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汶川记忆

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研究中心 科学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科学  

作者:

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研究中心  

页数:

226  

前言

  在举世震惊的“5·12”四J1l汶川大地震中,多所中小学校垮塌,威州中学是地处地震重灾区四川阿坝州汶川县一所普通的中学,在地震发生以后,全校近3000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毫发无损”地撤离了灾区,创造了抗震救灾的“奇迹”。接着,他们又创造条件,异地复课,谱写了一曲“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再塑师魂”的动人乐章。读起来令人感动、令人钦佩!  北京工商大学和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研究中心为了激励威州中学继续抗震救灾、重塑师魂,通过地震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汶川威州中学抗震救灾、艰难复课历程,并集结成书,为抗震救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读了书稿,我感到该书有四个特点。一是即实性。当事人亲身经历写就,师生之间亲子般的真情流露笔端,读来催人泪下,良知、善性、大爱得到了体现。二是社会性。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抒发了对党、对人民的热爱、感恩之情,弘扬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三是教育性。不渲染人们面临灾难时的无奈和失望,而是着力唤醒、激励、弘扬人们的信心和信念,语言平实生动,细节丰富,可读性很强,是一部很好的灾难教育教材。

内容概要

  又一个五月即将来临。那个五月,在世人皆知的那场灾难中,汶川县威州中学全校近3000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安全撤离了灾区,并很快在成都龙泉异地复课。《汶川记忆:200名幸存者的地震日记》通过200名亲历地震的学生和老师的记录,再现了汶川大地震中师生并肩抗震救灾、艰难复课的点点滴滴。怕死是人的本能,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未曾像影视作品里面的英雄那样喊口号、表决心,他们也害怕,他们不掩饰自己的恐惧和担心,但在他们的文字里,你看不到刻意渲染的无奈和失望;他们不掩饰自己的悲喜真情,所以他们的文字处处涌动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爱与感动。这样的文字更真实,更能体现人性之美,因而更能触动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篇 那一刻,老师和我们在一起十八岁的成人礼我们在一起人必的光芒校长周妈妈老师的呼喊,学生的方向威中,当地震来临的时候特殊光源五月的月季第二篇 那一刻,学生给了我勇气用爱撑起一片天空一碗稀饭地震中的少年可爱的高三学生们我和我的孩子们爱的春天永驻人间那一刻,我们撑起那片天一颗赤诚的心生命和灵魂的另一种高度今夜没有星光一个也不能少痛并感动着第三篇 异地复学,千里大转移心若在,梦就在千里大转移走向阳光之城龙泉驿的紫罗兰平静中的幸福在龙泉展飞新翅膀守望家乡第四篇 被爱浸润的记忆欲说还休爱的记忆将寂静还给深沉的夜手电筒行动我亲历的汶川特大地震大难大勇记忆中的珍宝爱,在灾难来临时茂县孩子威中人威中,你是幸运的汶川地震七日祭地理老师忆地震第五篇 把我们的脸迎向阳光金色的第一堂课写满爱的手像母亲一样面对灾难绿叶的事业被爱镀金的日子以朝圣者的心态被感动孩子们的“秘密行动”爱在五月那一片熟悉的绿地震中的重生第六篇 我骄傲,我是威中人生的价值苦难让我告别平庸那些明亮的东西谁说女子不如男与威中共进退威中,温暖的家责任·爱心谁是最好的心理辅导者平凡人的英雄情结附录散文诗三则泪水浸泡的天空更加湛蓝我不能到你身边热血筑长城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篇 那一刻,老师和我们在一起  十八岁的成人礼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像一条潺潺的小溪,流淌不止。