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
2011-12
科学出版社
张新 主编
216
本书以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和中国皇权的形成,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经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教育、文学与艺术、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八章。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把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把宏观文化大背景与微观具体的旅游景点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能知晓我国著名的人文旅游景区,以及与旅游紧密相关的风俗文化。
本书各节都设计了“你知道吗?”这一环节,以取代传统的习题。这样既点出了本节的重点,又增加了趣味性。每一章的结尾都安排了“本章小结”、“实践活动”、“练习题”,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旅游与服务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历史教科书来使用。
第1章 “中国”和中国皇权的形成
1.1 “中国”和中国的疆域
1.1.1 “国”的起源
1.1.2 “中国”成为国家称号
1.1.3 “华夏”的来历
1.1.4 “中华”的来历
1.1.5 中国的疆域
1.2 从“三皇五帝”到“皇帝”
1.2.1 “三皇五帝”不同的说法
1.2.2 “三皇五帝”的象征和传说分歧的原因
1.2.3 “皇帝’的出现
本章小结
实践活动
练习题
第2章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2.1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概况
2.1.1 百家争鸣
2.1.2 法家思想
2.1.3 道家思想
2.1.4 墨家思想
2.2 儒家思想
2.2.1 儒家思想的形成
2.2.2 儒家思想的发展
2.2.3 儒家思想的主要学说和特征
2.2.4 儒家名胜
本章小结
实践活动
练习题
第3章 中国古代的经济
3.1 古代农业的发展及其成就
3.1.1 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阶段
3.1.2 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
3.1.3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变化
3.1.4 农作物品种的丰富
3.1.5 我国古代的农书
3.2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其成就
3.2.1 货币
3.2.2 度量衡
3.2.3 古代商路的发展
3.2.4 “市”的发展
3.3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及其成就
3.3.1 陶瓷发展历史
3.3.2 古代制漆业的发展和著名漆器
3.3.3 青铜制造业的发展和著名青铜制品
3.3.4 纺织业的发展
3.3.5 玉雕、砖雕和石雕
本章小结
实践活动
练习题
第4章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4.1 天文历法
4.1.1 中国古代在天文、气象上取得的成就及应用
4.1.2 古代历法及其应用
4.2 中医与中药的发展
4.2.1 中医在理论和医学著作上的成就
4.2.2 中医治疗技术的发展
4.2.3 中药研究上的成就
4.3 古代的交通工具
4.3.1 古代的车
4.3.2 古代的船
4.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选修)
4.4.1 造纸术
4.4.2 印刷术
4.4.3 指南针
4.4.4 火药
本章小结
实践活动
练习题
第5章 中国古代的文字、教育、文学与艺术
5.1 汉字
5.1.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5.1.2 造字法
5.2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5.2.1 科举制与教育
5.2.2 国子监与书院
5.2.3 文房四宝
5.2.4 典籍
5.3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5.3.1 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
5.3.2 文学与旅游
5.4 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
5.4.1 书法艺术
5.4.2 绘画艺术
5.4.3 音乐与舞蹈
5.4.4 戏曲艺术
本章小结
实践活动
练习题
第6章 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
6.1 中国古人早期信仰和道教的产生
6.1.1 对龙凤的崇拜和萨满教
6.1.2 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6.2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传人和发展
6.2.1 佛教的传入及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6.2.2 伊斯兰教的传入与发展
6.2.3 基督教的传入与发展
本章小结
实践活动
练习题
第7章 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
7.1 城池、宫殿和陵寝
7.1.1 古代的“城”
7.1.2 宫殿建筑
7.1.3 帝王陵寝
7.2 古代园林和桥梁
7.2.1 中国古代园林
7.2.2 古代桥梁
7.3 祭祀性建筑和装饰性建筑
7.3.1 祭祀性建筑
7.3.2 装饰性建筑
7.4 民居
7.4.1 山西的大宅院
7.4.2 徽州“四水归堂”天井院
7.4.3 福建土楼
7.4.4 北京四合院
7.4.5 云南“一颗印”
7.4.6 广东开平碉楼
本章小结
实践活动
练习题
第8章 中国的民俗文化
8.1 传统习俗
8.1.1 传统人生仪礼习俗
8.1.2 岁时节日习俗
8.1.3 信仰习俗
8.1.4 游艺民俗
8.1.5 古代的体育活动
8.2 姓氏文化
8.2.1 中国人的姓与氏
8.2.2 中国人的名与字
8.2.3 古人的“号”
8.2.4 避讳
8.3 饮食文化
8.3.1 食文化
8.3.2 酒文化
8.3.3 茶文化
8.4 服饰文化
8.4.1 我国古代服装发展简史
8.4.2 古代服装的基本类型
8.4.3 服饰与文化
本章小结
实践活动
练习题
参考文献
版权页:插图: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某些人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第二,在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这些都是新兴地主阶级利用政权的力量来改变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从而完成封建化的过程。在这种历史环境下,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没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而一旦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确立,封建大一统的国家形成,就很难再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百家争鸣”的盛况了。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士”就是所谓的知识分子。“士”阶层的活跃,和当时社会的“养士”之风的盛行有密切的关系。春秋时代已经开始“养士”,而战国时期更为盛行。各诸侯或大夫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外,为了逐鹿中原,统一中国,十分需要借重士的力量,因此纷纷“养士”,并且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士”中许多优秀人物受到重用,如商鞅、吴起等。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西周之时,学校都是官府的。《周礼》明确规定,“古者学在官府”。但是,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进学校学习,只有王公贵族的子弟才有资格,一般人是不能掌握文化知识的。东周时“学在官府”局面的被打破,使私人办学蓬勃兴起,像孔子所办的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等级,这样便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因而有学问的人多了起来。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第五,学术研究的宽松政策。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特别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往往都采取宽容的政策,允许其“合则留不合则去”,从而促进了各国的人才流动。允许学术自由,这就为“士”著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学术活动也受到鼓励和资助。这就大大促进了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
《中国旅游文化》是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职中专旅游服务类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最近正在看,教科书类型的书籍,可以做工具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