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唐宋时期黄河流域的外来文明

毛阳光,石涛,李婉婷 著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毛阳光,石涛,李婉婷 著  

页数:

259  

Tag标签:

无  

前言

关于文明的起源,学术界曾出现了“满天星斗”说、“文明多元”论等,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中华文明是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经过几千年辛勤的劳动共同创造的。然而根据学术界所认可的文明起源的要素和标准来看,华夏文明最早是在黄河流域出现、形成的。在文明形成的初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处于“天下之中”的地位,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关于文明起源的见解。英国剑桥大学的考古人类学教授丹尼尔在《最初的文明:关于文明起源的考古学研究》中提出,文明的产生有三项要素:文字、城市、复杂的礼仪中心。日本学者贝冢茂树在1977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一书补记中提出,青铜器、文字、宫殿基址是文明产生的三要素。中国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中提出,青铜器、文字、城堡是文明产生的三个标志和要素,并且得到了学术界大多数学者的认可。恩格斯在1884年出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文明和国家的形成主要有两项要素:①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建立;②按地区划分它的国民。恩格斯说“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①,他用阶级斗争的学说去解释文明的产生。这些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明起源的政治学的理论基础,是判定文明产生的标准。

内容概要

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由中古转向近世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黄河文化既成就辉煌却又不故步自封。本书系统论述了唐宋时期黄河文化通过对外来文明的合理吸收,使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明最终定型,并走向成熟和鼎盛的过程,为我们认识古代中外文明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切入点和视角。  本书适合历史、考古、文博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毛阳光,男,1973年生,河南郑州人,史学博士。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河洛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先后在《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考古与文物》等杂志发表论文10多篇,主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

书籍目录

总序一 (李学勤)总序二 黄河文明的历史地位(李玉洁)前言第一章 唐代黄河流域概况 第一节 唐代黄河流域的经济 第二节 唐代黄河流域对外交通的发展 第三节 唐代黄河流域对外交往的繁荣第二章 唐代黄河流域的外来移民及其分布 第一节 黄河流域外来移民概况  一、突厥、铁勒等游牧民族  二、朝鲜半岛移民  三、西域以及中亚、西亚胡人的迁移  四、其他游牧民族 第二节 长安与洛阳等城市的外来移民  一、长安的外来移民  二、洛阳的外来移民  三、黄河流域其他城市的外来移民第三章 外来文明与唐代黄河流域的社会 第一节 黄河流域的外来宗教  一、景教  二、摩尼教  三、祆教  四、佛教宗派 第二节 黄河流域的外来科学技术  一、天文学  二、医学 第三节 黄河流域的外来艺术  一、音乐与舞蹈  二、黄河流域的外来雕塑与绘画  三、黄河流域的外来建筑艺术 第四节 外来文明与黄河流域社会生活  一、饮食  二、服饰  三、游艺运动  四、交通工具  五、社会风俗 第五节 各种外来物品输入  一、外来动物  二、外来香料  三、外来植物  四、外来药物  五、外来金银器  六、玻璃、玛瑙及玉器  七、其他外来器物  八、纺织品  九、外来货币第四章 外来文明对唐代黄河流域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外来文明对黄河流域的社会影响的特点  一、影响的区域特征——以城市为中心  二、多元化外来文明的影响  三、影响时段主要集中于唐前期  四、影响领域的局限 第二节 黄河文明对外来文明的吸收第五章 五代时期黄河流域的外来文明第六章 宋代黄河流域概况 第一节 宋代黄河流域的经济  一、农业的发展  二、经济作物的种植  三、手工业概况 第二节 宋代黄河流域城市的繁荣 第三节 宋代黄河流域的交通运输第七章 宋代黄河流域的对外关系概述 第一节 宋辽关系 第二节 宋夏关系 第三节 宋与高丽的关系 第四节 宋与欧亚其他国家的关系第八章 宋代黄河流域外来物品的输人 第一节 民族政权对峙下黄河流域外来物品的输入  一、通过榷场贸易进入黄河流域的物品  二、辽、西夏走私进入黄河流域的物品 第二节 朝贡贸易和海外贸易中黄河流域外来物品的输入  一、服饰织物  二、奇珍异宝  三、动物  四、文化用品  五、香药第九章 外来文明与宋代黄河流域社会生活 第一节 外来文明与开封社会  一、马球  二、音乐和舞蹈  三、饮食  四、外来服饰 第二节 香药对黄河流域医学的影响 第三节 黄河流域的外来作物与植物 第四节 外来天文学的影响 第五节 外来宗教信仰  一、祆教祠庙  二、东京开封的犹太教结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1985年5月在陕西临潼庆山寺塔基地宫的清理过程中出土了70余件文物,其中有一个人面铜壶,形制独特,此壶龙首凤柄,长颈圈足,壶腹部凸出六个高浮雕人面,眼睛修长,鼻子长而挺拔,发鬓中分,两侧结成三节的发辫,发辫皆两两共用。而此壶与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墓出土的中亚风格的鎏金银瓶类似,因而也是中亚地区制作的器物。关于壶上的人物面容,有学者认为是天竺人的形象。因此,这也是一件具有浓厚外来风格的铜器。皮囊壶也是西安地区多次出土的具有外来色彩的器物,其源起于唐朝北方游牧民族游牧时悬挂在马鞍上的饮水器具。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何家村窖藏中出土的一件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壶身为扁圆形,上方有一弓状提梁,提梁前方有一壶口,有莲辦形壶盖,一条银链将壶盖与提梁连接起来。壶身两侧分别有用模冲方式捶击出的舞马一匹,舞马口衔酒杯,正在翩翩起舞。壶盖、提梁和舞马均经过鎏金处理,富丽堂皇。此器物形制应该是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而题材是唐代宫廷表演活动,制作上则有外来工艺及传统工艺,因而是唐代工匠的工艺精品,也是此时多元文明相结合的产物。①另外,与之造型相近的一件白瓷皮囊壶1956年出土于西安莲湖区百家口,该器物通体施白釉,上部有提梁,前部有管状口,器身装饰有草叶以及仿皮囊缝合线,造型非常别致。②而西安博物院还收藏一件出土于西安东郊沙坡砖厂唐墓的白瓷马鞍皮囊壶,该器物也是仿皮囊造型,有半圆形提梁和管状口,壶身两侧也有仿针线缝合的凸棱装饰,主图则是装饰方格纹和联珠纹的马鞍形象。此器物被认为是河北地区邢窑的产品。③这两件瓷器造型别致,制作精细,也体现了外来风格与黄河流域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


编辑推荐

《唐宋时期黄河流域的外来文明》:“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唐宋时期是黄河文化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外来文明在黄河文化的演进历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探寻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 描绘黄河流域的传奇画卷。黄河文明是辉煌绵远的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研究黄河文明对阐述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有着重大意义。“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丛书”首次全面研究了黄河文明产生、发展、鼎盛等各个历史阶段的内涵和发展演变的规律,围绕黄河文明形成的三大标志——青铜、文字,城邑,伴随黄河文明形成、发展的农耕文明,黄河流域古史传说中的英雄时代,对黄河文明有重大影响的主导思想意识及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等主题进行了论述,对黄河文明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做出了科学的、定性的评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唐宋时期黄河流域的外来文明 PDF格式下载



没有想象中全面,但也是市场上难得的作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