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翻译多元论实证分析研究

何三宁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何三宁  

页数:

238  

译者:

Margarct Rogers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们知道,翻译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不同的发展时期。翻译研究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使人目不暇接。翻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着它自身的发展轨迹,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研究范式。大致而言,翻译研究经历了“语文学式的翻译研究、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的研究和解构主义的多元化研究”(吕俊,2005(4):11)三种模式的研究。这一漫长复杂的过程使得译学不断走向进步,特别是解构主义翻译研究,“以否定、怀疑、拆解和破坏为特征的方式质疑了结构主义模式的翻译研究,打破了结构的封闭与系统的自足,使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结合,从而形成了多元的翻译局面。”(吕俊、侯向群,2006:19)到目前为止,可以说译学界呈现出了理论多元,百花齐放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多元因素又不是和平共处而是彼此碰撞、交锋、争鸣,……”(2005(4):11)这是任何一门学科发展必经的道路,也是翻译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特有的属性。  实证性研究(empiricalstudies)是一种研究范式。它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根据以上原则,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内容概要

本书的特点有两点,其一是以实证分析的途径来验证目前流行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其二是实施从汉语到英语的翻译实证,以验证这些理论在我国的实际作用。目的是坚持和倡导翻译多元论,呐喊理论需要实践检验的真理,减少或避免不务实际的空洞理论研究。 笔者从事高校教学二十余载,从事翻译教学近十载,给学生讲授翻译理论时,难免会讲述各种翻译理论及方法。国内外译学专家提出的各种学说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有其立足的席位,然而不同时期出现的任何翻译理论和学说都有其不同的视角,其侧重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为此,笔者一直想通过实证以验证它们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性,但总是不能如愿。在课堂上,我也做过一些尝试,以便为学生讲授翻译理论,但总是零打碎敲,不成体系。直到2005年11月,我去英国做访问学者前,把自己做过的零碎东西整理在一起,发现有一定的量了,便有了出书的梦想。随着不断扩大阅读,视野不断延伸,深感要实现这种梦想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笔者不得不缩小实证所涉及的理论范围,所讨论的理论仅限于自认为常见、影响力较大、在译学界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学说。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直译与意译实证分析 1.1 直译与意译的历史和发展 1.2 与直译和意译相关的概念 1.3 实证材料一 1.3.1 原文分析 1.3.2 选材目的与实证方法 1.3.3 直译与意译实证分析 1.3.4 讨论 1.4 实证材料二 1.4.1 原文分析 1.4.2 选材目的 1.4.3 实证方法 1.4.4 实证分析 1.4.5 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章 异化与归化翻译实证分析 2.1 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的定义与内涵 2.2 Venuti对异域文化取向的得与失 2.3 实证材料一 2.3.1 原文分析 2.3.2 选材目的 2.3.3 实证分析 2.3.4 讨论 2.4 实证材料二 2.4.1 原文分析 2.4.2 选材目的 2.4.3 实证分析 2.4.4 小结 2.5 异化,归化,谁是谁非? 