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经济研究中的多边分析方法与应用

黄薇,郑海涛,任若恩 著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黄薇,郑海涛,任若恩 著  

页数:

179  

内容概要

  从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开始,方法论在经济分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经济学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而是更多建立在人的活动上的研究,但我们依然能够从人类的行为习惯或规则以及统计学理方面得到相对准确的启示。当这些经济活动涉及多边参与时,传统的分析手段往往难以观察或提炼出事物演变的规则。黄薇、郑海涛、任若恩所著的《国际经济研究中的多边分析方法与应用——理论方法实例》在对国际经济、金融问题中涉及的主要多边领域进行系统介绍的基础上,全面回顾了这些领域中常用的或主流的多边测算方法及其方法论基础,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实际的应用。全书主要涉及多边权重测算方法论、有效汇率及基于单位劳动成本的实际有效汇率方法、多边购买力平价方法以及多国价格指数分析方法等,并对这些不同形式的多边变量进行了实例分析与测算,在最后一章中则重点介绍了在汇率制度分类方案设计中引入多边变量所带来的具有启示性的发现。
  《国际经济研究中的多边分析方法与应用——理论方法实例》强调实用性、有效性和创新性,以方法和实例相结合。可以作为具有一定经济学和数量分析基础,并对国际经济问题有兴趣的高等院校教师及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的研究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课程的教学辅助用书。

书籍目录

总序
序言
第1章 绪论
 1.1 有效汇率理论研究
 1.2 实际汇率理论研究
 1.3 多边购买力平价研究
 1.4 国内价格变动与汇率传导研究
 1.5 汇率制度分类研究
 1.6 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2章 基于多边贸易权重的制造业产品贸易格局研究
 2.1 引言
 2.2 研究背景
 2.3 方法论基础与数据来源
 2.4 产业部门贸易权重的实证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边视角下的中国价格竞争力变动趋势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背景
 3.3 方法论基础与数据来源
 3.4 研究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制造业产出的PPP多边测算研究
 4.1 多边比较PPP指数建立的基本方法
 4.2 多边比较PPP指数的研究
 4.3 中国制造业的多边比较研究:1980~2004年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多国PPI波动率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背景与前期研究准备
 5.3 方法论基础
 5.4 对于PPI波动率趋同现象的因子分析
 5.5 趋同性现象的解释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汇率制度分类研究及相关争论
 6.1 引言
 6.2 研究背景
 6.3 汇率制度的分类方法研究
 6.4 汇率制度分类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争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多边变量的事实汇率制度分类研究
 7.1 引言
 7.2 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细节问题
 7.3 方法论基础与数据来源
 7.4 分类步骤及中间结果分析
 7.5 制度分类结果分析
 7.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章节摘录