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就像这小溪中的一滴水,那么小,那么微不足道,却是组成伟大生命的基本单位。有些瞬间,比如我特别的十八岁成人礼,却值得我永生铭记。  2008年5月12日 12:30  湛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阳光下万紫千红的花朵。放学回寝室的路上,可以放慢了脚步,贪恋着这春日难得的好天气。想到下午考完英语就结束了这让人窒息的大考,并且迎来意义重大的成人礼,脚步不免有些飘飘然了。  2008年5月12日 14:40  漫天的黄沙笼罩着原本晴朗的天空,模糊了我的视线。操场上站满了惊慌失措的人,每个人脸上都显出惊恐、焦虑的神情,没有了往日的淡定。站在似乎软绵绵而脆弱的土地上,看着河对岸整座滑落的山体,往日里熟悉的房屋、来回奔跑着的大货车被掩埋得无影无踪,才醒悟似的开始后怕,明白刚才经历了多大的灾难。虽然心里很害怕,还是迅速组织班上的人站好,清点人数。也许,那个瞬间,就是我特别的十八岁成人礼,我觉得自己真正开始长大……  2008年5月12日 15:30  不知什么原因,老师开始组织大家向公路转移。心情开始平复,长长的队伍向公路开进。吵闹的人群开始安静下来,一转身,看到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正手牵手走来,满是灰的脸上挂着两道清晰的泪痕,眼神惊恐无助,紧紧攥着的手上传来的温度成了他们最大的依靠。一位母亲突然从后面冲上来,找到自己孩子后,紧紧拥在怀里,放声大哭,击溃所有人的心理防线。大家纷纷转过了头,使劲揉了揉眼,把眼泪硬压回心里。我,不想被打倒……在自己即将宣告成人的这一天!  2008年5月13日 8:00  天,下起了小雨,带来的却不是诗情画意。隔着遮雨的油布,仰头看天,那么灰暗,那么模糊,那么遥不可及,像极了自己的未来:在最重要的高考前夕,把一切齐根斩断,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出路。有的,只是无边无际的茫然。  2008年5月13日 10:00  十班惊人实力大爆发的时刻185人的庞大集体,却只有13个男生。为了今天晚上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儿,大家的斗志被点燃:我们要自救!于是乎,有了别班男生用车运送材料赶不上我们用手搬运的奇迹,有了一句传唱度颇高的口头禅:女生当男生用,男生当机器用!我们是全宇宙最优秀的班集体!  2008年5月14日 9:00  开始有家长来学校看孩子了。每一次目睹他们劫后重逢的场面,眼睛便被泪堵得死死的。听到说有人来看自己,激动地四处寻觅。一个转身,看到了这辈子最温暖、最坚实的依靠。失控地抱住父亲,积压许久的眼泪、不安、担心,统统宣泄!这一刻不用再坚强,只是一个回家了的孩子。看到(父亲)那徒步几百公里,红肿到只能穿拖鞋的脚,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心痛!什么叫亲情!  那些瞬间,如果不是刻意去回忆,慢慢搜索,也许会觉得自己已经遗忘了。却在重读麦家的《解密》时豁然开朗:那些瞬间,于我,太重要,太珍惜,太铭心刻骨,才会不自觉地将之深埋,慢慢与自己融为一体。而我特别的十八岁的成人礼,也已变成我前行道路上永恒的动力。  我们在一起  2008年5月12日  惊恐了一天。  渐渐到了夜晚,没电没水没食物,从来没发现汶川县城有这么黑的时候,没一点光。后来也不知谁从哪里弄来些手电筒;学校的很多男老师和其他一些人送来两大卷油布,每个班分得一块。孩子们就躲在油布里靠成一团睡着了,我站在操场一眼望去,好多油布,一团、一团、一团……  2008年5月13日  凌晨1点多的时候,实在累得不行了,我也钻进学生堆里,直接躺在地上就开始睡,油布里很闷,怕把孩子们闷着,我不时地醒过来让他们透气。腰酸背痛折腾了一宿。  快天亮的时候特别冷,居然下起雨,地上全湿透了,没办法坐,大家就那么站着,站了一整天,雨还是没停。冷!累!不过居然没觉得饿。雨要停的时候,一个学生给我递了个沙琪玛,(我)十分感激,没吃,好好地存了起来,下午的时候分给了几个虚弱的女生。  2008年5月14日  听说震中在映秀;听说映秀已经是平地了;听说映秀中学的教学楼塌完了;听说死了好多人。  忽然反应过来,牛哥(牛哥是付老师的男友,和付老师感情颇好)在映秀中学,不知情况怎样?付妹在北校区,不知她是否已经得知这情况,还有她弟弟也在映中读书,父母在山上老房子里……我不敢多想,只想,她一定担心死了。  几天后我有机会回了趟北校区,碰到了付妹,她穿件草绿色的棉衣,抱了一大包学生的课本,刚从摇摇欲坠的教学楼里冲出来。那天阳光很好,迎着风,有几缕发丝从她额前滑过。(她)没有表情,但眸子依然清澈。听说,从12号到今天她一直和学生在一起,得知震中在映秀的时候,她正在帮孩子们搭帐篷,她只“哦”了一声,然后继续抬起一块与她的体型极不相称的巨大木板。  (老天犹怜,多日后得知她全家都好,只是家中老房子成了一片瓦砾,但那已经不重要了。)  2008年5月16日  我们的孩子们,(我)从来没发现他们这么懂事过。初一的他们平时总是气得老师们无言。但,就是那天(我)突然发现他们一夜长大了。在最困难的那两天,一块饼干他们都会20多个人分着吃(绝没有夸张)!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找水,找食物,打扫卫生,搭帐篷……几乎所有学生都主动将自己食物贡献到班上统一分配,这些食物包括半个面包、一袋饼干、一袋豆腐干、几粒花生……  2008年5月18日  陈远涛是淘气到没办法的那种小男生。  我们的26个孩子挤在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小帐篷里睡觉,我找了个椅子坐在帐篷门口打起盹儿。凌晨3点多,被冷醒了(实际上根本没睡着),下雨了。帐篷有好几处漏雨。其他同学都睡得很香。有个小小的身影悄悄爬起来,冒着雨,在黑夜里和我们一起将油布盖在帐篷上。风很大了,一盖上,油纸就被风吹走了。他很机灵,跑到远处去找了几个砖块和木板压在上面,11岁的孩子,就那样在黑夜里来回穿梭。陆续又有几个同学醒了,加入了他的行列。但风太大了,过不了一小时,油布又被吹翻,(大家)又起来搭油布,找砖头,找木板。每次都能看见那个小小的“淘气”的身影。  5月的夜晚,很冷。但我们在一起……  人性的光芒  四川,因土地肥沃、特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在多数四川人潜意识里,灾难与天府向来遥不可及。然而,一切都改变了!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地魔发淫威,天府成地狱,钢筋水泥吞噬了无数同胞生命……  点燃生命之光  5月12日,汶川县城正午的阳光格外灿烂。窗外,各色鲜花尽情绽放。街上,车水马龙,忙于生计的人们来回奔波……忙碌与和谐构成了这座深居大山、欣欣向荣小县城的主旋律。谁也不会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正悄悄地潜入这座和谐美好的县城。威州中学一如既往地敲响上课预备铃,各教学班任课教师也一如既往地向教学楼走去。突然,伴随着核爆炸般的巨响,教学楼上下颠簸,坚实的水泥地面顿时如同一石激起的层层波浪剧烈震动。房前屋后,砖头、玻璃碎片、水泥块大雨滂沱般地砸向惊恐万状的师生。在场的任课老师立即配合值日教师,指挥慌乱中不知所措的学生紧凑而有序地下楼并奔向操场。  地震持续的几十秒内,大地痉挛,地雷阵阵,粉尘漫天,遮天蔽日,四周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粉尘侵入鼻腔口腔,混成泥浆,仿佛世界末日降临。半分钟后,浓烟散去,灰白色的雾霭中,仅仅留下一片神秘、恐怖的战场: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住宿楼楼体倾斜,墙体被挤酥,几千名师生头上、脸上、衣服上都凝上了一层厚重的灰色粉尘。  学校被毁!家园被毁!梦想被毁!汶川县城犹如大力士赫拉克利特复活而奋力搏斗后留下的战场,留下绯红的血色和浓密的悲哀。  学校的操场内挤满了学生、老师、家属和避难的市民。整个操场乱作一锅稀粥。这时的威州中学立即启动了“威州中学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各中层干部第一时间赶到操场——  德育处主任张戈斜扣衬衣扣子,通过哨声指挥、安定学生。  副校长龙绍明戴着一副女式学生近视眼镜,手握半导体话筒,嘶哑着喉咙高呼:“各班同学,按升旗仪式队形站好!”  工会副主席曾茂蓉反穿着衣服,分不清正反面和前后领口,一直把守在操场出口疏散学生。  校长周秀华满脸尘土、满口泥沙,脚踩一双破旧棉拖鞋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  地震时的他们如此狼狈,但由于应急预案启动及时,领导班子指挥得当,威州中学创造了全校3000多名师生及家属无一人伤亡的奇迹!  因岷江上游被堵,汶川岷江河道断流,威州中学毗邻岷江,洪水随时可能到来。为确保师生安全,学校领导班子组织全校教师带领学生向姜维城山开进。等到最后一名学生上山后,龙绍明副校长却没有上山。他拉着爱人刘军老师的手,两夫妇红着双眼、泪流满面,不顾身前身后砸下的砖头,迎着尚未散尽的粉尘向着女儿就读的威州小学一路呼喊飞奔……  是啊!灾难来临,首先考虑学生。先保护学生后抢救家人的老师又何止他们夫妇?危难时刻,为人父母、子女、妻子、丈夫、老师乃至干部的多重身份,令他们往往难作选择——一头连着亲情,一头肩负着对学生的安全职责,选择哪一头都可能留下一生的愧疚!这就是威州中学的领导!这就是威州中学的老师!  待到岷江河险情排除后,全校师生撤回学校。

