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急危重症护理学

佘金文,周理云 科学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佘金文,周理云 科学出版社 (2013-01出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第二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第二章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第一节 院前急救概述第二节 院前急救中的护理工作第三章 急诊科的管理与护理第一节 急诊科的工作任务和设施第二节 急诊科的管理要求第三节 急诊病人的观察分诊第四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的发展史第三节 心肺脑复苏术第五章 创伤患者的护理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多发伤第三节 复合伤第六章 急性中毒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第一节 急性中毒概述第二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护理第三节 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护理第四节 镇静催眠药中毒病人的护理第五节 乙醇中毒病人的护理第七章 理化因素伤病的抢救与护理第一节 中暑第二节 淹溺第三节 触电第八章 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第一节 窒息患者的护理第二节 抽搐患者的护理第三节 晕厥患者的护理第四节 出血患者的护理第九章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工作第一节 ICU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ICU的设置与要求第三节 ICU的管理第十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第三节 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第十一章 重要脏器功能监测及护理第一节 循环功能监测及护理第二节 呼吸功能监测及护理第三节 肾功能监测及护理第四节 脑功能监测及护理第十二章 常用急救技术第一节 环甲膜穿刺术第二节 气管插管术第三节 气管切开置管术第四节 动静脉穿刺置管术第五节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与搬运实训指导实训一 心肺复苏术实训二 常用监测技术实训三 气管插管术实训四 止血、包扎《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章节摘录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急危重症护理学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并伴随着急诊医学和危重病医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学科,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抢救伤病人、治疗危重病人、降低各种灾难事故的死亡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三十年来,随着急诊医学和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及社会需要的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护理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护理学的进步。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研究的范畴(一)院前急救院前急救(pre-hospitalcare)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呼救、现场初步复苏、途中监护和安全运送。院前急救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为进一步诊治打下基础。首先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恢复基础生命体征,再根据病情和现有条件采取输液、止血、止痛、包扎、固定、解毒等措施,借助通讯联络工具向急救中心呼救并通报病人的病情。在转运途中连续监护和救治,为病人继续治疗赢得时间。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做好急救知识和初步急救技能的普及工作,提高大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使在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能首先给病人实施必要的初步急救。科学的管理体系,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急救通讯、调度、指挥系统的不断完善,将使院外救护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二)医院急诊救护医院急诊科(emergencydepartment)是接收、处理日常急诊就诊,及对院外转送的急诊危重病人进行院内救治的重要场所。急诊科应有完善的急救仪器与设备。急诊救护人员需经过专门而系统的培训,掌握精湛的急救技术和多学科知识,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并熟悉相关的法律和卫生法规。急诊科抢救往往是团队性工作,需要多名医务人员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来完成。经过急诊科救治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急诊手术、入院治疗、重症监护治疗、急诊留观或离院等处理。医院急诊救护是院前救护的延续,是EMSS中最重要而又复杂的中心环节。急诊科要建立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以利于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此外,要承担灾害、事故的急救工作。当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发生时,医护人员应尽最大的努力,前往急救现场参加有组织的外援救护活动。急诊科要成立急救领导小组,遇有重大抢救任务时负责指挥与协调急救工作,以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救护目标。(三)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是以救治急危重症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组织形式,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重要部分,也是收治危重病人的主要场所之一。ICU的管理特点是强化与集中,工作实质是脏器功能支持和原发病控制,即集中训练有素的医生和护士,集中最先进的医疗监测和治疗设备,集中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病人,对他们进行持续、准确、强有力的动态监测,并对生命器官功能进行紧急或延续性支持治疗。ICU包括专科ICU与综合性ICU。专科ICU是在专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ICU,收治本专科的危重病人,如心血管内科的CCU、呼吸内科的RICU、急诊科的EICU、麻醉科的PACU。还有一些专业性更强的ICU,如血液、新生儿、烧伤、颅脑外科等的ICU。当原发病、专科问题成为病人的主要问题时,病人在这里能得到最合理、最恰当的治疗和护理。综合性ICU由医院直接领导,是医院的独立科室,其收治对象不分专科,以处理多脏器功能损害、均衡生命支持为主要工作内容,使危重病人得到全面的加强治疗和护理。进入ICU的病人不仅其病理生理问题需要得到密切监测,与生理疾病密切相关的心理、社会、环境和家庭问题也需要得到精心的关护。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对病人的身心及社会、家庭背景作全面评估,收集完整的健康资料,掌握病情的发展和预后,才能获得良好的救治效果,达到挽救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四)急危重症护理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对急危重症护士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继续教育是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急危重症护士的综合救护能力,是保证急救护理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要注重培养急危重症护士综合各学科专业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判断、敏锐反应的专业品质。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培养是我国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趋势,为适应国际急救护理发展的新形势,首先需建立统一的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管理体制,做到评估标准化、培训基地化和上岗持证化。护理科研包括理论的探讨、护理实践的提高和改进,并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急危重症护理科研是急危重症护理学发展的支撑点和生命力延续的要素。应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在急危重症护理实践中开展以科学为依据的循证护理。对常见的护理难题进行研究,提出新观点,进一步完善急危重症护理的理论体系。使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为提高急救水平,发展我国急救事业做出努力。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史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南丁格尔的年代。1854~1856年英、俄、土耳其在克里米亚交战。战争开始时,英军的医疗救护条件非常低劣,伤员死亡率高达42%。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奔赴前线开拓战地护理工作,伤员死亡率迅速下降至2%,这充分说明了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在抢救危重病人中的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由于心电示波装置、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等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理论与实践的逐渐深化,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设备的集中使用,促进了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20世纪70年代,国外一些国家开始组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训练各行各业的人员作为二线急救组织成员,重视现场抢救,重视急救护理教育。