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湖泊科学与区域地理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编  

页数:

394  

前言

  2010年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将迎来七十周年的生日,值此热烈庆祝所庆之际,我们集全所之力,花费一年时间,编写了这部研究所学科总结文集《湖泊科学与区域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以通过该书的编写,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老一辈科学家和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共同编写,是对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过去70年在湖泊科学和区域地理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的全面系统总结和未来研究展望。  全书分上、下两部,每部又分两篇。上部是湖泊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其中,第一篇论述了我所在中国湖泊资源综合科学考察、湖泊污染与富营养化的调查、湖泊物理学、湖泊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湖泊污染防治、湖泊沉积学与石油勘探与开发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就及贡献;第二篇从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化、湖泊水动力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湖泊环境化学、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形成理论、湖泊微生物生态学、受损湖泊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湖泊水环境遥感、湖泊流域物质输移模拟等方面对未来湖泊科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下部是区域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其中,第三篇论述了我所在农业地理与农业区划、城市地理学、国土规划与整治、中国国情分析、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海岸带、海岛和近海资源综合调查、历史气候与水旱灾害规律、区域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地貌制图与专题地图编制等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与贡献;第四篇从流域地表过程变化与环境效应、区域环境影响与生态评估、流域洪水灾害演变与风险评估、区域发展与空间功能分区、港口体系与物流空间、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演化、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等方面对我所未来区域地理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全书共计三十二章,参与编写人员70人左右。由于本书是研究所的学科总结,因此,每章都是从全所角度进行编写,强调全所学科发展,不突出个人贡献,文中对个人文献资料引用没有进行直接标注,仅在参考文献列出。在此,对为我所学科发展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对书中引用材料的贡献者,表示感谢。

内容概要

  《湖泊科学与区域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对过去70年在湖泊科学和区域地理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的全面系统总结和未来研究展望。全书分上、下两部共四篇。第一篇论述了我所在中国湖泊资源综合科学考察、湖泊污染与富营养化的调查、湖泊物理学、湖泊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湖泊污染防治、湖泊沉积学与石油勘探与开发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就及贡献;第二篇从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化、湖泊水动力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湖泊环境化学、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形成理论、湖泊微生物生态学、受损湖泊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湖泊水环境遥感、湖泊流域物质输移模拟等方面对未来湖泊科学研究进行了展望;第三篇论述了我所在农业地理与农业区划、城市地理学、国土规划与整治、中国国情分析、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海岸带、海岛和近海资源综合调查、历史气候与水旱灾害规律、区域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地貌制图与专题地图编制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就及贡献;第四篇从流域地表过程变化与环境效应、区域环境影响与生态评估、流域洪水灾害演变与风险评估、区域发展与空间功能分区、港口体系与物流空间、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演化、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等方面对我所未来区域地理学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湖泊科学与区域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可供从事湖泊科学及地理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综述上部湖泊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一篇湖泊科学的发展与贡献第一章 中国湖泊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一、1958~1976年的湖泊考察与研究二、青藏高原湖泊科学考察与研究三、云贵高原湖泊考察与研究四、蒙新高原湖泊考察与研究五、江淮中下游湖泊考察与研究六、东北平原与山地地区湖泊考察与研究七、全国湖泊资源综合考察与研究成果丰硕、意义深远参考文献第二章 湖泊污染与富营养化的调查研究一、研究背景二、主要科研工作三、成果、贡献及影响参考文献第三章 湖泊物理学研究一、研究背景二、主要科研工作三、学术贡献及影响参考文献第四章 湖泊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一、研究背景二、主要科研工作三、成果、贡献及影响参考文献第五章 湖泊污染防治一、研究背景二、科研工作及成果三、学术贡献及影响参考文献第六章 湖泊沉积学与石油勘探与开发一、大庆油田是大型三角洲油田二、砂体微相研究提高油田采收率三、中原油田断裂蒸发岩盆地沉积相研究及其勘探意义四、沉积体系与盆地分析——云南断陷湖泊沉积与环境研究参考文献第二篇湖泊科学创新与展望第七章 湖泊沉积研究的进展与展望一、国际湖泊沉积研究历史二、中国湖泊沉积研究进展三、湖泊沉积研究展望参考文献第八章 湖泊水动力过程及其环境效应一、研究进展综述二、创新发展三、研究展望参考文献第九章 湖泊环境化学学科方向研究一、学科发展综述二、创新进展三、研究发展展望参考文献第十章 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形成理论一、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二、蓝藻水华预防、预测预警的意义三、蓝藻水华形成关键过程及其主导因子的确定四、太湖蓝藻水华预测与预警五、未来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湖泊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二、创新进展三、研究展望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受损湖泊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一、研究方向二、创新进展三、研究展望参考文献第十三章 湖泊水环境遥感一、研究进展二、创新进展三、研究展望参考文献第十四章 湖泊流域物质输移过程及模拟一、湖泊流域水文水动力与物质输移研究综述二、创新成果三、研究展望参考文献下部区域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三篇区域地理学的发展与贡献第十五章 农业地理与农业区划的开创性研究一、关于农业区划的研究二、与农业发展有关的重大课题研究三、与水土资源环境相关的重点项目研究四、理论与方法论方面的建树五、结语——紧密围绕国家需求参考文献第十六章 城市地理学创建与发展一、历史背景与发展阶段二、主要的开创性实践与研究三、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创新贡献参考文献第十七章 国土规划与整治研究及贡献一、我国开展国土规划的背景与过程二、国土规划的内容、方法和作用三、我所参与国土规划的过程、项目与贡献四、国土规划与整治研究的贡献参考文献第十八章 开创中国国情分析研究一、背景与任务二、我所承担的主要工作与成果三、国情分析研究发挥的作用与影响参考文献第十九章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一、新疆综合考察二、云南综合考察和天然橡胶基地的建设三、青藏高原农业生态环境的考察和发现参考文献第二十章 海岸带、海岛和近海资源综合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一、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二、海岛资源综合调查三、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参考文献第二十一章 历史气候与水旱灾害规律研究一、研究历史背景二、主要工作任务三、影响与贡献参考文献第二十二章 区域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研究一、研究背景二、主要研究领域与成果三、走特色发展之路参考文献第二十三章 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第二十四章 大地貌研究及其分类与制图进展第二十五章 地图编制研究与遥感应用第四篇 区域地理学创新与展望第二十六章 流域地表过程变化与环境效应研究第二十七章 区域环境影响与生态评估第二十八章 太湖流域洪水灾害演变与风险评估第二十九章 区域发展与空间功能分区第三十章 港口体系与物流空间第三十一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演化第三十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与可视化表达

