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
2009-2
科学出版社
郭廷忠 等 著
291
环境管理是伴随着人类活动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人类管理人类自身行为的行为活动,它的实质是通过管理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各种活动,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人类健康和谐发展的目的。长期的环境管理实践使人类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环境管理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提炼,建立起了环境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然后再用于指导人们的环境管理活动,这就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环境管理学。环境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环境科学体系,同时也成为环境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 我们知道,环境一社会一经济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人类。换句话说,环境一社会一经济系统能否实现良性循环,关键在于人类,而环境管理正是约束影响这一系统循环的人类行为活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从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人类自诞生那一天起就从未停止过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只不过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范围和程度不同罢了。在古代文明时期,人类活动的范围较小,程度也较轻,人类行为活动以樵采为主,依靠环境系统自身所具有的修复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可把人类行为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消除掉,因此环境问题表现不明显;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类的主要活动为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虽然较古代文明时期强烈,但仍未能引起环境系统的大范围、高强度破坏,而在该时期的后期,环境问题在农业生产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如因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加剧等;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式和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因此,这一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强度也加大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废弃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在很多地区尤其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突显出来。部分地区自然环境失衡,环境问题蔓延,人类的生存也受到威胁。环境管理活动也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人类活动的多样性、人类思想的复杂性,环境问题也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环境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也因此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些问题也是环境管理学至今也没有形成自己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原因所在。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环境管理学》以作者长期环境管理实践和科研教学的成果积累为基础,同时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建立了环境管理学的结构体系和内容体系。全书共七章,首先详细地介绍了环境管理学的有关概念和知识,包括环境管理和环境管理学的概念、环境管理的目的与任务、主体与对象、性质与特点、基本内容、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介绍了环境管理学的技术方法;接下来系统地分析介绍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行动,最后对国外和联合国所采取的具体环境管理实践行动做了简要介绍。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环境管理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工作人员参考。
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一、环境管理和环境管理学概念二、环境管理的目的与任务三、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四、环境管理的性质与特点五、环境管理的内容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类型与模式一、环境管理的类型二、环境管理的模式第三节 环境管理的原则与手段一、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二、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复习与思考第二章 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环境管理学的形成背景一、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二节 环境管理学的发展一、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二、环境管理学的发展三、环境管理方法的发展复习与思考第三章 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基本概念二、基本理论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管理第二节 循环经济理论一、基本概念二、基本理论三、循环经济与环境管理第三节 管理学理论一、基本概念二、基本理论三、管理学与环境管理第四节 行为学理论一、基本概念二、基本理论三、行为学与环境管理第五节 生态经济学理论一、基本概念二、基本理论三、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管理第六节 统计学理论一、基本概念二、基本理论三、统计学与环境管理复习与思考第四章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一节 环境信息获取方法一、概述二、常用的环境信息获取方法第二节 环境统计分析方法一、概述二、常用的环境统计分析方法第三节 环境预测与评价方法一、概述二、常用的环境预测方法三、常用的环境评价方法第四节 产品的环境管理方法一、概述二、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三、环境标志第五节 组织的环境管理方法一、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二、环境审计三、清洁生产审核复习与思考第五章 中国环境管理的实践行动第一节 中国环境管理发展概述一、起步阶段二、发展阶段三、成熟阶段四、深化阶段第二节 中国的环境管理政策一、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二、环境保护基本方针三、环境保护基本政策第三节 中国环境管理的法制建设一、中国环境保护法制的建设进程二、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第四节 中国环境管理机构建设一、中国环境管理机构的发展过程二、中国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能三、中国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第五节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一、“三同时”制度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排污收费制度四、环境目标责任制度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六、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七、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八、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第六节 中国的专项环境管理一、环境规划管理二、区域环境管理三、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四、组织环境管理五、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复习与思考第六章 外国环境管理实践行动第一节 美国的环境管理行动一、美国环境管理的体制与机构二、美国环境管理的制度与基本策略三、美国环境管理的主要特点第二节 欧盟环境管理行动一、欧盟环境管理的体制与机构二、欧盟环境管理的政策目标和措施三、欧盟环境管理的主要特点第三节 日本环境管理行动一、日本环境管理的体制二、日本环境管理的制度与基本对策三、日本环境管理的主要特点第四节 印度的环境管理行动一、印度环境管理的体制二、印度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三、印度环境管理的主要特点复习与思考第七章 环境管理的国际实践行动第一节 国际环境管理行动概述一、国际环境管理的原因、对象和内容二、国际环境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三、国际环境管理的主要机构第二节 国际环境管理的主要行动一、加强国际环境合作二、签订大量的环境保护公约三、开展全球环境教育四、国际环境管理行为效果的检查与监督第三节 中国在国际环境管理行动中发挥的作用一、中国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的历程二、中国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三、中国参与的国际环境管理行动复习与思考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 环境管理学是从环境保护实践中产生,又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既是环境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又是环境科学与管理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工作领域,是环境保护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环境管理和环境管理学概念 (一)环境管理的概念 环境管理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国内外学者对环境管理的概念与内涵认识日益深化。“环境管理”概念1974年在墨西哥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研讨会上首次被正式提出,此次会议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当得到满足;②要进行发展以满足基本需要,但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环境管理。 1975年休埃尔在其《环境管理》一书中对环境管理做了专门阐述,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为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质量的人为活动)施加影响”。他特别说明,所谓“施加影响”是指“多人协同的活动,以求创造一种美学上会令人愉快、经济上可以生存发展、身体上有益于健康的环境所作出的自觉的、系统的努力。”我国学者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一书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达到既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的目的。” ……
全书体系合理、内容全面、层次分明;既结合了作者的长期实践经验,又汲取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反映了国际、国内最新的环境管理实践行动;把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了环境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专业本科生教材,又可供环境管理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