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联邦德国召开的国际红十字会参与的一次医疗会议,提出了急救事业国际化、国际互助和标准化的方针,要求急救车装备必要的仪器,国际统一紧急呼救电话及交流急救经验等。美国于1959年开始实施急救医疗,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法案》,1976年完成了立法程序,形成了全国急救医疗网。之后,美国又相继建立了院前急救、途中救护和重症监护体系。我国的护理急救事业也经历了从简单到逐步完善形成新学科的发展过程。在早期只是将危重病人集中在靠近护士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护士观察与护理;对外科手术后的病人,也只是先送到术后复苏室,清醒后再转入病房:进入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急救医学也开始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80年,国务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北京等10个城市参加的急救工作会议。会后,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意见》的文件,指出了急救医学在国家建设和保障人民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并明确了其性质、任务和建立健全急救站和医院急救科(室)的具体规定。1983年国家卫生部又颁发了《城市医院急救科(室)建立方案》,明确提出城市综合性医院必须成立急诊科(室)。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并颁布实施。1986年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急救医学学术讨论会,正式成立了“急救医学专科学会”。1989年世界危重病急救医学学会接纳我国为该会会员,从此,我国急救医学组织跨进了国际专业组织的行列。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急救医学从组织机构、设施建设、队伍建设、设备装置及业务学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建立了急救医疗中心,小城市和县镇也基本建立了急救医疗站,全国县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和部分专科医院都设置了急诊科(室),并建立了ICU、CCU等重症监护病房,形成了急救中心―急救站(所)―急诊科(室)相结合的急救医疗网络;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和县级、镇都已经基本开通了“120”急救呼救电话专线,急救医疗的社会化、专业化、家庭化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三、在护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急危重症护理学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对急危重症病人实施急救和特别监护的一门科学。它既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急诊医学和危重病医学的组成部分。在护理大专和本科教育中,它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危重症护理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救护急危重症病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节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一)思想素质要求高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异常艰辛,在许多情况下需要牺牲个人利益,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急危重症护士,首先应具备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在抢救过程中需要有不怕脏累、不怕危险的精神;在抢救灾害性伤病员时,还需要有献身精神。(二)知识、技能要求高急危重症护理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的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护理人员在判断病情和制订计划时必须具备扎实、广泛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各专科疾病救治的实践经验,要求掌握在不同情况、不同环境下的准确到位的技术,还需要掌握现代化设备、仪器的使用,尤其是在特殊环境下的应用。基本功训练是提高急危重护理人员素质的基本环节。二、学习要求(一)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急危重症护士要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和实践,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抢救病人生命,保证抢救工作的质量。(二)掌握急救技术和急救技能要刻苦学习急救知识,勤学苦练急救技术,以具备扎实的业务素质;在工作中正确、敏捷操作以赢得救治生命的时间。(三)熟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急危重症工作跨度大,急危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在分诊及护理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熟悉内、外、妇、儿等多学科护理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还要善于将基础理论与学过的各专科知识相互联系、融会贯通,以便全面地判断病情,更迅速地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四)培养管理能力急危重症护理中管理非常重要,能否排除抢救护理的各种障碍,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抢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管理能力的培养对护士同样重要。1.急危重症护理的概念。2.急危重症护理学研究的范畴。3.急危重症护理学起源的年代。第二章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国道上一大型货车突然完全失控,在撞到中心隔离墩后驶向对向车道,与一满载乘客的中巴车迎面相撞,并双双坠入路基下3米的水塘,部分乘客被抛出车窗外而落水。讨论分析:1.附近村民目睹了车祸经过,应如何紧急呼救?2.医疗救护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应立即进行哪些方面的评估?如何快速判断危重伤病员的情况?3.现场救护中需遵循哪些原则?4.试述现场检伤分类的方法及其意义?5.一伤员被从水中救起后不省人事,检查无呼吸、颈动脉搏动消失,应如何施救?怎样判断施救效果?6.一伤员头颈部受伤,颈后疼痛、活动受限,躯体被卡在形变的车座之前,在救出该伤员的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什么问题?如何正确搬运此类伤病员?7.试述重伤病员在转运途中的救护要点。院前急救(prehospitalcare),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和途中救护的统称,即病人进入医院前实施的医疗救护。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它改变了过去那种医生在医院里等病人上门的传统急救医疗模式,而是迅速地把医疗救护送到急、危、重症病人的身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病人的“无治疗期”,即从病人发病至获得治疗为止的时间。当今社会已将院前急救工作作为衡量一个地区急救工作水平和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第一节院前急救概述完整的院前急救环节包括伤病员或目击者的呼救→急救中心接受呼救后调度出车→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接近伤病员→对伤病员进行现场救治→搬运→转送医院的途中监护→抵达接收医院对伤病员的交接→急救人员及救护车返回待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渴望在急、危重症的发病初期就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因此,院前急救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一、院前急救的任务根据院前急救的重要社会职能和功能定位,可将院前急救的任务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一)承担日常情况下居民的急救事件处理院前急救主要和经常性的任务是承担日常情况下居民的急救事件处理。呼救病人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病人,称为危重病人或急救病人,如心肌梗死、休克、窒息等。这类病人占呼救病人的10%~15%,其中需进行就地心肺复苏抢救的特别危重症病人


编辑推荐

《急危重症护理学(供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使用全国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案例版规划教材)》编著者佘金文、周理云。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主要内容是院外急救与护理和院内急救与护理,重点内容是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常用技能和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技术。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对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更加直观、更加具体、加深记忆,并掌握常见急危重病人的初步处理和抢救配合,能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为今后从事或参与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急危重症护理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