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总卷)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编  

页数:

1164  

字数:

1725000  

前言

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严重的水土流失,是生态恶化的集中反映,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加强水土流失防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了“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组织生态、环境、资源、法律、政策等方面的专家,对我国重点水土流失区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科学考察。在此基础上编写的《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全面评价了我国水土流失现状与发展趋势,总结了长期以来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成效与经验,梳理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这一成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产生的危害严重,影响深远。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使人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加剧江河湖库淤积和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不仅影响当前发展,而且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多种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不断完善,人为水土流失逐步得到控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环京津地区、珠江上游等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国家重点治理工程;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经过广大干部群众和水土保持工作者近60年的艰苦努力,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治理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进入江河的泥沙大幅度下降。通过开展水土保持,改善了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了水土资源,土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区域经济得到发展。同时,在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为今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概要

水土流失是我国主要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书全面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 本书可供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利用、区域管理和水利规划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总序总前言第一篇 现状与背景 第一章 自然概况 第二章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章 土壤侵蚀演变第二篇 防治成效与经验教训 第四章 水土保持发展历程 第五章 防治工作与成效 第六章 主要经验与问题第三篇 新时期水土保持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第七章 水土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八章 水土保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手段 第九章 水土保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 第十章 水土保持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长远大计参考文献第四篇 水土保持发展战略 第十一章 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第十二章 保护优先战略 第十三章 分区防治战略 第十四章 项目带动战略 第十五章 生态修复战略 第十六章 科技支撑战略第五篇 分区防治目标与措施配置 第十七章 西北黄土高原区 第十八章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 第十九章 东北黑土区 第二十章 北方土石山区 第二十一章 南方红壤区 第二十二章 北方农牧交错区 第二十三章 西南岩溶石漠化区第六篇 保障措施 第二十四章 完善法规政策 加强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章 加强统筹规划 实行多元化投入 第二十六章 依靠科技进步 提升防治水平 第二十七章 加强组织协调 做好管理服务 第二十八章 做好社会协调 强化宣传教育

章节摘录

插图:中国的主要山脉按走向分为4组:①近东西走向的山脉有三列,自北向南依次为天山阴山燕山山脉、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山脉、南岭山脉。②近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条,大致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和西部的几何分界线附近,自北而南为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等山脉。③北东-南西走向的山脉在中国东部非常典型,若干山脉明显组合成3列,西列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构成,东列北起长白山,经千山、鲁中山地到武夷山,外列主要是台湾山脉,向北与琉球群岛、日本诸岛等大陆边缘岛弧相连,此外,中国东南部的许多小型山脉,如雪峰山、十万大山、罗霄山、雁荡山等也属于本组。④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主要位于西部,如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喜马拉雅山的西段也是北西-南东走向,向东逐渐转为东西向,表现为向南突出的弧形山脉。山脉是相对隆起的狭长地带,山脉之间的地块因其新构造运动性质的差异,分别形成盆地、平原或高原。以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一线为界,中国西部以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为特征,东部则以山脉与盆地、平原或高原的网格状分布最为典型。在西部的北段(新疆、青海北部),山脉之间的菱形地块下沉形成巨型的内陆盆地,盆地长轴大致呈北西南东向或近东西向延伸。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自北而南,依次为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阿尔金山-祁连山、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布尔汗布达山。在西部的南段(西藏、青海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即从昆仑山以南到喜马拉雅山之间,虽然没有大型盆地,但山脉大致平行,岭谷相间排列,构建了青藏高原的主体,山脉之间的宽阔谷地中,常发育一系列的小型陷落盆地,形成众多的高原湖泊。东部地区,由近东西向山脉与北东-南西向或近南北向山脉相交叉,山脉之间形成长轴北东-南西向展布的矩形地块,这些地块或下沉为盆地、平原,或抬升为高原。在近南北向的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与北东-南西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由阴山、秦岭等近东西向山脉分割,形成4个大型地貌单元,自北而南依次为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与陕北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这4个区域在中生代和新生代初期都曾为大型的陆相盆地,新生代中后期,构造抬升为高原或相对下沉保持盆地的格局。其中内蒙古高原地区白垩纪至古近纪、新近纪以宽浅盆地为特征。


编辑推荐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总卷)(套装上下册)》可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订发展规划、提出决策的参考依据,也可供相关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总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