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用教程

石国河,张钦 主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石国河,张钦 主编  

页数:

308  

内容概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用教程》是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特点及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大纲》要求编写的,同时配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实操指导与习题》(石国河、张钦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分10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安全与病毒防护、计算机键盘操作与汉字录入、Windows
XP的使用、Word 2003的使用、 Excel 2003的使用、PowerPoint 2003的使用、Access
2003的使用、 Internet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基础。
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为了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书中的知识和操作方法,本书均在相关知识点进行了
“小知识”的链接。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操作能力的训练,具有系统性和实用性,对于初步接触计算机的读者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用教程》既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用书,还可以作为各种计算机培训的相关教材以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辅导用书。本书由石国河、张钦担任主编。

书籍目录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概述
1.1.1 计算机的问世
1.1.2 计算机的发展
1.1.3 计算机的特点
1.1.4 计算机的分类
1.1.5 计算机的应用
1.1.6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2.1 计算机系统概述
1.2.2 计算机硬件系统
1.2.3 计算机软件系统
1.2.4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2.5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2.6 微型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3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1.3.1 数据的表示
1.3.2 字符编码
1.3.3 汉字编码
第2章 计算机安全与病毒防护
2.1 计算机安全
2.1.1 计算机安全的概念
2.1.2 计算机安全类型
2.1.3 计算机硬件安全
2.1.4 计算机犯罪
2.1.5 因特网(Internet)带来的安全问题
2.2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护
2.2.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2.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2.3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
2.2.4 计算机病毒的防护
2.3 计算机安全使用常识
2.3.1 计算机硬件日常维护
2.3.2 计算机软件日常维护
第3章 计算机键盘操作与汉字录入
3.1 键盘简介
3.1.1 键盘的分类
3.1.2 键位的布局和功能
3.1.3 键盘的操作
3.1.4 键盘的练习
3.2 常用的汉字输入法
第4章 Windows XP的使用
4.1 操作系统简介
4.1.1 操作系统的作用
4.1.2 常用操作系统简介
4.1.3 Windows XP操作系统
4.2 Windows XP基本概念
4.2.1 windows XP的启动与退出
4.2.2 设置多用户环境
4.2.3 Windows XP的桌面系统
4.2.4 Windows的基本术语
4.3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4.3.1 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4.3.2 Windows XP的窗口及其基本操作
4.3.3 菜单和工具栏的使用
4.3.4 对话框的使用
4.3.5 运行应用程序
4.4 Windows XP的资源管理系统
4.4.1 基本概念
4.4.2 两种管理文件或文件夹的工具
4.4.3 管理文件或文件夹的常用操作
4.4.4 查找文件或文件夹
4.4.5 创建快捷方式
4.5 磁盘的管理
4.5.1 格式化磁盘
4.5.2 磁盘扫描
4.5.3 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4.5.4 磁盘属性
4.6 Windows XP系统环境设置
4.7 附件
4.8 注册表
第5章 Word 2003的使用
5.1 Word 2003简介
5.1.1 启动Word 2003
5.1.2 退出Word 2003
5.2 Word 2003窗口的组成
5.3 Word 2003的基本操作
5.3.1 新建文档操作
5.3.2 打开文档操作
5.3.3 输入文本
5.3.4 文档的保存和保护
5.3.5 文本的编辑技术
5.3.6 多窗口编辑技术
5.4 Word 2003的基本排版技术
5.4.1 文字格式的设置
5.4.2 段落格式的设置
5.4.3 版面格式设置
5.4.4 文档的打印
5.5 图形编辑及图文混排
5.5.1 插入图片
5.5.2 绘制图形
5.6 Word 2003制作表格
5.6.1 表格的创建
5.6.2 编辑与修饰表格
5.6.3 表格内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第6章 Excel 2003的使用
6.1 Excel 2003简介
6.1.1 Excel 2003的特点
6.1.2 Excel 2003的启动和退出
6.2 Excel 2003的基本概念
6.2.1 Excel 2003窗口的组成
6.2.2 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
6.3 Excel 2003的基本操作
6.3.1 工作簿的创建与保存
6.3.2 工作表的数据输入
6.3.3 打开和关闭工作簿
6.3.4 工作表的操作
6.3.5 工作表的基本编辑操作
6.4 Excel 2003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
6.4.1 公式与函数简介
6.4.2 输入公式
6.4.3 复制公式
6.4.4 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
6.4.5 函数的使用
6.4.6 有关错误信息
6.5 Excel 2003工作表的格式化
6.5.1 数值型数据的格式化
6.5.2 日期和时间型数据的格式化
6.5.3 字符格式化
