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从心起步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
2010-9
科学出版社
朱坚,王水珍 主编
252
本书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一一自助助人的理念为指导,将本书分为自助篇和助人篇:自助篇从大学生面临的自我探索、生涯规划、时间管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情绪管理、生命教育等8大重要人生课题入手,对这些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多种心理调适、改善关系的方法和策略;助人篇,主要介绍助人的基本技巧,以案例的方式介绍学校心理辅导的实施途径。
本书围绕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生活实际,形式新颖、生动,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既可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保健的读本,还可以作为大学朋辈辅导员业务学习的参考书。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家长,本书也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开篇
上篇 自助篇
第一章 我是谁
第二章 我的大学路
第三章 谁偷走了我的时间
第四章 做学习的主人
第五章 解开人际关系的密码
第六章 在爱与被爱中成长
第七章 与情绪做朋友
第八章 打开生命的魔方
下篇 互助篇
第九章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第十章 助人者的基本沟通技能
第十一章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操作
第十二章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10条标准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是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是否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我国心理学家黄厚坚提出4条心理健康标准: (1)有工作,而且多能喜欢自己的工作; (2)有朋友,而且乐于和别人交往; (3)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而且颇能喜欢自己; (4)和环境有良好的接触,并能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2.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8条主要标准: (1)智商正常:能保持对学习较深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关键在于其是否正常地、有效地发挥了自我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自我评价正确: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并接纳自我。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 (3)情绪健康:能调节与控制情绪,并保持良好的心境。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反应的情境相符合。 (4)人际关系和谐: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乐于交往。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 人格,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交往态度积极。 (5)人格完整: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 (6)社会适应正常: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个体应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要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7)意志健全:行动自觉并果断顽强,有自制力。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信,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8)心理与年龄相符: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