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2008-12-01
科学出版社
熊才平
208
285000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在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也是建设学习型社区、促进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开展教育信息化理论、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探索,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教育信息化新视界丛书”主要反映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无障碍网络教育环境、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城乡一体化、教学资源管理、新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等。经过近一年的策划与准备,该丛书由科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是浙江省重点(A类)学科,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为己任。目前,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对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开展研究。本学科成员直接参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主编了通过教育部审查的5套新课标教材之一“人工智能”。对中外信息技术教育的比较、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设计、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学效能关系、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问题开展研究。 (2)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对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尤其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有效策略问题、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等问题开展研究。就信息平等意义上的无障碍网络环境构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策略、基于学习策略的虚拟学习社区、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理论体系、面向教师教育的信息化环境创建与应用等问题进行研究。 (3)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环境。对数字化教育资源与系统设计、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理论与应用、教育技术类课程教学与数字化资源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教育的资源共享模式、网络学习机制及其在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中的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等。 作为一个涉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心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全国教育规划课题等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在《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高等级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并有多篇被EI、ISTP等国际权威检索所收录。此外,本学科还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以及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教育信息化新视界丛书”就是本学科的成果之一。
教育信息资源和优质教师资源城乡差异问题,是制约我国中小学教育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本书提出通过网络来解决这一问题,是信息时代研究教育公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思维,符合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发展规律,切合我国国情。书中实证研究城乡学生可以利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Delight IP5.0远程交互式教学平台、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即时通讯软件和教育Blog等网络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本书可供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教育技术类、管理学类、计算机应用类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熊才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70年10月生,湖北襄樊人,浙江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第100: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讯评议专家(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讯评议专家(2006,2007)。曾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共享研究概述 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的推动力 二、国内外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三、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简述 四、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第二节 我国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学生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二、城乡教育经费和办学条件失衡 三、城乡教师资源失衡 四、城乡教育信息化失衡 五、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失衡的社会危害性 第三节 研究意义及主要观点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相关术语解释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相关术语解释 本章小结第二章 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城乡共享理论 第一节 教育信息资源城乡学校非均衡配置现状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城乡失衡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校园网络建设城乡失衡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硬件资源配置城乡失衡 四、基础教育信息化软件资源配置城乡失衡 五、基础教育城乡之间“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失衡 第二节 教育信息资源城乡学校非均衡配置原因 一、教育投入城乡差距明显 二、教育信息化经费短缺 三、“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 四、重点学校制度 第三节 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城乡共享理论依据 一、教育机会公平理论 二、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的特点 三、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的变革作用 第四节 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城乡共享模型 一、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城乡共享的可行性 二、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城乡共享的模型 三、中心资源库教育信息资源分类管理模型 第五节 对模型的解释 一、以县为中心,集中资金建设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 二、各级基础教育学校不断扩充和丰富中心教育信息资源 三、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促进均衡发展 四、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信息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城乡共享实践 第一节 教育城域网建设 一、教育城域网的建设目标 二、教育城域网的设计原则 三、教育城域网的设计方案 四、教育城域网的系统规划 五、教育城域网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校园网建设 ……第四章 以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城乡共享理论第五章 以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城乡共享实践第六章 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保障措施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
第一章 概论 第三节 研究意义及主要观点 一、研究意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从“社会的边缘”逐步走向“社会的中心”,开始迈入大众化阶段。然而,教育公平问题不但没有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而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还有不断凸现的趋势。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温家宝总理也曾强调,“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教育公平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不懈的追求目标。 从国内外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进展中不难看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从宏观角度上去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通过国家教育立法、国家教育财政投入、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与措施等方面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全面介入教育领域,不少专家、学者开始提议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共享,达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最终目的。国家推行的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以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也称百亿工程)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信息技术近年的发展也表明这是一种趋势,因此我们思考的是换一个角度来研究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即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城乡共建共享和优质教师资源城乡均衡配置。 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硬件和软件资源配置失衡,由于长期以来受城市化倾向与重点学校的思维定式影响,建设者往往重硬件轻软件,重设备轻应用,以纸质图书资源的建设思想建设网络时代的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与此同时,当前各城乡学校建设资源库的情况是校校建库,资源欠缺而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十分普遍。鉴于此,我们提出以县为中心,集中资金建设一个大型数字化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不再单独组建本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在教育城域网大环境下通过“校校通”共享县中心资源库的教育信息资源。组建这样一个区域性的数字化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扩充资源类型,增加资源数量,规范资源建设标准,方便城乡教师与学生检索资源,同时可以把原本分散建库的资金统一投入,提高资源库的成本效益。 ……
阳光工程,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