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性研究

沈玉芳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沈玉芳  

页数:

218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成长区和极化区。然而,先后经过“八五”、“九五”和“十五”三个快速发展阶段后,长期依靠大量耗用资源和制造业规模扩张取得快速发展而暴露出的各类矛盾日趋突出。在进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发展新时期,面对全球化条件下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的深刻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日渐趋紧的严峻局面,长三角地区长期依赖的“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粗放型发展方式再也难以为继。  但应看到,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战略地区,伴随着日益加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长三角地区的人口、产业、城镇的规模和数量仍将有不断扩大和增长的趋势。因此,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国家战略指导下,为了进一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的长三角地区,必须加强合作和联动,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环境的改善作为新时期引导地区发展的主线,把推动区域产业结构整体升级作为加快地区发展的战略重点,进行城市群统一规划。  对城镇密集区而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要有合理和有序的城镇空间模式作为支撑。加强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空间模式的协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城市之间协调发展,是区域和城市群规划需要解决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城市科学和人文地理学学科领域需要加以研究解决的前沿课题和重大理论问题之一。据此,在全面剖析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变化的基础上,揭示和进一步阐明城市群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空间结构的对应关系和影响要素,积极探索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的战略思路和实现途径,对推进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空间模式的协同和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目前,国家正在着手进行新一轮的区域和城市群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将迈出实质性步伐。但这并不意味着区域和城市群发展的内涵和规律已经获得了全面、深人、系统的挖掘,也不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群发展机制的轮廓已经完全清晰。

内容概要

本书对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的相关概念、理论构架、总体思路和实施要点进行了全面探讨,以全新的视角揭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的对应关系、影响要素与对应机理和作用机制,深入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的依据和战略思路.提出了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条件下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整体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的目标、方向、途径和对策。 本书可供经济地理与区域经济学领域的学者、高校学生、研究人员,以及从事区域经济管理的政府工作人员、有关规划与咨询机构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沈玉芳,男,1948年12月生,上海市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区域规划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研究部负责人。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城市与区域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规划与经济空间动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兼任国际地理联合会(1Gu)通讯会员、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近年来在城市与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理和机制,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的协同性、区域规划的本质属性和政府行为以及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建设的政策环境体系等领域作了不少创新性研究,不少观点已被政府部门所采纳。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概况和基本态势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环境及其变化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第四节 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劣势与挑战 第五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第二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类型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结构 第四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案例分析 第五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模式的结构与特征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城镇发展的概况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态势和特点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城镇空间模式的结构 第四节 长三角地区城镇空间模式的特征与趋势第四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模式的适应性分析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空间结构的对应关系和影响要素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模式的协同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影响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的主要因素第五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的依据和战略思路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的战略依据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依据 第四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的战略思路和目标 第五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总体目标和方向 第六节 长三角地区城镇空间模式的优化和重构第六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的实现途径和对策 第一节 实现途径 第二节 相关对策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区产业发展和能级提升创造更好的条件,也对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如何加强合作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联动推进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优化城镇体系打造世界城市群的形态轮廓,统筹产业布局形成世界城市群国际竞争力的空间载体,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组织模式的良性互动及经济、社会、城市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新时期长三角城市群必须加以共同解决的重大课题。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经济起步迈向全球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重大变化,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环境也将随之发生变化。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特征日趋明显。“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后世界贸易组织(WTO)时期,除制造业外,现代服务业将全面开放,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幅度和广度也将进一步拓展。这一方面可以使利用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环境和条件趋于更加良好,但另一方面也会使国内企业直面世界市场和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而长三角地区首当其冲。  二是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日益凸显。由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全面提速,“十五”期间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十一五”期间,由于增长惯性的作用和各地区全面发展,这一局势将会进一步加剧。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较大,制造业比重较高,能源和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原本就十分突出,环境污染严重,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资源环境的约束将会更加凸显。


编辑推荐

  产业、城镇、城市群——一个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性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以全新的视角,对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性进行了关瞻性研究,内容涉及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城镇空间模式协同和城市群规划等多个领域。  是一个新的命题,也是一个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性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以全新的视角,对经济全球化和资源环境约束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环境、优势和劣势以及产业结构和城镇空间模式发展的现状、态势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论证了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的协同关系,在深入探讨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的战略思路,产业结构升级的总体目标、方向和任务,与之相适应的城镇空间模式以及相关的实施途径和对策建议,以此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性研究 PDF格式下载



翻了一下,还行,再仔细研读研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