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河北文学通史

王长华 主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王长华 主编  

页数:

3185  

Tag标签:

无  

前言

为便于研究,我们这里所指称的燕赵区域总体包括现今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大致相当于华北平原与燕山南北麓,不仅包括战国时期燕、赵两国的疆域,而且也包括存在其间的古中山国、代国和邢国等地。燕赵区域内特定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连绵不断的战争、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导致了燕赵文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燕赵文化的主体是华北平原的汉族旱地农耕文化,同时也体现了少数民族的草原文化与汉族农耕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特征。燕赵文化虽然与相邻的三晋、关中、中原、齐鲁各区域文化多有交叉和重叠,但它却更具北方文化的典型特征。就燕赵文化的气质特性而言,人们多认同它的慷慨悲歌和任气豪侠,这一特征虽非燕赵区域所独有,但无疑它在该地表现得更为典型,它形成和成熟于战国时期,其后绵延两千余年,成为燕赵区域悠久而稳定的文化传统。就燕赵文化的构成和发展机理而言,有学者认为,兼收并蓄而自成一家乃其重要特征。这既与燕赵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多元构成等因素息息相关,又与燕赵地区的先贤今哲洞烛社会发展先机,并以海纳百川的心胸和气魄,对各家各派思想成果择善而从、整合提炼关系至密。这样的看法对于我们认识和思考燕赵文化无疑颇多启示。不过,在尚未对燕赵文化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之前,我们还不能对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妄加评说。

内容概要

  中国幅员辽阔,每一地区有每一地区的风俗和文化,也同样有每一地区的个性鲜明的文学。《河北文学通史(套装共7册)》作为一部区域文学史著作,用200多万字的篇幅深入浅出地记述和描绘了中国大地上的一个重要区域——河北文学近三千年的发生和发展,第一次细致全面地展示了拥有光荣文学传统的古燕赵区域内自上古神话产生到今天文学蓬勃发展的整个历程。书中既有对文学史发展轨迹的分类和具体描绘,又有对重要作家作品的深入分析与评介。  《河北文学通史(套装共7册)》既适合作为区域文学研究的参考教材,也适于中等文化水平以上的文学爱好者阅读、自学。