第1 章 绪  论在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 国际间的经济关系也更加错综复杂, 使得开放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往的两国模型假设已经越来越偏离经济实践, 采用开放的、多边的视角来研究国际经济、金融问题变得愈加重要。然而, 在国际经济多边研究中最大的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缺乏方法论支持, 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基础数据的缺失。实际上在不少重点领域中对多边方法的研究已经形成体系。例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国际清算银行(BIS) 等机构已经在有效汇率研究领域拥有了近50 年的经验积累, 对于多边贸易权重体系的设计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而成熟的方法论体系。而后一个困难则更为严峻,尽管对于有效汇率、实际汇率以及购买力平价的方法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 但是相关数据依然存在严重的缺失问题, 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这些困难妨碍了学者对国际经济中的多边问题开展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的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的定义是存在差异的。亚当? 斯密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有限资源的分配问题。而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增加全社会福利, 还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生活抉择的。但无论采用哪种经济学定义, 都不可否认价值理论在经济学中的核心地位, 而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一种反映, 成为价值理论研究中的核心变量。本书将主要针对国际价格及相关问题开展多边研究, 涉及的领域包括利用贸易权重反映的多边贸易格局、有效汇率反映的多边价格竞争力、购买力平价反映的实际多边购买力水平衡量、以工业出口产品价格指数分析为基础的多国价格波动, 以及基于多边汇率信息的事实汇率制度研究。本章将从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基本定义等方面对以上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中国经济开放度逐步提高, 国际间的经济合作逐渐加强。中国自1994 年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实际上在2005 年7月之前, 行使的是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自2005 年7 月21 日起, 中国宣布采取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更灵活的汇率机制, 将参考对象从单一货币的双边角度扩展为多国货币的多边领域。从此中国的汇率趋向灵活, 从2005 年7 月到2007 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约11.7 % , 然而, 2007 年中国的贸易盈余仍然高达2620 亿美元, 比2006 年上升了47.7 % 。开放的经济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国际金融问题, 如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国际收支双顺差以及资本账户开放压力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经济程度的提高, 外汇市场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汇率风险成为不可回避的利益问题。然而, 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健全的金融体系, 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与汇率水平的控制问题上更容易遭受严重挫折。20 世纪下半叶, 日元持续大幅升值所引发的经济泡沫, 最终成为日本经济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 1994 年年底政府突然扩大比索对美元的幅度范围,使得比索的贬值压力加大, 墨西哥最终陷入金融危机, 被迫宣布比索自由浮动;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亚洲国家不得不面对货币危机; 2001 年以汇率制度改变为开端, 阿根廷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并波及临近的拉美国家。作为开放经济中的核心经济变量, 国家间货币比价不仅与国际收支直接相关, 而且也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汇率制度的变化对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物价水平, 乃至就业状况均有影响; 国家间货币比价水平则直接影响贸易活动及现实的国际价格竞争力; 开放经济体内工业品价格波动情况既受其经济状况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后者的影响对于主要的工业国家而言更为显著。随着近期人民币汇率不断提高,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面临着汇率变化带来的相对劣势。人民币汇率水平是否适度, 关系到中国是否能实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实现内外均衡发展, 以及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1.1  有效汇率理论研究经济学理论中, “有效汇率” 的定义随着时代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也有所不同。过去有效汇率是指调整进口和出口成本因素影响后的汇率, 这些因素包括关税、补贴、从属费用和其他费用。然而, 由于近几十年来, 关税主导作用在下降, 非关税作用在增强。但非关税壁垒的平均成本难以估计, 而且波动频繁。因此, 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有效汇率含义已不再常用, 取而代之的是目前较为通用的有效汇率的第二种定义, 指一个国家对其贸易伙伴国的平均综合汇率水平, 即根据一定的权重安排对测算国与其贸易国的所有双边名义汇率进行加权得到的汇率, 它反映一国对外综合汇率波动水平。