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局部解剖学

刘学政,金昌洙 主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刘学政,金昌洙 主编  

页数:

225  

前言

  局部解剖学是专门阐述人体各部位层次构造、器官结构的形态特点和相互毗邻关系的学科。它是临床医学,特别是常用手术为治疗手段的学科和影像诊断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应用性很强,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为医学实践服务、医学生迈向成才之路的必修课。  《局部解剖学》(案例版)贯彻“教材必须遵循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的方针,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从编写形式、内容取舍、图文匹配上做到既保留传统局部解剖学的精华,又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力求进一步拓宽视野,达到增强学生素质、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教学目的。  本书各章节基本由体表标志、层次构造、局部器官和结构、案例和提示以及视窗五部分组成。“体表标志”指记载人体各部位体表标志结构及其与深部器官、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定位关系;“层次构造”叙述人体各部位组织结构的层次构造及特点;“局部器官和结构”用以讲述局部解剖学最基本、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主要讲述人体结构或器官的构成、位置、毗邻关系、血管神经的分布和有关的临床意义;“案例和提示”来自与章节内容相关的真实临床病例和简略分析总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视窗"部分所选内容为有关临床疾病、技术思维进展、科学发现和健康常识,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增强技能和方法训练,为获得相关医学知识和继续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为目的。编者力求依托此教材,加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训练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创新和交流合作能力。  《局部解剖学》(案例版)的参编人员均为教学第一线的专职教师,能把握教学规律和科研发展的脉搏,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理念和方式,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传授先进的教学构思,以期充分体现新世纪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体现教材作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的独特功能,承担为局部解剖学教学实践服务的作用。从而使《局部解剖学》(案例版)既具有传统的局部解剖学完整、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又密切结合临床医学发展,体现教材的先进性、前瞻性及科学含量。同时,既以基础医学为根本,又融合渗透启迪性的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知识,体现了局部解剖学作为“桥梁”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实用价值。

内容概要

本教材以案例式教学为特点,在内容编排上遵循传统经典的编写模式,在编写上考虑到了国家教学大纲要求、执业医师考试要求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要求。为使学生掌握浩如烟海的解剖学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能力,将基础知识应用到临床,编者们在教材中适当增加了一些典型案例。采取循循善诱方式,首先提出案例及相关问题,然后叙述局部解剖学内容,最后把案例进行小结,使学生能通过临床案例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掌握一系列的思维方法,对机体构造的理解更加直观和生动,打破了以往教材死板生硬的知识框架,达到了将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案例关联互动的目的。本教材共分为9个章节。适合于全国各所医学院校临床、预防、基础、口腔、麻醉、影像、药学、检验、护理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用书,及相关专业人员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2版前言绪论第1章 头部 第1节 概述 第2节 颅部 第3节 面部第2章 颈部 第1节 概述 第2节 颈部层次结构 第3节 颈前区 第4节 胸锁乳突肌区 第5节 颈外侧区 第6节 颈部淋巴结第3章 上肢 第1节 概述 第2节 肩部 第3节 臂部 第4节 肘部 第5节 前臂 第6节 腕和手第4章 下肢 第1节 概述 第2节 臀部 第3节 股部 第4节 膝部 第5节 小腿部 第6节 踝与足部第5章 胸部 第1节 概述 第2节 胸壁 第3节 膈 第4节 胸腔和胸膜腔 第5节 纵隔第6章 腹部 第1节 概述 第2节 腹前外侧壁 第3节 腹股沟区和阴囊 第4节 腹膜与腹膜腔及腹腔脏器 第5节 结肠上区 第6节 结肠下区 第7节 腹膜后隙第7章 盆部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盆壁、盆筋膜和盆筋膜间隙 第3节 盆腔脏器 第4节 盆部的血管、淋巴和神经第8章 会阴 第1节 肛区 第2节 男性尿生殖区 第3节 女性尿生殖区第9章 脊柱区 第1节 概述 第2节 层次结构参考文献中英文名词对照

章节摘录

  《甲乙经》有许多内脏度量衡的记载。宋代王唯一铸铜人,分脏腑十三经和旁注腧穴,是人体模型的创始。宋代宋慈著《洗冤录》,对人体骨骼及胚胎等有较详细的记载,并附有检骨图。清代王清任著有《医林改错》一书,对古医书中错误进行了修正,尤其对内脏的记载甚为详细。中国近代第一代西医学者黄宽(1828~1878年)于1857年(成丰七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归国,在南华医学校从事解剖学、生理学和外科学的教学工作。1867年,他在教学过程中亲自解剖1具尸体。1881年(光绪七年),在天津开办了医学馆。1893年(光绪十九年),该医学馆改名为北洋医学堂,开设了人体解剖学课程。  1913年,我国明确人体解剖学为医学生的必修课。解剖学者勇于探索教学方法,积极编写适用于国内教学的解剖学教材。《解剖学提纲》(汤尔和,1924年)、《局部解剖学》(李定、汤肇虞,1935年)、《精选解剖学》(汤尔和,1937年)、《解剖学指导》(张查理,1938年)和《应用解剖学》(陶熙,1948年)等教科书为我国局部解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和革新,人体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3门学科。各高等医药院校为本科生和专科生开设了局部解剖学课程,并根据教学特点自编或合编了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自1979年出版发行以来,已再版了7次,分别由曹献廷、徐恩多、彭裕文担任主编,2001年和七年制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王怀经主编,2001年)对于本科生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顺应医学发展趋势和满足临床医学需要,解剖学工作者编写了各类面向临床医师使用的局部解剖学参考书。钟世镇总主编的《临床解剖学丛书》(头颈分册,张为龙和钟世镇主编,1988年;胸部和脊柱分册,刘正津和陈尔瑜主编,1989年;四肢分册,王启华和孙博主编,1991年;腹盆部分册,韩永坚和刘牧之主编,1992年)等参考书对局部解剖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近几年来,多数高等医药院校为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局部解剖学课程,学生选课踊跃,兴趣浓厚。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善和教学设备的更新,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水平逐渐提高。局部解剖学的研究工作异常活跃,在《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和《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等期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反映了我国局部解剖学研究已处于国际先进行列。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局部解剖学将继续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发挥巨大的基础性作用。


编辑推荐

  供临床、预防、基础、口腔、麻醉、影像、药学、检验、护理、法医等专业使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局部解剖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