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发酵原理

张星元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5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张星元  

页数:

338  

内容概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发酵原理(第2版)》分别从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三个方面揭示了微生物代谢的运动本质,首次提出了发酵学关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假说”。并把微生物育种和微生物培养的工艺视为一个整体,以“三个基本假说”为依据,提出了关于现代工业发酵的一系列应刚性推理,将工业发酵提升到现代生物技术及生物工程的高度。《发酵原理》认定微生物是工业发酵的行为发生主体,是发酵生产线上必不可少的细胞机器,并且为典型的工业发酵的细胞机器建立了工作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微生物代谢的“五段式”和工业发酵的“五字策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发酵原理(第2版)》示范了与微生物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思维方式,希望能有益于读者在生物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发酵原理(第2版)》适合于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使用,并可供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领域的教师、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英文缩写与中文全称对照表绪论复习题第1章 工业发酵生产线上的细胞机器1.1 工业发酵生产线上的细胞机器1.1.1 生物机器和细胞机器的概念1.1.2 发酵工厂关键的生产机器1.2 微生物细胞机器的工作模式1.2.1 活细胞的基本性能1.2.2 微生物细胞机器的工作模式1.2.3 创新思路的理论基础复习题参考文献第2章 发酵学第一假说:代谢能支撑假说2.1 微生物细胞过程的热力学2.1.1 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2.1.2 经典热力学与微生物代谢2.1.3 吉布斯自由能和代谢能2.2 微生物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2.2.1 微生物细胞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2.2.2 化学物质的跨膜过程2.3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生物氧化2.3.1 氧化还原反应2.3.2 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的细胞器及ATP合成酶2.3.3 生物氧化过程中辅酶的关键作用2.3.4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生物氧化的方式2.4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代谢中的能量形式转换2.4.1 氧化还原对及其氧化还原电位2.4.2 电子载体与高能(磷酸)键载体2.4.3 生物学体系中的能量耦合2.4.4 与呼吸、发酵对应的代谢能转换机制2.5 质子运动势和活细胞的质子回路2.5.1 化学渗透假设及质子运动势2.5.2 微生物细胞内代谢能的形式的转换2.6 代谢能对微生物生长和维持的支撑2.6.1 微生物细胞的牛长能学2.6.2 用于维持的ATP消耗2.6.3 微生物能量的储存2.7 微生物细胞对所处环境的自主响应(参考阅读)2.7.1 微生物对环境做出响应的机制2.7.2 微生物活性与溶解氧的关系2.7.3 氧化还原电位2.7.4 对CO2的响应2.7.5 水活度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2.7.6 氢离子浓度(pH)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2.7.7 温度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2.7.8 培养基的选择和设计2.7.9 总体控制策略复习题参考文献第3章 发酵学第二假说:代谢网络假说3.1 微生物代谢网络的中心板块3.1.1 葡萄糖的分解代谢途径3.1.2 葡萄糖降解途径之间的关系3.1.3 微生物代谢网络的中心代谢途径3.2 微生物代谢网络的向心板块3.2.1 向心途径在代谢网络和在细胞机器工作模式中的位置3.2.2 微生物分解代谢途径与代谢网络中的向心途径3.3 微生物代谢网络的离心板块3.3.1 离心途径在代谢网络和在细胞机器工作模式中的位置3.3.2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途径与代谢网络的离心途径3.4 代谢网络及“联网”问题3.4.1 代谢网络3.4.2 注入式的“联网”——发酵原料范围的扩展3.4.3 延伸式的“联网”——发酵产品范围的扩展3.5 代谢网络中代谢物流的形成3.5.1 研究代谢网络中的代谢物流的思路3.5.2 工业发酵的理想载流路径及其“五段式”3.5.3 微生物代谢的多样性和生长环境对微生物代谢流的拉动3.6 代谢网络假说的形成和发展3.6.1 从目的产物假说到代谢网络假说3.6.2 代谢网络假说的科学基础与应用前景复习题参考文献第4章 发酵学第三假说:细胞经济假说4.1 细胞经济假说的微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4.1.1 微生物细胞中代谢调节的部位4.1.2 微牛物细胞中酶(蛋白质)的自动调节4.1.3 微牛物细胞质膜及其自动调节4.1.4 微十物代谢途径的调节模式4.1.5 信息传递与信息流4.2 微生物细胞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4.2.1 微生物的细胞经济体系4.2.2 微生物细胞的经济结构——微生物代澍的三个子系统4.2.3 微生物的细胞经济学4.3 代谢网络中碳架物质流的调动4.3.1 碳架物质在代谢网络中流经的节点及其流量分配4.3.2 过量合成与微生物的异常代谢4.3.3 溢出代谢4.3.4 代谢流治理的可能性和现实性4.4 细胞经济假说与细胞经济学4.4.1 工业发酵与细胞经济的对立和统一4.4.2 代谢网络刚性理论的包容性和代谢工程的精确性4.4.3 细胞经济假说与细胞经济学的萌芽4.5 遗传学与生理学相结合优化氨基酸的生产(参考阅读)4.5.1 氨基酸生产的代谢基础4.5.2 氨基酸生物合成的代谢流的流量分析4.5.3 基质的跨膜吸收与氨基酸的跨膜输出4.5.4 过量合成氨基酸的代谢设计策略4.5.5 小结与展望4.6 抗生素的设计育种(参考阅读)4.6.1 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菌种改良的基本看法4.6.2 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改良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菌种复习题参考文献第5章 发酵学基本理论框架5.1 科学研究与科学方法5.1.1 观察5.1.2 设问5.1.3 多方求索5.1.4 似说的构建5.1.5 对假说的检验5.1.6 理论和定律的导出5.1.7 交流5.1.8 有关概念5.1.9 讨论(参考阅读)5.2 发酵工程的基本理论5.2.1 自然规律:微生物生命的3个基本假说5.2.2 应用性推理:发酵工程的8个预测5.2.3 创新思路5.3 “五字策略”氨基酸设计在育种巾的应用(参考阅渎)5.3.1 基质吸收的问题5.3.2 回补反应的问题5.3.3 引入生长限制的问题:L-Lys5.3.4 酶活力的问题5.3.5 表达水平的问题:L-Thr5.3.6 分支点的问题:L-Trp5.3.7 供氮问题5.3.8 供硫问题:L-Cys5.3.9 代谢流量的协同增长的问题:L-Ile5.3.10 产物的选择性跨膜问题:输出5.3.11 前景5.4 生物学与经济学的哲学思考(建议阅读)5.4.1 生物体和经济实体都是有机体5.4.2 生物学与经济学是相通的5.4.3 从细菌细胞入手研究生命活动5.4.4 细菌细胞是典型的耗散结构5.4.5 细菌细胞是复杂系统中的耗散结构5.4.6 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假说的提出5.4.7 经济、细胞经济与细胞经济假说5.4.8 复杂系统中的自主调节的框架5.4.9 细胞经济体系只是维护其发生主体的利益5.4.10 细胞经济学说正在发酵界萌芽复习题后记