媒体关注与评论

  2008.5.12 15:30  不知什么原因,老师开始组织大家向公路上转移。心情开始平复,长长的队伍向公路上开进。吵闹的人群开始安静下来,一转身,看到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正手牵手走来,满是灰的脸上挂着两道清晰的泪痕,眼神惊恐无助,紧紧攥着的手上传来的温度成了他们最大的依靠。一位母亲突然从后面冲上来,找到自己孩子后,紧紧拥在怀里,放声大哭,击溃所有人的心理防线。大家纷纷别过了头,使劲揉了揉眼,把眼泪硬压回心里。我,不想被打倒……在自己即将宣告成人的这一天!……  ——廖莹 汶川威州中学高二(二)班  2008年5月12日 晚7点  天开始下雨。学校考虑到女生体弱,我们找来一张大油绸,用绳子把油绸的四个角都绑在树上,然后把高三、初三的女生全部安排在所谓的雨篷里……而男生却只能在雨里躺着……  看着外面淋雨的男生,很多女生于心不忍,离开篷里,出来和男生一起谈心。在一次次的清查后,所有女生都被叫回篷里休息。然而她们在走前都做了同一个动作:脱下自己的外衣,披在男生的身上。包括我的女儿。……  ——王俊蓉 威州中学教师


编辑推荐

  大地震来袭时,除了大地震颤、黄烟蒙天还会有什么?除了断水断电、缺衣少食还会有什么?除了焦虑不已、惊恐万千还会有什么?让他们来告诉你。  2008.5.12 15:30  ……  不知什么原因,老师开始组织大家向公路上转移。心情开始平复,长长的队伍向公路上开进。吵闹的人群开始安静下来,一转身,看到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正手牵手走来,满是灰的脸上挂着两道清晰的泪痕,眼神惊恐无助,紧紧攥着的手上传来的温度成了他们最大的依靠。一位母亲突然从后面冲上来,找到自己孩子后,紧紧拥在怀里,放声大哭,击溃所有人的心理防线。大家纷纷别过了头,使劲揉了揉眼,把眼泪硬压回心里。我,不想被打倒……在自己即将宣告成人的这一天!  ……  ——廖莹 汶川威州中学高二(二)班  2008年5月12日 晚7点  ……  天开始下雨。学校考虑到女生体弱,我们找来一张大油绸,用绳子把油绸的四个角都绑在树上,然后把高三、初三的女生全部安排在所谓的雨篷里……而男生却只能在雨里躺着……  看着外面淋雨的男生,很多女生于心不忍,离开篷里,出来和男生一起谈心。在一次次的清查后,所有女生都被叫回篷里休息。然而她们在走前都做了同一个动作:脱下自己的外衣,披在男生的身上。包括我的女儿。  ……  ——王俊蓉 威州中学教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汶川记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