从双边扩展到多边需要经历一个加权的过程, 因此测算有效汇率实际面临两种选择, 一是加权方法, 二是权重体系。加权的方法分为算术加权和几何加权两种形式。由于几何加权方法具有对称性和一致性的优点, 因此在实际运用中一般采用几何加权方法来处理。McGuirk (1987) 通过实证说明了尽管不同的权重方案计算出来的竞争力指数运动方式大体相似, 但是采用不同的权重方案计算的指数不仅结果不同, 而且其所反映的价格水平变化也存在本质的不同。他指出包含双边市场和第三市场中的竞争关系的竞争力权重体系比简化的权重体系更合适,因为该权重体系可以更加精确地衡量在国际价格竞争中每个相关国家的权重水平。之后, Marsh 等(1994) 在同一理论框架下从理论构成和应用效果上, 分析比较了五种不同的竞争力指标: ① 基于CPI 的实际有效汇率; ② 基于制造业单位出口价值的实际有效汇率; ③ 基于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的实际有效汇率; ④ 基于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相对价格的实际有效汇率; ⑤ 基于制造业的被增加值指数平抑后的单位劳动成本的实际有效汇率。该研究发现, 权重方案的选择对除第4 个指标以外的其他指标均有明显影响, 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权重选择的重要性。1.1.1  权重体系的基本标准与假设Armington (1969) 给出了“理想的贸易竞争力权重” 的基本标准: 该权重应该对价格变动具有相同的敏感性① , 即当所有国家价格发生同比例变化时, 在国际市场上不会对其中任一个国家的产品需求造成影响。具体而言, 也可以理解为, 一国价格水平若相对于其他国家上升10 % , 与其他所有国家的价格水平下降10 % , 该权重体系所测度的影响应该是相同的。权重计算方法的基本假设: 各国间商品不完全替代, 且商品的替代弹性为常数(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 CES) 。已经有研究(Spilimbergo et al .,2000) 证明, 即使发达国家间或是发展中国家间的商品替代弹性大体一致, 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商品替代弹性是有区别的。该研究采用56 个国家26 年的数据, 证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国家间的出口商品替代弹性比non唱OECD 国家的要小。②1.1.2  权重体系测算方法的研究尽管关于权重的计算方式层出不穷, 根据Turner 等(1993) 主要可以划分为四类权重体系: 基于模型的权重体系(model based weights schemes) 、双边贸易权重体系( bilateral trade weighting schemes) 、全球贸易权重体系( globaltrade weighting schemes) 和双权重体系(double唱weighting schemes) 。在第一类基于模型的权重体系③ 中, 比较有影响的是IMF 曾经采用的Artus 等(1981) 提出的多边汇率模型( multilateral exchange rate model , MERM) ④ , 该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一般均衡仿真模型。由于这一类权重体系相对复杂, 且其基本假设的合理性① 和模型的稳健性② 常受质疑, IMF 早在1992 年便停止了公布基于该方案的有效汇率指数。在IMF 公布的有效汇率测算中, 关于贸易权重的测算体系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适用于基于名义有效汇率以及CPI 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 _ based on CPI) 的全球贸易权重体系; 另一类是用于基于单位劳动成本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 _ basedon ULC) 的产业部门贸易权重体系。两者虽有不同, 但都是建立在双权重体系框架下。全球贸易权重体系的优势在于: ① 由于仅仅依靠贸易双边数据, 数据获取较为容易, 因此其计算所涉及的国家相应也较多, 2006 年以前的REER _based on CPI 指数的测算即基于此权重体系, 覆盖面达到184 个国家和地区;② 该权重体系包含了非石油的初级商品(non唱oil primary commodity) 、制造业产品(manufactured goods) , 以及旅游服务业(tourism services) 三个不同领域的贸易竞争信息。但是, 该方法没有考虑本国市场上本国商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使得这一指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商品的需求竞争状况。产业部门贸易权重体系增加了本国产品在本国的销售份额, 考虑了本国产品与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竞争状况的研究相对全面。但同时, 各国部门产品的产出量(以当年名义价格计量) 数据获取困难, 使得参与测算的国家受到限制, 且涉及的产品领域也仅限于制造业。IMF 在2006 年以前只提供了21 个国家的基于产业部门贸易权重体系的实际有效汇率(McGuirk , 1987 ; Zanello et al ., 1997) 。目前, IMF 所采用的贸易权重体系来自Bayoumi 等(2006) , 他们对产业部门贸易权重体系进行了推广,利用1999 ~ 2001 年的数据计量了164 个国家的权重, 涵盖将近100 % 的全球贸易, 并且从原来的单一考虑制造业产品贸易状况, 扩展到日用品、制造业产品和旅游业三大产品分类的权重计算。其研究结果直接反应到IMF 的官方数据库,2006 年1 月之后的98 个国家和地区的有效汇率测算结果均源自该文的研究结果。目前, 国内的研究者普遍采用的是简化的加权方案, 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根据本国对各国出口额占本国总出口额的比重确定各国权重; ② 根据本国对各国进口额占本国总进口额的比重确定各国权重; ③ 根据本国对各国贸易额占本国总对外贸易额的比重确定各国权重(戴世宏, 2003 ; Dullien , 2005 ; Fung et al .,2006 ; 马丹等, 2006) 。这些权重方案主要度量的实际仍是简化市场差异情况下的双边贸易比较, 与西方主流研究存在较大差距, 不再一一详述。1.2  实际汇率理论研究对于开放经济而言, 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的经济发展能力, 其中实际汇率是影响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之一。采用实际汇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指标的做法由来已久, 实际汇率决定了一个国家所有商品与劳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水平。