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音乐鉴赏

谭君 科学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科学  

作者:

谭君  

页数:

344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目前正处于新一轮的改革时期,艺术教育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就有经验之谈:“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因此,为了顺应当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形势,更好地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造就适应未来社会需求、有良好道德、完善人格、有创造力、有生活气息和发展潜力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其知识结构已不单单体现在专业技术方面,更要加强包括音乐艺术教育在内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如今,随着音乐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欣赏音乐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鉴赏不仅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普通高校学生艺术修养课中的必修部分。  本书是以教育部2006年13号令《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要求及《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从实际出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秉着重视音乐实践、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的原则整合编写的。其编排体例,除因袭一般同类教程的分类方法外,还试图从文化内涵、地域特色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展现出音乐作品的精神特质,在每一门类下,分别设有概述、审美特征、名人名作赏析、课外名曲欣赏建议、名词解释、音乐素养练习、历史图片、诗意画、音乐趣事、网站推荐等内容。在增加趣味性和通俗性的同时,不脱离作品本身的专业性,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从而提升读者的艺术修养。音乐是神奇的,却不是神秘的,让我们一起走近音乐,去体验音乐世界里丰富的情感,去探寻音乐世界里积淀的丰厚的文化底蕴……  本书由谭君任主编,唐绚丽任副主编,此外,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曹英、梁馨文、汪焱军。本书的出版很荣幸地得到了蔡际洲教授、胡宗惠教授、王燕琴教授的指点,得到了丁丹老师、关红梅老师以及科学出版社王彦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材编写是一件繁难的事情,本书一定存在不少的缺憾,恳请专家及广大音乐爱好者提出宝贵意见。愿此书能为同学们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以切实的帮助。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力求以“必需、够用”为度,主要包括音乐理论基础、中国民族音乐、欧洲经典音乐、通俗音乐等四部分。第一编音乐理论基础,着重介绍基本的乐理知识,培养“音乐的耳朵”;第二编中国民族音乐,内容包括民歌、民族器乐、戏曲、曲艺、新民歌;第三编欧洲经典音乐,是在时代流变及文化脉络中介绍音乐,可以使读者充分体会音乐审美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特征;第四编通俗音乐,旨在培养读者的思考力、观察力,使“真、善、美”这个人类永恒的精神主题真正深入人心。 本书既可以作为本科、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艺术审美教育的教学读本,亦可作为热爱音乐艺术但苦于没有任何基础的青年人提高音乐文化修养和鉴赏审美能力的自学读物。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编 音乐理论基础 第一章 音乐基础知识(一)——音乐的语言要素  第一节 初识乐音  第二节 记谱法  第三节 音程、和弦  第四节 音阶、调试、调性  第五节 常用音乐表情术语 第二章 音乐基础知识(二)——歌唱的入门  第一节 歌唱的姿势及呼吸  第二节 歌唱时的咬字和吐字  第三节 歌唱的艺术表现第二编 中国民族音乐 第三章 中国民歌  第一节 什么是民歌  第二节 中国民歌的社会功用  第三节 民歌分类及赏析 第四章 意味深远的民族器乐  第一节 综述  第二节 合奏器乐赏析  第三节 独奏器乐赏析 第五章 “南腔北调”——戏曲音乐  第一节 戏曲概括  第二节 全国性剧种  第三节 北方主要剧种  第四节 南方主要剧种 第六章 说唱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鼓词类——京韵大鼓、湖北大鼓  第三节 走唱类——“二人转” 第七章 充满活力的“新音乐”——西乐东渐  第一节 学堂乐歌  第二节 “五四”运动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音乐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音乐第三编 欧洲经典音乐 第八章 概述巴洛克以前的音乐(古代到1600年以前)  第一节 走向遥远的起点——古代音乐  第二节 十字架下的呼声——中世纪音乐(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第三节 摆脱宗教的枷锁——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1430年前后~1600年前后) 第九章 理性世界的激情——巴洛克时期音乐(1600~1750年)  第一节 简介巴洛克时期音乐  第二节 名家及作品赏析 第十章 音乐巨人造就的辉煌年代——古典主义时期音乐(18世纪中叶~19世纪20年代)  第一节 简介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第二节 音乐名家及作品赏析 第十一章 个性突显的时代——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1825~1910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名家名作  第三节 中期浪漫主义音乐名家名作(上)  第四节 中期浪漫主义音乐名家名作(下)  第五节 后期浪漫主义音乐名家名作 第十二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民族乐派  第一节 音乐文化概述  第二节 音乐名家及作品赏析 第十三章 印象主义时期音乐(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音乐名家及作品赏析第四编 通俗音乐 第十四章 爵士音乐简介及欣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爵士音乐的分支(1900年以后) 第十五章 摇滚乐简介及赏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名人名曲 第十六章 国内流行歌曲简介附录 古典音乐会礼义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编 音乐理论基础  第一章 音乐基础知识(一)——音乐的语言要素  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说自己没有“音乐细胞”,不会欣赏音乐,或是笑指他人“五音不全”,其实是指一些人缺乏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和接受力。音乐的美指的是什么?音乐的美主要体现在旋律、和声、色彩、结构、风格、形式、内容……之中。那么,为何会缺乏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和接受力?  马克思有句名言:“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可见,拥有一对“音乐的耳朵”,对于学习和欣赏音乐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对任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都是有条件的,尤其是希望欣赏更高层次的作品的时候。例如,读诗歌、看小说,最起码的就是要“识字”。比如,对文艺的鉴赏鲁迅就曾说:“首先是识字,其次是有普通的大体的知识,而思想和情感,也须达到相当的水平。否则,和文艺就不能发生关系……”  如此可知,要欣赏音乐,也要从“识字”开始,即要具备最起码的音乐理论知识,了解音乐的语言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使最初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与之后的理性了解相结合。只要主动投入、悉心学习、反复领悟,音乐的才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霍夫曼)。  第一节 初识乐音  一、音乐的起源,  音乐的起源,是一个看似复杂而神秘的问题。古代人对音乐起源无从理解,多认为音乐是一种神的艺术,因此,一些美丽动人的故事便应运产生。例如,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就有很多与音乐有关的动人故事:  故事l:传说在柏耳那索斯山上住着九位美丽的女神通称缪斯,是神话中的文艺女神。她们开辟了峡谷和山洞,游走于溪流两岸。当她们听到了山谷的回响、芦苇的呼啸、徐徐盼流水声时,便心旷神怡,诗兴大发,于是创造了音乐来与自然界的音响比美。希腊人相信,现在的“音乐”(music)一词即源出于女神缪斯(Muse)。  故事2:阿波罗爱上女神达佛涅,达佛涅为了逃避阿波罗的追求,请河神把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阿波罗十分伤心,为了纪念达佛涅,就指定月桂树为诗人和音乐家的圣物。它的树叶将永不枯萎,并用它的枝叶编成帽子,供优秀艺术家佩戴。现在“桂冠”一词,即来源于此。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音乐鉴赏 PDF格式下载



能学到很多跟音乐相关的知识、能了解音乐发展的脉络。不错,需要精度。


比较笼统的介绍些音乐方面的知识,还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