6.5.4 标题居中与单元格数据对齐
6.5.5 改变行高和列宽
6.5.6 图案与颜色
6.5.7 边框
6.5.8 复制格式与建立模板
6.5.9 自动套用格式
6.6 图表
6.6.1 建立图表
6.6.2 修饰图表
6.7 打印工作表
6.7.1 工作表的打印设置
6.7.2 打印预览
6.7.3 打印选项的设置
6.8 Excel 2003的数据库功能
6.8.1 建立数据清单
6.8.2 编辑记录
6.8.3 排序
6.8.4 筛选数据
6.8.5 分类汇总
第7章 PowerPoint 2003的使用
7.1 PowerPoint 2003简介
7.2 PowerPoint 2003启动和退出
7.2.1 PowerPoint 2003的启动
7.2.2 PowerPoint 2003的退出
7.2.3 PowerPoint 2003窗口的组成
7.3 PowerPoint 2003的基本操作
7.3.1 创建演示文稿文件
7.3.2 演示文稿的保存
7.3.3 演示文稿的打开
7.3.4 幻灯片的版式
7.4 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操作
7.4.1 在普通视图下
7.4.2 在大纲视图下
7.4.3 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下
7.5 PowerPoint 2003中幻灯片的修饰
7.5.1 幻灯片母版
7.5.2 幻灯片背景和色彩的调整
7.5.3 应用设计模板
7.6 PowerPoint 2003中幻灯片的动态效果设定
7.6.1 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7.6.2 幻灯片动画效果的设定
7.6.3 演示文稿的放映
7.7 演示文稿的打印和打包
7.7.1 演示文稿的打印
7.7.2 演示文稿的打包和解包
第8章 Access 2003的使用
8.1 数据库系统概述
8.1.1 数据库相关概念
8.1.2 数据库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
8.1.3 数据模型
8.2 Access 2003简介
8.3 数据库建立及维护
8.3.1 Access 2003数据库的组成
8.3.2 数据库的建立
8.3.3 数据库的打开与关闭
8.3.4 数据库表的建立
8.3.5 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
8.3.6 表的基本操作
8.4 由表创建查询
8.4.1 什么是查询
8.4.2 怎样创建查询
8.5 窗体、报表
8.5.1 创建窗体
8.5.2 创建报表
第9章 Internet的使用
9.1 计算机网络基础
9.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9.1.2 数据通信
9.1.3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9.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9.1.5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9.1.6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
9.2 Internet概述
9.2.1 Intemet的发展
9.2.2 TCP/IP协议
9.2.3 IP地址和域名
9.3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9.4 Internet的应用
9.4.1 万维网及浏览器
9.4.2 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
9.4.3 电子邮件
第10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
10.1 多媒体技术概述
10.1.1 多媒体概念
10.1.2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10.1.3 多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
10.1.4 多媒体技术应用
10.1.5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
10.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0.2.1 多媒体个人计算机
10.2.2 多媒体硬件系统
10.2.3 多媒体计算机软件
10.3 数字音频制作
10.3.1 音频分类
10.3.2 声音信号的数字化
10.3.3 Cool Edit Pro
10.4 图形和图像技术
10.4.1 图形和图像的基本概念
10.4.2 数字图像的基本属性
10.4.3 常见的图形图像格式
10.4.4 光影魔术手
10.5 数字视频
10.5.1 视频的基本概念
10.5.2 常见的视频格式
10.5.3 电影魔方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2.2.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1994年2月18曰,在我国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计算机病毒被明确定义为“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现在有些法学专家指出,任何方式以非法的目的入侵目标计算机,影响这台计算机的使用,窃取数据,或者没有影响使用,但是存在这种风险的,存在这种可能性的这样一些程序和代码,无论它是不是能够自我进行复制,都是计算机病毒。这种说法,把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延伸了。由病毒的定义可以看出,计算机病毒本质只是某些人编写的一段程序代码,不过其目的是破坏计算机的功能或数据,并且它是可以传播的。2.2.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虽是一个小小程序,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具有以下特点。1.非授权可执行性用户通常调用执行一个程序时,把系统控制交给这个程序,并分配给它相应的系统资源,如内存,从而使之能够运行完成用户的需求。因此,程序执行的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而计算机病毒是非法程序,正常用户是不会明知是病毒程序而故意调用执行。但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如可存储性、可执行性,它隐藏在合法的程序或数据中,当用户运行正常程序时,病毒伺机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得以抢先运行,然而此时用户还认为在执行正常程序。2.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可执行程序。它通常附着在正常程序之中或磁盘引导扇区中,或者磁盘上标为坏簇的扇区中,以及一些空闲概率较大的扇区中,这是它的非法可存储性。病毒想方设法隐藏自身,就是为了防止用户察觉。


编辑推荐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用教程》编辑推荐:深化教改、结合等考、案例典型、拓展实训;丰富资源、打造精品、精心策划、专业编校。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用教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