在价格竞争力是可贸易品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的情况下, 作为反映这种价格竞争力的实际汇率就成为影响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变量(Junz et al ., 1973) 。一般对于实际汇率的测算采用间接标价法, 即单位本币所换外币比率, 因此该指数与币值的升贬同向。实际汇率升值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而实际汇率贬值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上升。汇率研究领域存在大量有争议的议题, 实际汇率测算领域也是如此。对于基于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的实际汇率指数(real exchange rate based on unit laborcost index , RER _ ULCM) , 尽管有学者(Lipshitz et al ., 1991 ; Turner et al .,1993 ; Turner et al ., 1997 ; Harberger , 2004) 曾指出该指数的局限性, 但该指数仍被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非常有用而且重要的国际竞争力指标。Turner 等(1993) 对常用的实际汇率指数作了全面的分析, 认为在用于构造实际汇率的价格或成本平抑指数中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指数(unit labor costin manufacturing , ULCM) 可能是最好的单一指标。在三个最常用的实际汇率指标(实际汇率分别基于出口单位价值、CPI 和ULCM) 的比较中, Marsh 等(1994) 也认为ULCM 对于评估竞争力是最有效的。他们认为该指标具有以下优点: ① 工业化国家的劳动成本数据较容易获得, 并且具有可比性; ② 劳动成本是制造业总生产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 该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劳动成本变化与生产率变化之间的综合变动。Hinkle 等(1999) 通过理论模型证明了, RER _ ULCM 相对于基于CPI 的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 based on CPI Index) 而言, 能够更好地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他们认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改善应被定义为该国与外国之间的相对利润份额的增长, 并且这种增长能够促进产出和投资的扩张。但同时, 他们也指出制造业的单位劳动成本指数基本上属于一国可贸易品部门的价格指数, 所以采用该指标测算的实际有效汇率可能忽视了非贸易品部门对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一个国家非贸易品部门的发展将对经济体的内部资源配置, 以及贸易品部门的中间投入成本等方面产生影响, 因此采用包含非贸易品价格在内的总体价格指数测算的实际汇率, 在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可以作为以ULCM 为基础的实际汇率的补充。1.3  多边购买力平价研究自1968 年开始, 在联合国与世界银行的支持下, 建立并开始实施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ject , ICP) 。ICP 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从支出方的角度出发计算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 然后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出各国的GDP 和人均GDP 进行比较。ICP 工作在世界银行的工作人员和美国宾州大学专家的参与下, 迄今已完成了6 个阶段的工作, 目前正在开展以2011 年为基准调查年的全球新一轮ICP 活动, 这已成为世界银行的一项长期研究工作, 加入ICP的国家已由10 个增加到200 个。在ICP 的研究进程中, 最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是前三个阶段, 由Irving Kravis 、Alan Heston 和Robort Summers 等共同组织完成, 即分别以1967 年、1970 年及1975 年为基准年份的研究工作, 在此期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在这个研究中使用的货币换算因子是支出法PPP , 简记为ICP唱PPP , 它是目前测算PPP 的主要方法之一, 很多服务业产出PPP 的测算都使用这种方法。中国国内有关ICP唱PPP 测算的研究比较晚, Ren R和Chen K 是最早使用ICP 方法估算中国和美国的PPP (以1985 年为基年) , 并采用PPP 对中美的GDP 进行了比较, 完成最早的实证研究。1.3.1  购买力平价测算的多边方法双边比较缺少传递性( transitivity) , 在实际运用中不能间接而有效地推出其他国家间的PPP 等原因, 因此ICP 发展了多边比较方法。多边比较方法有很多, 如“星” 体系法、Van Yzenren 法、平均价格法和Walsh 法等, 这些方法都曾在ICP 某类国际比较中使用过。目前, 主要的多边比较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CPD 法CPD 法, 即国家产品虚设法( country唱product唱dummy method ) , 是Summers 于1973 年提出的, 用于由一个不完全的价格矩阵估计基本类PPP 。该法用简单回归分析法来解释不同国家商品的价格水平。它假设商品的观测价格是PPP 、一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价格水平和随机扰动项的乘积, 对这个等式对数化后, 可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将这个方程应用于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商品, 可得到线性回归方程组。在假设基国的PPP 等于1 的条件下, 可以直接采用矩阵方法求解这个方程组。CPD 法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某类内, 具有较多价格观测值的国家比只有较少价格观测值的国家, 对回归系数的影响较大。比如在ICP 的多数基本类中, 发达国家有价格的规格品比发展中国家更多, 这会影响最终的PPP 结果。Kravis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经济研究中的多边分析方法与应用 PDF格式下载



教会了我们怎么使用的方法,现在的经济学,方法比思想重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