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阴阳五行数学与中医辨证论治现代化

孟凯韬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孟凯韬  

页数:

439  

Tag标签:

无  

前言

  阴阳五行数学发端于阴阳五行学说。自从作者1993年写成《阴阳五行的数学理论》,得到数学泰斗苏步青先生和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的鼓励和支持,迄今已16年。其自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2004年10月作为独立课题列入国家“973”计划以来,作者先后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哲理数学概论》、《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和《哲理数学概论》(修订版),还研制了“基于阴阳五行数学的中医应用软件”。《阴阳五行数学与中医辨证论治现代化》是《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的续篇。  《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的出版,标志着“阴阳五行数学”作为“哲理数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得以建立。从《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到《阴阳五行数学与中医辨证论治现代化》,标志着阴阳五行数学的研究向前迈出三大步:第一步,与中医基础理论相结合,可以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圆满的数学诠释;第二步,与应用相结合,推出“阴阳五行生理公式”,揭示出人体生理活动的普遍规律,由之既可以从逻辑检验的角度对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严格的数学论证,又可由“既病”推断“未病”和推导处方(包括反推出中医经典处方);第三步,与计算机相结合,可以利用计算机由“既病”推断“未病”和推导处方。这样一来,不仅对中医学赋予现代科学特征,使之有可能跻身现代科学行列,而且为中医辨证论治规范化和现代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内容概要

阴阳五行数学是哲理数学的分支学科。本书论及阴阳五行数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特别是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其中的数十个定理是根据从阴阳五行的特征抽象出的3个公理严格推导出来的。这些定理破解了中医界几千年悬而未解的理论之谜。由其中一些定理所推出的阴阳五行生理和病理公式揭示出入体生理和病理活动的普遍规律。由之不仅可以对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严格的数学论证,从而从逻辑检验的角度证明中医治疗方法的科学性或对不完善者揭示出完善的途径;而且可以反推出中医经典处方并判断其是否完善和对不完善者揭示出完善的途径,从而为中医的创新开辟一条道路。这种用公式推导处方的方法将东方的整体思维与西方的分析思维相结合,将中医的理、法、方、药熔于一炉,不仅使中医变得容易理解,而且可以和计算机结合,使辨证论治规范化和现代化成为可能,使中医学有可能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特征的科学。书中列举反推经典处方的实例100个,涉及经典处方109则。 本书适合中医、哲学和数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和教师阅读,也适合中医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孟凯韬,教授,西北大学哲理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43年12月生于陕西省周至县。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孟凯韬从15岁时起有所发明创造,从1970年起独立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当时国家财政部拨给科研经费1万元)。其科学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得到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和数学泰斗苏步青先生等著名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肯定和支持;21世纪又得到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关注和大力支持;2003~2006年还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聘任为中医药重大研究计划终审专家组成员和重大研究计划评估专家组成员。
  孟凯韬从1978年迄今已出版8本著作。其中,1978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农业实用图算》(24万字),新华社曾向国内报道,且于1980年获得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9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维数学弓I论》(18万字)首次提出“思维数学”,新华社曾向国外报道;1999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哲理数学基础》(52万字)首次提出“哲理数学”,并于2004年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哲理数学概论》(57万字)进一步完善哲理数学;200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41万字)建立哲理数学的分支学科“阴阳五行数学”;200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哲理数学概论(修订版)》(64万字)更进一步完善哲理数学。
除了著书立说以外,孟凯韬还曾做出“世界通用区时及地方时钟表”、“中国标准时及地方时钟表”等9项发明创造,获得中国专利。此外,还曾发表关于科学治国及其方略、科技评价体制改革、反对学术腐败、人才成长规律和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其中有些入选《世界学术文库》、《中国当代思想文库》、《中国科技发展精典文库》、《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理论前沿的思索》、《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等十多种理论文集。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阴阳五行数学的基本理论 §1 阴阳五行学说所体现的公理 §2 阴阳之间的数量关系 §3 五行本质的新认识 §4 五行之间的数量关系 §5 阴阳五行数学的符号体系第2章 揭示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普遍规律的公式——阴阳五行生理和病理公式 §1 阴阳五行生理公式 §2 阴阳五行病理公式 §3 阴阳五行病理的相关性与相反性第3章 中医辨证论治及其基础环节——“既病”的诊断 §1 辨证论治的概念 §2 辨证的方法 §3 辨证论治的内容和步骤 §4 “既病”的定位 §5 “既病”的定性第4章 中医辨证论治的中间和关键环节——由“既病”推断“未病” §1 引言 §2 病证的变化及转化 §3 由“肝(胆)阳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4 由“肝(胆)湿”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5 由“肝火(胆热)”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6 由“肝(胆)阴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7 由“心(小肠)阳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8 由“心(小肠)湿”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9 由“心火(小肠热)”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0 由“心(小肠)阴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1 由“脾(胃)阳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2 由“脾(胃)湿”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3 由“脾火(胃热)”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4 由“脾(胃)阴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5 由“肺(大肠)阳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6 由“肺(大肠)湿”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7 由“肺火(大肠热)”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8 由“肺(大肠)阴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一 §19 由“肾(膀胱)阳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一 §20 由川肾(膀胱)湿”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一 §21 由“肾火(膀胱热)”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22 由“肾(膀胱)阴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23 既病涉及一个脏器的两个或三个证的未病推断 §24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两个证的未病推断 §25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三个证的未病推断 §26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四个证的未病推断 §27 既病涉及三个脏器的未病推断 §28 既病涉及四个脏器的未病推断第5章 以助阳、滋阴、祛湿、泻火(热)加以规范的 中药归经分类 §1 归肝经之药 §2 归胆经之药 §3 归心经之药 §4 归小肠经之药 §5 归脾经之药 §6 归胃经之药 §7 归肺经之药 §8 归大肠经之药 §9 归肾经之药 §10 归膀胱经之药第6章 中医辨证论治的最后环节——根据诊断和推断结果选药组方 §1 用公式推导处方的可行性 §2 既病涉及一个脏器的一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3 既病涉及一个脏器、两个或三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4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两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5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三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6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四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7 既病涉及三个脏器、三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8 既病涉及四个脏器、四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第7章 人一机结合的中医辨证论治现代化 §1 由既病推断未病和推导处方的软件的设计思想 §2 只有一个证的疾病的未病推断和处方推导 §3 具有多个证的疾病的未病推断和处方推导参考文献汉英对照关键词索引

