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李君 科学出版
出版时间:

2008-2  

出版社:

科学出版  

作者:

李君  

页数:

189  

前言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健康是学前儿童的幸福之源,童年期健康是人类生命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石。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是全面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  由于健康教育涉及生物、医学、体育、教育等多学科和领域,具有综合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再加上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共同决定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前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新兴学科。实践表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应积极顺应幼教改革的趋势,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探索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努力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地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并结合教学实践的积累,我们组织编写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一书。  本书作为山东省2006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配套教材,在教材编写以及使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跟踪学科发展,体现内容的专业性、时代性  在现代的“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树立了全面的学前儿童健康观和现代保育观。简要概括为:  1)既要护身,又要护心。特别要加强系统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善于发现和挖掘一日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在维护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同时,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2)既要保护,更要锻炼。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学前儿童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鼓励并指导学前儿童进行自理、自立的尝试,通过适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既要被动教育,也要主动发展。学前儿童健康的获得,需要成人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健康的服务、进行良好的教育,但同时还要增强学前儿童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维护自身健康的积极态度,提高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自觉性和丰动件。

内容概要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省级精品课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配套教材。《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基于对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的最新认识,在全面把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总目标要求的基础上,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探索学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目标任务、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努力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尝试调整、丰富原有课程的框架结构,努力体现教材的专业性、时代性和应用性。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适用于本、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可作为幼儿教师、幼儿园园长培训教材,也可供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学习时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健康观一、医学模式的演变二、现代的三维健康观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观一、学前儿童健康的内涵二、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第三节 健康教育一、健康教育的内涵二、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思考与练习第二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一、确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依据二、婴儿期健康教育目标三、幼儿期健康教育目标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一、选择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二、婴儿期健康教育内容三、幼儿期健康教育内容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施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实施的基本要求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五、婴儿期健康教育的实施第四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一、概述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内容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思考与练习第三章 学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第一节 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一、概述二、开展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意义三、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目标四、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五、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实施第二节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教育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二、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教育的目标三、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教育的内容四、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教育的组织方法五、学前儿童性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六、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七、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教育的注意问题第三节 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一、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基础知识二、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目标三、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内容四、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实施五、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注意问题第四节 学前儿童安全生活教育一、学前儿童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二、学前儿童安全生活教育的目标三、学前儿童安全生活教育的内容四、学前儿童安全生活教育的实施五、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思考与练习第四章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第一节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概述一、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相关概念二、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意义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一、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目标二、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内容第三节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一、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组织原则二、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应遵循的规律三、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组织形式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设计二、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安排思考与练习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 概述一、心理健康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一、实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三、家庭及幼儿园健康环境的创设第四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一、品行障碍及对策二、行为障碍及对策三、发展障碍及对策四、情绪障碍及对策五、神经症性障碍及对策思考与练习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健康观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基本的健康观念。健康观念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更影响着人类的整体发展。医学科学是健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不同的医学科学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综合概括了医学的基本思想,促进了人类对于健康和疾病及相互转化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着人类对于健康概念的理解。因此,了解医学模式的演进是正确认识健康本质内涵的基本前提。  一、医学模式的演变  医学模式是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疾病的总体特征及本质的高度概括,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生命、生理、病理、防病、保健、养生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点。不同的医学模式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医学发展的特征、水平、趋向和目标,并集中反映了特定时代的医学科技思想。医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也在发展变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医学模式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非常低下,人们的认识水平极其落后,因此,当时的人类尚无法正确地认识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更无法正确地认识自身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只能将这些自己无法认识的现象归因于鬼神作怪。原始社会的先民就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超自然的神灵主宰,疾病是鬼神作怪或神灵的惩罚,所以把患病称之为“得病”,认为要祛病强身,祈祷和巫术是唯一的途径,在这种神秘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类最早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我们习惯将这种医学模式称之为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在欧洲中世纪,由于基督教的兴起,它的宗教神学自然观对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基督教宣扬上帝创造万物,认为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的地位。


编辑推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全面的、启蒙性的教育,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和组织对幼儿最有价值又最贴近实际生活的部分构成教育内容,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而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阐述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学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还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演示、讨论、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实践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