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路径与政策研究

范英 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范英 编  

页数:

370  

字数:

480000  

内容概要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紧迫课题之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需要付出经济代价,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不同,经济结构不同,经济的发展阶段也不同,其减排的代价或成本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如何适当运用市场工具和政策手段,推广新的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减排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走出一条最优的节能减排道路,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在此背景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适时地启动了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应急专项“保障国家安全的节能减排政策研究”,《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路径与政策研究》是该项目的研究成果。
本书主要在国际经验、我国的特点和现实需求(1~4章),减排成本、结构优化与市场机制(5~7章),减排策略与对策(8~12章)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和讨论,既有多种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也有定量分析基础上的政策建议。
《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路径与政策研究》适合于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关心气候变化问题和经济时政的广大读者。本书由范英主编。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能源消耗与国家经济安全
1.1 国家经济安全中的能源问题
1.2 保障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需求
1.3 保障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供给能力
1.4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2章 能源消费与碳减排:总体趋势、行业特征与区域差异
2.1 我国碳排放的趋势与特征
2.2 碳排放:基于工业行业的数据
2.3 区域碳排放:绩效、差异与影响因素
2.4 我国地区节能潜力分析
2.5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3章 气候变化应对方案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启示
3.1 气候变化应对方案的国际比较
3.2 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启示
3.3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4章 中国清洁能源需求预测
4.1 2020年中国清洁能源需求预测
4.2 2020年中国主要清洁能源供应能力分析预测
4.3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5章 我国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曲线与减排策略研究
5.1 温室气体减排成本与减排代价
5.2 我国2010年二氧化碳减排的宏观经济成本
5.3 边际减排成本的国际比较
5.4 我国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的演化规律
5.5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6章 应对气候变化的节能减排政策选择
6.1 中国面临的减排压力与实现减排目标的政策选择
6.2 低碳技术政策与节能减排
6.3 基于市场机制的节能减排政策
6.4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7章 考虑节能减排约束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模型
7.1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演变历程
7.2 研究综述
7.3 考虑节能减排约束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模型的构建
7.4 考虑节能减排约束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模型实证
7.5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8章 促进企业自主性节能减排的“自愿协议”政策研究
8.1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8.2 节能自愿协议政策的基本架构
8.3 问卷统计分析与模型验证
8.4 可行性研究框架:节能自愿协议政策的可行性
8.5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9章 碳强度减排目标下的我国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权配额优化研究
9.1 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指标分配理论
9.2 国际区域性温室气体排放权配额分配制度
9.3 我国SO2和COD排污权配额分配制度
9.4 我国省际温室气体减排配额分配制度
9.5 我国省级区域温室气体减排配额优化制度
9.6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10章 电力行业近零排放战略实施的政策环境
10.1 我国IGCC与CCS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0.2 我国电力行业实现近零排放的现实需求及压力
10.3 近零排放电站的商业运营模式
10.4 近零电站上网电价分析
10.5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11章 低碳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建设政策研究一一为吉林市为例
11.1 低碳经济区碳排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1.2 低碳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11.3 建设低碳经济区的现实障碍及政策、技术需求
11.4 促进低碳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12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节能减排政策
12.1 保障国家安全的节能减排研究的主要结论
12.2 保障国家安全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章节摘录

  3)经济结构  不同的产业单位产值的能耗不同,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直接影响一国对能源的需求。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必然提高一国对能源的需求,第三产业的发展将降低一国的能源强度,通过控制重化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实现由工业化向信息化的经济结构转型可以有效降低能源需求。但一国产业结构的发展是由其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第一产业发展提供粮食安全,第二产业的发展就得不到保障;如果第二产业不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人均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到一定的程度,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无从谈起。中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如果仅仅从降低能源消耗角度出发,偏离经济规律一味压制某些产业合理发展,有可能导致经济结构的扭曲,损害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生活方式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因此消费者生活方式的选择也将影响能源需求。城市化的发展扩大了对能源的需求,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方式中,能源基本上来源于可再生的薪柴,对工业部门提供的各种生活物品的需求量也不大,而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部分的能源需求转向来自煤炭的电力、天然气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并且人均能耗和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也大大高于农村生活方式,直接带来能源需求总量的增加。  5)能源价格  价格的波动对能源需求的影响长短期各不相同。由于能源的专用性比较强,节能或能源替代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在短期内能源需求缺乏价格弹性,能源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并可能造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在能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微观经济主体有进行节能或能源替代的动力,长期来看通过设备技术改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将降低对能源的需求。在有效的市场机制作用下,不同的能源品种,根据其开采成本、可获得性、清洁性等技术经济特征其相对价格将存在差异,不同能源之间的相对价格也会对其需求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相对价格较低的能源品种将会被优先使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路径与政策研究 PDF格式下载



从结构上来看,本书其实是大小课题的成果汇报。由于是各个子课题承担的都是应急项目,在短时间内能够有诸多成果,实属不易。
美中不足的是,本书仅仅是成果罗列,从章节角度分析,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部分内容存在重复、甚至冲突嫌疑。而且各个子课题的汇报写法也不一致,并不统一,给人一种简单堆砌的感觉。
72元的定价,也实属有些过高。
总体说来,本书具备一定的学术前沿价值,非常值得同行借鉴。


给大家看的,自己没怎么细看


都是些东拼西凑的内容,每人一章,不系统,拖沓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