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
2010-3
科学出版社
国家文物局 编
174
无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当前我国最大规模、首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2007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成立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各项工作。 根据国务院《通知》要求,本次文物普查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普查范围是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近4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复查。普查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主要任务是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发布规范和标准,组织培训和试点;第二阶段从2007年10月至20C)9年12月,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展开文物调查和信息数据登录工作;第三阶段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二阶段工作,全国2862个县域基本单元已全部启动了实地文物调查,全国实地文物调查启动率100%;其中2781个县域完成了实地文物调查,完成率97.1 7%。按照乡镇统计,全国408:39个乡镇中,已有40838个乡镇启动了实地文物调查,其中40655个已经完成。启动率为100%,完成率为99.5 5%,实地文物调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充分展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009年取得的成果,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全国新发现的近5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遴选了165项重要发现,汇编成《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本书按照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等六大文物类别的体例进行编排。书中收录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既突出了地方特色,如陕西的古遗址,福建的古建筑,北京、广东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还有具有民族特征的少数民族村寨等;又综合考虑了各类型文化遗产所占的比例,强调文化遗产类型齐全,特别是对工业遗产、乡土建筑、20世纪遗产等新增文化遗产类型,以及水下文物普查、遥感技术在普查的应用等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古遗址 北京门头沟京西古道 河北崇礼大水沟邓槽沟梁遗址 河北蔚县南台弥勒院遗址 山西右玉大堡堡址 内蒙古通辽中哈嘎古城址 辽宁宽句青山沟小城子山城 江西吉安富滩古代关隘 江西进贤白崖山红石场遗址 河南郑州峡窝镇石咀遗址 河南荥阳西张村遗址 湖北五峰古茶道 湖南宜章湘粤古道 广东阳山杜步石围城 广西平南登塘西汉炼铁遗址六穴岭炼铁炉 海南沉船遗址 四川自贡盐运水道 云南鹤庆茶马古道 西藏朗县金东乡造纸厂遗址 陕西宝鸡桥镇遗址 陕西周至北留商代遗址 陕西安康汉王坪遗址 陕西镇坪古盐道遗址 青海祁连羊胸沟口古城址 青海治多贡萨寺遗址 新疆哈密托呼其佛寺遗址 新疆哈密阿克吐木休克烽燧遗址古墓葬 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石板墓群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壁画墓 辽宁新宾石盖墓 山东荣成石墓群 山东邹城石棚墓 河南焦作北宋壁画墓 湖北长阳丁母覃氏墓 四川内江赵贞吉墓 四川邛崃张升高墓 贵州凯里苗族古墓群 陕西宁强古代羌人石板墓 甘肃成县王公林氏墓碑 青海乌兰唐代壁画墓 宁夏泾源墓葬 新疆墓葬遗址遥感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