章节摘录

  碳是有机物的特有元素,是生物分子的结构中心。碳原子可彼此反应并形成稳定的“c-c”共价结合的化合物,可形成链式或环式的结构,其长度和大小几乎是无限度的,成为各种有机分子的骨架。碳原子可与许多元素如H、()、N、S、P等形成稳定的共价键。碳原子的四面体构型产生了大量的同分异构体。碳原子如此多样而稳定的结合方式,是导致生物分子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微生物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中包含了无数有机化合物。所有有机化合物都有碳架。本课程现阶段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代谢。有的有机化合物既属元素营养又属能源营养,如对化能异养型微生物来说,葡萄糖既可作为碳元素营养,又作为化学能源营养。凡可构成微生物细胞及其代谢产物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均称为碳源。微生物对碳源的需要极其广泛,从简单的无机碳化物,如COz、CO(对自养型微生物),到复杂的天然有机含碳物,如糖类、醇类、有机酸、脂肪、烃类等(对异养型微生物)都可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利用。对化能异养型微生物来说,碳源的生理功能可总括为两点:一是构成细胞物质和各种代谢产物的碳架;二是提供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有机碳化合物经分解代谢,产生生物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的能量(以ATP为代表的代谢能)和一系列重要的中间代谢物,供合成代谢所需。  本章讨论代谢能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支撑,这与含磷化合物的关系密切。磷在细胞中的磷酸并非呈游离态存在,主要是与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酯键连接而成为细胞中的有机组分。例如,与脂类分子以磷酯键连接,形成各种磷脂化合物(参与膜的结构);与糖类分子形成酯键,使其成为活化态的代谢物,如糖核苷酸、糖磷酸酯,它们能活跃地参与合成、分解代谢,还能活跃地参与输送;与蛋白质(酶)的结合或解离,实现酶或载体蛋白的活性的共价调节。磷酸的一个重要生物学作用是架桥,除上述磷脂类化合物外,最重要的是借磷酸的架桥作用将各种核苷酸连成长链,组成DNA和RNA。磷酸可自我架桥成为多聚体,如焦磷酸、三磷酸和多聚偏磷酸等,多磷酸化合物对细胞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是细胞能量代谢中一个主要的调节物。所有生物都依靠三磷酸及二磷酸化合物,如ATP和ADP作为代谢能(生物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周转的分子形式,细胞直接利用这些多磷酸化合物所含的能量做各式各样的生物学功。几乎所有微生物都可利用无机磷酸盐。有机磷化合物经磷酸酶作用后也可作为磷源。几乎所有生物体都有磷酸酶(按其作用最适pH分为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通常位于周质区域,处于这一位置使它们更易与外界含磷化合物发生反应。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发酵原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