章节摘录

  2001年以来,我所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根据中国科学院实施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研究所加强学科领域方向和科技创新目标的凝练,于2001年8月正式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研究所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近十多年来,我所面向国家发展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对重点学科领域和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进一步凝练和优化配置,在传统优势学科领域整合组建湖泊水文水动力、湖泊生物与生态、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化、流域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应用五个研究单元,在交叉学科领域新建湖泊环境与工程、湖泊一流域过程与调控两个研究单元,长期聚焦湖泊环境关键过程与多要素相互作用机理和湖泊一流域系统演变及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与综合管理两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支撑湖泊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湖泊一流域系统演变与调控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三大研究领域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在研究平台建设方面,我所以原有中国科学院湖泊沉积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湖泊水文、湖泊生态与环境等相关基础研究力量,于2009年正式建成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并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强化湖泊野外综合观测研究平台建设,将东太湖水体农业试验站整体并人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成功进人首批国家重点野外观测站和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网络(CERN)能力提升重点站行列;与江西地方合作新建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目前已纳入院CERN序列管理;建成集中国湖泊一流域数据库、MODIS卫星影像接收处理、大型计算和太湖在线监测分析系统为一体的湖泊一流域数据集成与模拟中心,为研究所学科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研究所的科研实力。2001年以来,研究所在国家“973”项目及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院重大和重要方向项目经费均有大幅增长,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水专项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均取得突破。重点开展湖泊环境要素定量重建方法、青藏高原隆升与季风环流的关系、季风和西风环流影响下的我国大陆区域环境演化分异过程,大型浅水湖泊水动力过程、界面交换与湖泊富营养化关系、蓝藻水华形成基本规律及气象与水文条件对蓝藻水华形成的驱动机制、湖泊污染负荷控制与生态系统修复理论与技术,江湖耦合水动力模型、平原区分布式水文模型以及营养盐产出输移模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及水文、水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突破。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湖泊科学与区域地理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