7.2.1 教育信息化与心理健康7.2.2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7.3 教师的心理调适7.3.1 端正自我认知态度7.3.2 及时调整情绪状态8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职前教育8.1 师范院校教师培养的现状与问题8.1.1 教师职前教育模式的发展8.1.2 教育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8.1.3 师范院校教师的教育信息能力职前培训现状8.1.4 师范院校教师职前培训存在的问题8.2 教师职前培训的内容和形式8.2.1 调整教师职前培训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8.2.2 教学模式的变革8.2.3 高师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8.2.4 教师职前培训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9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在职培训9.1 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体系9.1.1 教师在职培训概述9.1.2 教师在职培训目标体系9.1.3 教师在职培训内容体系9.1.4 教师在职培训课程体系9.1.5 教师在职培训内容分层9.2 参与式面授培训模式9.2.1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9.2.2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9.3 自主、协作式网络培训模式9.3.1 自主学习9.3.2 协作学习9.3.3 协作式网络培训模式9.3.4 教师网络联盟10 教育信息化与发展性教师评价10.1 发展性评价概述10.1.1 教师评价的含义与作用10.1.2 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10.1.3 发展性教师评价概况10.2 教师发展性评价与教师成长10.2.1 教师成长概述10.2.2 以发展性教师评价促进教师成长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变革  21世纪,整个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那就是社会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地被信息化,而这种信息化的普遍性就像当年“电气化”过程一样,浸入社会领域的各个角落。最近几年,“信息”这个词变成了一个形容词,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改革必须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同时,信息社会的发展也为这种改革提供了环境和条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将有效地促使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面向和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有其不同的时代特征。在信息社会之前,首先是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农业社会之后,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大约五十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电脑,这意味着从那时开始,就慢慢地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时代的特征怎样,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是什么,特征意义是什么以及现在所处的阶段怎样?伴随着教育信息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又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这一章将围绕以上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1.1解读教育信息化  1.1.1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  从生活方式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依次经历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与以上外在形式相对应的内在形式依次为道德社会、权势社会、经济社会、智力社会),以上四个历程是符合黑格尔的异化理念的,即后一种形态的存在是建立在前一种社会形态基础之上的,符合大圆圈套小圆圈的演化模式。  ……


编辑推荐

  为了描绘一个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况和蓝图,使今天和明天的教师了解自己职业发展的轨迹,为了给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研究领域贡献绵薄之力,编者组织了本书的编写。 本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变革、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结构与形成、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教育研究、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在职培训、教育信息化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