章节摘录

  第1章 阴阳五行数学的基本理论  §1 阴阳五行学说所体现的公理  中医以五脏为核心,根据五脏的生理机制及五行之间的助长和制约关系,在它们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即认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又根据其它脏器及身体其它部分与五脏的生理联系,将其也纳入五行的框架,从而将人体分为五个子系统,而以五行代表之。人体就整体而言,包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方面;五个子系统两两之间由于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各构成一个小整体。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分别研究大整体和五个“小整体”相对立的两方面的平衡问题。  阴阳是对一个整体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或两种基本属性的抽象概括,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的唯物辩证法。它不仅包含西方的唯物辩证法,而且较之高出一筹。阴阳学说具有六大要义,即阴阳的共存、对立、互根、消长、平衡和转化。西方的唯物辩证法只讲对立性,而不讲互根性和平衡性。然而,互根和平衡是和谐的基础,因此,阴阳学说实际上是一种和谐化的辩证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阴阳五行数学与中医辨证论治现代化 PDF格式下载



建议和本书配套的诊断软件也尽快开发出来,配套销售。亟亟。


所谓模糊,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智商认识。那么跟随孟教授看看吧。


入手人生卜卦


第一、第二章其简洁严谨的美与中庸和谐的美的统一这是中医难以做得这样好的,以后章节的应用示范也很值得借鉴学习。


首先,作者的理论基础是对传统阴阳五行的一个抽象。主要的思想如阴阳消长,五行生克,五行的数量关系,季节天候对五行的影响等都用数学模型包含在里边了。在该理论系统大致有效,且分析的人不犯错误的情况下,应该是能获得大于50%的准确率。
但是,很明显,这个模型太简单化了。采用阴阳五行分析影响最大的著作莫过于《滴天髓》。君不见《滴天髓》问世这么多年了,非但没有简化格局分析派浩如烟海的格局口诀,反而加大了分析的难度,致使若干号称大师级的学习者的争议。
从世界模型上来讲,完全的线性地阴阳消涨是明显不符合复杂的世界。世界上有无数的突发事件,异常事件是根本无法准确预知的。古人为其总结出了其中的一些规律,但是定量分析这些规律所要做的工作,作者的功课还远远未到。
举例来说,跟阴阳五行密切相关的是历法。比如节气,时辰等等。更不用提复杂一些的超气接神,哪怕是更有规律的四位旬空和四大空亡等,是不能不加以考虑的。天时之外还有地理。
奇门遁甲有八门九星六仪三奇,六壬有四课三传,金口诀有地分月将贵神人元。即使流传最广的四柱和六爻也不是作者过于简化的模型所能模拟的。同样,作为中医,作为小宇宙的人体,岂是简单模型所能够简单地模拟出来的?
建议作者继续深入研究,找出更多的规律。量化是一种好的分析方法,问题太复杂了采取近似化的方法也是好的方法。从目前的模型水平来看,个人觉得还远远达不到能够在中医中实际应用的程度。


印刷不感恭维,页码位置单双页错置。

粗粗读过,开阔一下思路。呵呵。


有意思的也只有18页左右,随后的几百页全是中草药药理大荟萃。卖个20元左右我看合适,可是它却标了67元。
即使在前18页,也有故意玩弄数学符号的嫌疑,干吗要把简单的道理说得那么复杂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