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编著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编著  

页数:

115  

内容概要

《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基于国内外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研究进展,评估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现状与需求,探讨了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主要领域和不同区域可能产生的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任务和行动方案,以及国家适应综合行动方案及能力建设的建议。本书将为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和规划提供科技支撑,也有助于推动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对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可供相关行业和地方的管理部门使用,也可供气象、气候、农业、林业、水资源、海洋、能源、人体健康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
摘要
第1章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现状
1.1 气候变化的现状
1.2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
1.3 气候变化影响概述
1.4 适应气候变化现状
1.5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存在的问题
第2章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和目标
2.1 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
2.2 指导思想和原则
2.3 适应气候变化的目标
第3章 主要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任务与行动方案
3.1 概述
3.2 农业领域
3.3 水资源领域
3.4 林业领域
3.5 海岸带
3.6 人体健康
3.7 自然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3.8 重大工程
3.9 能源领域
3.10 其他领域
第4章 区域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任务与行动方案
4.1 概述
4.2 东北地区
4.3 华北地区
4.4 华东地区
4.5 华中地区
4.6 华南地区
4.7 西北地区
4.8 西南地区
4.9 青藏高原
4.10 中国海域
第5章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任务与行动方案
5.1 概述
5.2 综合适应的重点任务
5.3 综合适应的行动方案
5.4 能力建设与保障措施
5.5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珍稀物种  开展物种的就地保护,增强物种在原分布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包括建立保护区、孢子库、田间基因库和保护植物种子库,开发种子和微生物贮藏技术、染色体保藏技术,建立物种水源和食物源补充对策等。进一步开展珍稀濒危物种的繁育与驯化,扩大种群数量,增加自适应能力。  开展物种迁地保护,包括引种繁育、异地繁育,开发人工种群回归技术等。还要开展遗传保护技术研究,包括基因保护、组织培养、染色体保护,遗传基因多样性分析等。  物种迁移是物种自然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能力。气候变化后,物种迁移将落后于气候变化速率,一些物种迁移将受到物理屏障影响,帮助物种进行适应性迁移,包括植物繁殖体、鸟类、水生生物的迁移,建立长距离迁移物种的通道,人为引种、撒种,消除物种迁移障碍,建立动物迁移通道。  严格保护脆弱栖息地,恢复重建严重退化栖息地,将破碎化栖息地连通。在干旱区进行水源保护和人工补水,控制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保护岛屿、湿地、海洋和海岸带栖息地。  3.加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退化生态系统更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通过种植适应性较强的先锋物种,实施人工植被演替,优化群落结构,逐步恢复植被,是使退化自然生态系统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根本措施。例如,青藏高原高禾草垂穗披碱草、老芒麦以及禾草类的羊茅、紫羊茅和早熟禾等混种,可增加群落垂直结构和叶面积指数,使各层结构分享光热资源,避免种间竞争,充分发挥各种植物在群落中的功能,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生物生产力(肖浩,2008)。根据可恢复性与重要性,优先开展退化严重和重度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示范。  西部地区合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不仅能控制生态系统的退化,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还有助于已破坏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自身稳定性及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 PDF格式下载



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山西省气候变化研究非常有帮助


针对目前气候变化研究和文书写作有很多帮助


该主题的数目较为少见,本书具有一定的购买价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