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评价
2011-10
科学出版社
张景安 编
242
科技创新评价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深圳创新评价》基于国内外创新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一套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与编制,并以此体系对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进行了分析。深圳作为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对全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深圳创新评价》对于理解科技创新规律、提高科技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是各级党政干部和科技管理研究者的参考读物。
序
前言
第一章 当代科技创新的趋势
1.1 科学的现代特征与我国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模式
1.1.1 把握科学前沿,调整学科方向
1.1.2 依据学科方向,调整学科布局
1.1.3 正确处理科技结合与科技差异的关系,改革科研体系的组织模式
1.1.4 正确处理科学社会化与科学固有规律的关系,改革科学宏观调控机制
1.1.5 正确处理科学全球化与国际科技竞争的关系
1.2 当代技术创新的主要特点
1.2.1 “无形的知识”创造财富
1.2.2 有科学原理指导的高技术开发蓬勃发展
1.2.3 周期短、快节奏的技术创新模式
1.2.4 技术创新中价格递减规律
1.2.5 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新方式
1.2.6 研发全球化
1.2.7 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至关重要
1.3 创新全球化的主要态势
1.3.1 从“位空间”到“流空间”
1.3.2 智力资源的全球开发得到高度重视
1.3.3 从“零和博弈”向“非零和博弈”转移
1.3.4 从实体到虚拟
1.3.5 新兴国家崛起
1.4 美国推动经济增长的科技政策
1.4.1 里根应对经济滞胀的政策及成效
1.4.2 克林顿执政的美国经济“黄金时期”
1.4.3 为经济增长服务的科学技术
1.4.4 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
1.5 产学研合作的促进
1.5.1 产学研合作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1.5.2 充分认识产学研合作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1.5.3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开创产学研合作新局面
1.6 创新方法的推广
1.6.1 我国创新方法的现状和问题
1.6.2 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意义
1.6.3 推进创新方法工作
1.7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1.7.1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系统工程
1.7.2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1.7.3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途径
1.8 科技园区的发展
1.8.1 中国高新区成效显著
1.8.2 清华科技园构建创新体系
第二章 科技创新评价的背景和意义
2.1 科技创新评价的背景
2.2 创新评价是重要导向
2.3 开展科技创新评价的意义
2.3.1 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3.2 有利于改革以地区生产总值为考核标准的导向
2.3.3 有利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2.3.4 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第三章 创新评价的内涵
3.1 创新评价的概念
3.2 创新评价的分类
3.3 基数评价方法
3.3.1 合成指数的优缺点
3.3.2 合成指数构造方法
3.4 序数评价方法
3.5 创新评价的质量控制体系
3.5.1 基础数据的质量
3.5.2 构造方法质量
第四章 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研究综述
4.1 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理论研究综述
4.1.1 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方法概述
4.1.2 单指标测评
4.1.3 多指标测评
4.2 国外区域创新体系评价方法与指标
4.2.1 测度方法
4.2.2 测度指标
4.3 国外创新指数体系应用现状
4.3.1 欧盟创新指数
4.3.2 英国城市知识竞争力指数
4.3.3 国家创新能力指数
4.3.4 全球综合创新指数
4.3.5 全球竞争力报告
4.3.6 加拿大大西洋省创新指数
4.3.7 美国区域创新指数
4.4 国内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现状
4.4.1 国内区域创新体系评价研究现状
4.4.2 国内创新指数体系应用现状
4.5 现有创新指标体系的评价
4.5.1 现有的创新指数更多的是反映创新能力,而非景气动态状态
4.5.2 动态性、时效性不足
4.5.3 创新的概念界定与范围不明确,指标太宽泛
4.5.4 特色指标缺乏
第五章 科技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5.1 区域创新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5.1.1 区域创新绩效评估
5.1.2 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综合评价体系与方法的构建
5.1.3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实证分析
5.1.4 结论与展望
5.2 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5.2.1 指标体系测度的原则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内容
5.2.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
5.2.4 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
5.3 深圳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问卷调查
5.3.1 数据来源
5.3.2 问卷统计企业知识产权现状分析
第六章 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与编制
6.1 景气分析及景气指数
6.1.1 景气指标的基本概念
6.1.2 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定义、意义与特征
6.1.3 景气分析流程
6.2 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标筛选
6.2.1 创新景气指标数据库的建立
6.2.2 科技创新景气指标筛选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6.2.3 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标的初选
6.2.4 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标的二次筛选
6.3 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编制
6.3.1 基准循环模式的确定
6.3.2 数据的处理
6.3.3 基准指标的确定
6.3.4 动向指标的确定
6.3.5 景气指数的编制
6.4 中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构造实证模拟
6.4.1 中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标库的建立
6.4.2 中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构造
6.4.3 中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检测信号
第七章 深圳自主创新的实践与评价
7.1 深圳市自主创新的实践
7.1.1 深圳市自主创新的成效
7.1.2 深圳推动自主创新工作的基本经验
7.2 深圳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评价
7.2.1 确立城市科技自主创新评价体系的依据
7.2.2 构建科技自主创新体系评估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7.2.3 各城市科技自主创新体系比较分析
7.3 深圳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综合评价结论
7.3.1 深圳市自主创新研发体系建设评价
7.3.2 深圳市自主创新政策管理体系建设评价
7.3.3 深圳市自主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评价
7.4 深圳企业对深圳市自主创新政策的问卷调查
7.4.1 政府政策的重要程度分析
7.4.2 财政税收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
7.4.3 政府金融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
7.4.4 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
7.4.5 政府人才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
7.4.6 政府鼓励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
附录
一、访谈:深圳,自主创新的热土
二、评论:勇当自主创新的排头兵
三、通讯:“把自主创新写在我们的旗帜上!”——来自深圳自主创新的报告
主要参考文献
克林顿的政策汲取了卡特政府、里根政府和老布什政府的经验和教训,是兼顾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其经济政策属于凯恩斯主义范畴,在政治上采纳新保守主义的理念。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放弃经济自由放任、由国家干预经济,以国民收入为中心,目标是充分就业、促进经济繁荣。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减少税收、增加开支、刺激消费;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通过增加税收、紧缩开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就是采用凯恩斯主义,使得美国度过了经济大萧条,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克林顿在竞选时就以罗斯福“新政”(NewDeal)的传人自居。 与其几位前任相比,克林顿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着眼长远利益和公共利益,重视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采取与里根和老布什不同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赤字。1993年克林顿促使国会通过《综合预算调整法案》,规定5年内消减联邦财政赤字4960亿美元。首先裁减的是政府行政开支,减少雇员,同时消减国防经费,关闭部分海外军事基地和减少退伍军人的福利津贴等。到1999年,美国防开支占联邦政府的财政预算减至14.6 %。到1998年,美国出现了29年来首次联邦政府财政盈余,约630亿美元。 二是将公共开支和私人开支的重点从消费转向投资,优先投资对就业和长期增长具有拉动作用的基础设施、科技和教育。包括投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以改善投资环境,把建设全国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作为经济振兴的刺激手段,投资科技和教育以提高国家竞争力。比如,1998年增加20%的教育拨款,新增经费510亿美元;采取减税措施,鼓励更多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2000年大部分学校联接互联网等。 三是改革税收制度,对富裕阶层增税,把减税的主要受益对象给予中产阶级,兼顾贫困阶层。年收入超过18万美元的富裕阶层应缴所得税从31%提高到36%,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还另缴纳10%的附加税。同时,允许中等收入的中产阶级选择较低的个人所得税率,对多子女的贫困家庭免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