书籍目录

《河北文学通史(第一卷)》目录:总序导言:三千年燕赵大地的文学历程第一编 先秦河北文学绪论第一章 河北的上古神话第一节 女娲补天第二节 炎黄阪泉之战第三节 大禹治水第四节 神话的永恒魅力与价值第二章 河北的上古诗歌第一节 热烈的爱情相思诗第二节 哀怨的婚姻诗第三节 其他真诚的生活咏歌第三章 以《萄子》为代表的河北散文第一节 荀子的生平与活动第二节 荀子的学说与思想第三节 《荀子》——诸子散文之典范第四节 独特的韵文成就第四章 慨而慷——《易水歌》第一节 荆轲与《易水歌》第二节 慷慨悲壮的千古绝唱第二编 秦汉河北文学第三编 魏晋河北文学第四编 北朝河北文学第五编 唐代河北文学参考文献《河北文学通史(第二卷·上)》目录:第一编 宋代河北文学绪论第一章 刘筠与宋代河北诗歌创作第一节 宋代河北诗歌创作概况第二节 宋白与李防、李至的诗歌创作第三节 刘筠及河北西昆诗人的创作第四节 刘挚、刘跛父子的诗歌创作第五节 王安中、李若水的诗歌创作第二章 柳开与宋代河北散文创作第一节 宋代河北散文创作概况·第二节 柳开与宋初文风革新第三节 刘挚、刘跂的散文创作第四节 王安中、李若水的散文创作第三章 赵令畤与宋代河北词创作第一节 宋代河北词创作概况第二节 赵令畸的词创作第三节 王安中的词创作第四章 宋代文学咏河北第一节 宋代诗人歌咏河北自然山川第二节 宋代诗人凭吊河北名胜古迹第三节 宋代诗人咏叹大名与三关第二编 辽、金、元代河北文学绪论……《河北文学通史(第二卷·下)》目录:第三编 明代河北文学绪论第一章 明代河北诗词创作第一节 李延兴、石珤等明代前期诗人第二节 明代中期杨继盛等政治人物的诗作第三节 明代中期刘乾等传统文人的诗歌第四节 明代后期赵南星等人的“诗史”写作第二章 明代河北散文创作第一节 马中锡等明代前期散文作者第二节 杨继盛等明代中期散文作者第三节 明代后期赵南星等人的经世之文第四节 时代后期范景文等人的写景纪事之文第三章 明代河北的散曲和杂剧第四章 明代客籍作家在河北的创作第四编 清代河北文学绪论第一章 顺康雍时期的河北诗歌第一节 “河朔诗派”及其河北籍友人诗歌创作第二节 正定梁氏家族及其河北籍友人诗歌创作第三节 任丘边氏家族及其河北籍友人诗歌创作第二章 乾隆至鸦片战争时期的河北诗歌第一节 翁方纲的肌理诗说及其诗歌第二节 抒写性灵、酝酿深厚的纪昀诗第三节 朱筠、朱硅与乾隆时期的河北诗坛……《河北文学通史(第三卷·上)》目录:前言第一编 清末民初时期的河北文学(1894~1919年)第一章 现代的萌动第一节 近代报刊的兴起与散文文体的新变第二节 民族危机的创痛与传统诗歌的新声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创立与南开新剧的兴盛第四节 剧坛花部的崛起与河北戏曲的繁荣第二章 严复第一节 翻译《天演论》:传统古文的一次突围第二节 报刊政论:近代“文界革命”之先声第三章 李叔同第一节 诗词创作第二节 诗词创作的思想内容第四章 成兆才第一节 对评剧形成和发展的贡献第二节 评剧创作的艺术特色第二编 “五四”时期的河北文学(1919~1927年)第一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第一节 河北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第二节 文学社团和报刊的涌起第三节 现代小说的初创第四节 现代新诗创作的繁荣第五节 通俗文学的发展……《河北文学通史(第三卷·下)》目录:第四编 20世纪40年代的河北文学(1937~1949年)第一章 文学创作概况第一节 小说创作第二节 诗歌创作第三节 散文、报告文学创作第四节 戏剧创作第二章 不同区域的小说创作第一节 王林与冀中的小说创作第二节 管桦与冀东的小说创作第三节 康濯、俞林与冀西的小说创作第四节 冀东南的小说创作第五节赵树理的小说创作第三章 孙犁第一节 小说创作第二节 散文创作第三节 诗歌创作第四章 “延安作家群”的小说创作第一节 孔厥、袁静的小说创作第二节 邵子南等的小说创作第三节 曾克等的小说创作第四节 丁玲的小说创作第五章 “晋察冀诗人群”的创作……《河北文学通史(第六卷)》《河北文学通史(第七卷)》

章节摘录

1939年7月7日,抗敌剧社、战斗剧社、西战团和抗大文工团等在灵寿县组织了晋察冀戏剧界抗敌协会,提出了戏剧运动“战斗化、现实化、大众化”的口号。1939年11月在河北唐县庆祝晋察冀军区成立两周年,边区的主要戏剧团体举行了会演。抗敌剧社演出了《我们的乡村》、《两年间》,战斗剧社演出了《警惕》,冲锋剧社演出了《回到祖国的怀抱》,七月剧社演出了《放哨》等。会演后,各个剧社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涨。抗敌剧社创作了《当兵去》、《斗争三部曲》、《清明节》、《血的五月》、《往那里去》等20多个话剧作品;战斗剧社集体创作了《水灾》、《顺民》等话剧作品;西战团创作了《担架》、《烽火》、《抓汉奸》、《模范国民》、《父与子》、《动摇》等剧作。1940年11月,晋察冀边区举行了第一届艺术节,这次艺术节不仅展示了许多优秀作品,也涌现出一大批戏剧创作人才,如王林、丁里、邢野、王血波、胡可等。在艺术节上,华北联大文艺学院、联大文工团、西战团和抗敌剧社联合演出了根据高尔基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母亲》。1939年,冀中形势日益严峻,大多数剧社分组独立行动,经常是一边演出,一边准备转移。1942年5月,日军对冀中平原进行“五一大扫荡”,冀中根据地被分割成2000多个小块,处于敌人的包围和火力控制之下,成为敌占区。剧团被迫化整为零,分散活动,在深入敌占区的过程中,创作了大量短剧,如杜锋《党的孩子》,胡可《英雄末路》、《瞎了眼睛的人》等。同年冬,华北根据地得到新的发展,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引导下,华北地区的戏剧创作进入了丰收期。火线剧社是由几个剧社整合而成的创作演出团体,戏剧家崔嵬在此担任领导工作,胡苏、胡丹沸等创作人员也逐渐成长起来,创作了话剧《把眼光放远一点》和歌剧《王秀鸾》等优秀剧目。


编辑推荐

《河北文学通史(套装共7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河北文学通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