参考文献第三章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实证分析 3.1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渊源和内涵 3.2 实证材料一 3.2.1 原文分析 3.2.2 选材目的 3.2.3 实证分析 3.2.4 归纳分析 3.3 实证材料二 3.3.1 原文分析 3.3.2 选材目的与实证方法 3.3.3 实证分析 3.3.4 讨论 参考文献第四章 隐型翻译与显型翻译实证分析 4.1 隐型翻译与显型翻译的定义与意义 4.2 翻译质量评估在我国的现状与走势 4.3 实证材料一 4.3.1 原文分析 4.3.2 选材目的与实证分析方法 4.3.3 实证分析 4.3.4 讨论 4.4 实证材料二 4.4.1 原文语域分析 4.4.2 选材目的与实证方法 4.4.3 实证分析 4.4.4 译文质量评述 4.5 确立翻译质量评估在译学中的地位势在必行 4.6 翻译质量评估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第五章 语篇与语境分析翻译实证分析 5.1 与语篇相关的几个概念 5.2 语篇的定义和标准 5.3 语篇分析及其模式 5.4 语篇分析与语篇翻译 5.5 实证材料一 5.5.1 原文分析 5.5.2 语域变量分析 5.6 实证材料二. 5.6.1 选材目的 5.6.2 实证方法与实证分析 5.7 案例语境翻译使我们所想到的问题 5.7.1 文体学对语境翻译的作用 5.7.2 译文审校润色中的语篇意识培养 5.7.3 语境分析对语言模糊的解读 5.7.4 译者认知能动性在翻译语境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第六章 关联翻译法实证分析 6.1 两种“关联理论”间的关联性 6.2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和翻译质量观 6.3 关联理论的适应性 6.3.1 关联理论对词语翻译的解释力 6.3.2 关联理论对语篇翻译的解释力 6.3.3 关联理论对文化语境的解释力 6.4 实证材料一 6.4.1 原文分析 6.4.2 实证分析与评价 6.5 小结 6.6 实证分析材料二 6.6.1 原文分析 6.6.2 实证分析与评价 6.6.3 小结 6.7 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探索 6.8 结语 参考文献第七章 翻译目的论与功能论实证分析 7.1 目的论与功能论的渊源 7.2 二论的可操作性 7.3 实证材料一 7.3.1 原文分析 7.3.2 实证分析 7.3.3 小结 7.4 实证材料二 7.4.1 原文分析 7.4.2 实证分析 7.5 实证材料三 7.5.1 原文分析 7.5.2 实证分析 7.5.3 小结 7.6 文本类型存在的理由 7.6.1 命题 7.6.2 文体类别与功能 7.6.3 翻译类型 7.6.4 建立翻译分类学及其意义 参考文献第八章 翻译多元论实证分析 8.1 翻译研究的不同范式及其在译学中的贡献 8.1.1 语文学研究范式的贡献与不足 8.1.2 结构主义翻译学范式的优缺点 8.1.3 解构主义翻译学研究的贡献和不足 8.1.4 文化学派在译学中的地位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8.2 理论纷争中的多元结果 8.3 策略和方法多元化中的翻译本质 8.4 案例材料一 8.4.1 原文分析 8.4.2 翻译方法与策略的多元体现 8.5 实证分析二 8.5.1 原文分析 8.5.2 实证分析 8.5.3 小结 参考文献第九章 实践乃真理之源 9.1 从鸡和蛋谈起 9.2 翻译理论与实践之关系 9.2.1 理论与实践的功能 9.2.2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误区 9.3 翻译策略、方法与技能的关系 9.4 翻译的特性决定了实践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直译与意译实证分析  直译与意译的历史和发展  直译和意译是译学界长期讨论、争论激烈的话题,而且涉及面很广。“其实,这并不奇怪。两千多年来,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整个翻译史就是一部直译和意译此起彼伏、交相辉映的历史。”(孙致礼,2003:33)何谓直译,何谓意译,至今尚无定论,因为译学界对两者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有的学者过于强调译文的“直”,有的则侧重于“意”,由此展开了长期而广泛的辩论。其实,我国古代学者就对直译和意译有着不同的偏爱和理解。东晋?前秦时代的道安(314-385)对译论贡献颇大,主张佛经翻译“必须力求合乎原文原意,‘唯恐失实”’(陈福康,2000:11),“反对削胡适秦,饰文灭质,求巧而失质”(2000:11),即主张严格的直译。而后秦僧人鸠摩罗什(344-413)“考证了以前的佛经译者,批评了翻译的文体,检讨了翻译的方法。他全改以前群家的直译风格,主张意译”(张培基等,1980:1)。隋代名僧彦琮(557-610)提出翻译“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儿背源”的原则,坚持忠实第一和倾向于直译。宋代高僧赞宁(919-1001)认为佛经翻译需直译和意译并用,提出了“涉俗为直,涉真为密”的翻译方法,也就是说,较通俗的句子用直译法,较隐秘的句子用意译法。  到了近现代,有关直译和意译的争论的波澜再起,掀起了又一次高潮,较为有代表性的人物有茅盾、鲁迅、周作人、朱光潜、韬奋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翻译多元论实证分析研究 PDF格式下载



翻译需要多理论的支撑啊!这本书通过实证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对实践的有效性!真的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