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论与实务研究

刘晓梅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刘晓梅  

页数:

246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开始把社会保障问题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社会保障发展进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最好时期。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从中国的现实与未来发展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新要求,而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空白点也在农村。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在农村先后建立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然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却一直是一个空白。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一个最重要、最迫切、最艰巨的任务。  恰逢此时,中日国际合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与日本政府的国际协力机构共同建立了开发调查项目——《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与管理规范调研合作项目》。这是中日政府首次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技术合作项目,历经2006-2009年整整3个年头。合作项目的成果得到了中国政府很高的评价,在我国最新出台的农村养老保险指导意见中,也借鉴了此项目的研究成果。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为4篇。第一篇为理论篇,阐述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理论,旨在提供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最基本理论基础。第二篇为国外经验篇,介绍和分析了瑞典、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启示。第三篇是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篇,阐述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并重点对2009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进行评析,对今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出建议。第四篇是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务篇,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的具体业务进行系统介绍和评价。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理论与实务研究》除了适合大专院校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阅读之外,也适合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地区从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干部和业务人员,以及对农村经济和三农问题感兴趣的人员阅读。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篇 理论篇 第1章 社会保障概述  1.1 社会保障的概念  1.2 社会保障的功能  1.3 社会保障的原则与基本特征  1.4 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社会养老保险概述  2.1 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念  2.2 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  2.3 社会养老保险的功能  参考文献 第3章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3.1 中国社会保障的诞生  3.2 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保障制度  3.3 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第二篇 国外经验篇 第4章 瑞典养老保险制度  4.1 瑞典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4.2 瑞典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4.3 瑞典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4.4 瑞典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4.5 瑞典养老保险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5章 德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5.1 德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产生的背景  5.2 德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脉络  5.3 德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况  5.4 德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5.5 德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效果及面临的问题  5.6 德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6章 英国养老保险制度  6.1 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历程  6.2 现行英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6.3 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6.4 英国养老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7章 美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7.1 美国农村的概况  7.2 美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7.3 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和启示  7.4 美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借鉴  参考文献 第8章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8.1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8.2 现行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8.3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8.4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  8.5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启示  参考文献第三篇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篇 第9章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9.1 改革开放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9.2 对改革开放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  9.3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重建  9.4 对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  参考文献 第10章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展开过程  10.1 民政部主管的老农保阶段(1978一1998年)  10.2 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主管的新农保探索阶段(1998-2008年)  10.3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主管的新农保实施阶段(2008年至今)  参考文献 第11章 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评价与展望.  11.1 新农保制度建立的背景  11.2 新农保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11.3 新农保的展望  参考文献第四篇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务篇 第12章 年金精算和年金财政决算  12.1 农村地区标准年金生命表的研制  12.2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额计算标准  参考文献 第13章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行政实施体制及人才培养  13.1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行政实施体制  13.2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才培养  13.3.农村养老保险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14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  14.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化概述  14.2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信息化  14.3 中国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程——金保工程  14.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信息化管理  14.5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化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15章 农村养老保险的普及宣传  15.1 新农保普及宣传的重要性  15.2 新农保普及宣传的现状及问题  15.3 新农保普及宣传的对策及建议  15.4 日本普及宣传的经验介绍  参考文献 第16章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运营  16.1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营的概况  16.2 农保基金管理与运营存在的问题  16.3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选择  16.4 建立市场化管理的基金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社会保障制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会受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使各国的社会保障的实践过程也各有特色,各显千秋。对社会保障定义的理解也自然有所差异。  英国主张的社会保障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全体公民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者死亡等风险而在收入上所遭受的损失,并借助社会公共服务于社会救济提高全民福利。这是一种福利性的社会保障概念,遵循普遍性原则构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所遵循的是特殊性原则,强调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认为社会保障即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是为因疾病、残障、老年等事故而不能参加市场竞争的个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旨在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使之重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美国将社会保障定义为社会安全网,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互助的基础上,避免公民因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等原因所造成的中断或丧失收入来源,并为公民提供结婚、生育、死亡带来的特殊开支以及抚养子女的家庭津贴的保障体系。新加坡则是建立中央公积金制度,通过个人积累,建立高效率的养老保险体系。  对社会保障含义的阐释最有权威性的机构之一是国际劳工组织。它在1952-1982年正式采取的规范化概念是社会通过一系列处置经济和社会灾害的公共措施为其成员提供保护,它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国家补助金、家属补助金、储蓄基金、雇主补充条款等方案组装而成。  在2001年第89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国际劳工组织进一步阐明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属于范围广泛的如基本社会服务投资,保护性劳动立法和维护劳工基本权利等社会政策的组成部分,并与之相互作用”,“社会保障日益被看成是发展过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目前社会保障措施包括社会救助方案、权益保障方案、社会保险以及公共和私人保险项目”①。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论与实务研究 PDF格式下载



买来备课用的,该书形成自己的研究系统,涉及面较全,有按时间顺序纵向梳理的内容,有横向对比的国外经验借鉴,适合相关专业本科生作为辅导书,也对做科研课题有一定帮助。还不错。


大致浏览了一下,感觉综述部分过长,缺少自己的东西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