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学计算机基础

任小康,苟平章 主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任小康,苟平章 主编  

页数:

381  

前言

  新时期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面临着重大调整。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涉及“计算机系统与平台、程序设计与算法、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开发”四个知识领域和“概念性基础、技术与方法基础、应用技能”三个层次。大学计算机基础属于第一个知识领域的三个层次。  本书以《征求意见稿》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为依据,在原《新编大学信息技术教程》(人民出版社,2006)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经验编写而成。  本书按照当代大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结构,以知识模块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部分的内容,突出计算机信息表示、微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Internet基本技术、网络安全、程序设计基础及数据库设计基础等知识点。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上述知识点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部分的内容,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基础,突出Office 2007办公应用软件。

内容概要

本书是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的要求组织编写的。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 2007办公应用软件、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Internet及其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等。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结构清晰,实用性强。在内容上按照当代大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结构,以知识模块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既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又强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大量实例强化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每章后均附有习题与思考题,部分实践性章节给出了上机实验。供读者练习、检测,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也可供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人员和计算机爱好者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系统第2章 操作系统第3章 Word 2007文字处理软件第4章 Excel 2007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第5章 PowerPoint 2007演示文稿软件第6章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第7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8章 Internet及其应用第9章 程序设计基础第10章 数据库技术基础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文字的使用  纯语言信息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人类不满足仅仅用语言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逐步创造了各种文字符号来表达信息。信息的符号化(文字)使信息的传递和保存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使用文字可以使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信息传递的更远,保存的时间更长。  3)印刷术的发明  公元1040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应用使文字、图画等信息交流起来更加方便、传递范围更加广泛。通过书、报刊等印刷品的流通,信息共享范围进一步扩大。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  继电的发明之后,1837年莫尔斯(Morse)发明了电报,1867年贝尔(Bell)发明了电话,1896年马可尼(G.W.Marconi)发明了无线电发报机。这些发明奠定了电信、广播、电视产业的基础。人们使用的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通过电磁信号来表示、发送和接收,使信息的传递速度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电话、电视的普及与应用使人们冲破了距离的限制,可以进行实时信息交流。  5)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发明导致了信息技术的第五次革命的开始。计算机的普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尤其是Internet的兴起,使得信息的传递、存储、加工处理等实现了完全自动化。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学计算机基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