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从工程管理到社会管理

黄顺基 等著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黄顺基 等著  

页数:

237  

字数:

299000  

内容概要

  《从工程管理到社会管理(钱学森科学技术思想研究丛书)》主要内容包括:上篇,从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论述钱学森创建社会工程的基本设想。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新形势下,如何组织管理社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如何组织管理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时代的新课题。中篇,论述钱学森创造性地提出的构建社会工程总体框架的思路。下篇,论述社会工程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开放复杂巨系统
”概念;信息方法与大系统协调控制理论在“综合集成法”中的作用。
《从工程管理到社会管理(钱学森科学技术思想研究丛书)》适合党政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及社会人士、高校师生阅读。

书籍目录

《钱学森科学技术思想研究丛书》序
前言
上篇 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
 第一章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
  1.1 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与社会发展
  1.1.1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于农业革命
  1.1.2 恩格斯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分析
  1.1.3 钱学森关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论述
  1.2 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
  1.2.1 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
  1.2.2 技术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与形成
  1.2.3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1.2.4 钱学森提出世界社会形态
  1.3 钱学森论第五次产业革命与信息网络建设
  1.3.1 从技术革命看第五次产业革命的发展
  1.3.2 第五次产业革命将社会从工业化推向信息化
  1.3.3 钱学森论信息网络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建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2.1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2.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产生与形成
  2.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创建
  2.2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2.2.1 生产函数
  2.2.2 科学技术革命与生产函数的表示形式
  2.3 钱学森创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2.3.1 科学技术革命是生产力革命
  2.3.2 发展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新的科学技术
  2.3.3 建设科学技术业的支柱工程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管理的基本设想
  3.1 钱学森关于组织管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设想
  3.1.1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规律
  3.1.2 中国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3.1.3 社会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
  3.2 社会系统工程的理论体系
  3.2.1 社会系统工程的基本前提
  3.2.2 社会系统工程的建构
  3.2.3 社会系统工程的认识论
  3.3 社会系统工程的学科体系
  3.3.1 按实践论的观点构建社会系统工程的学科体系
  3.3.2 社会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3.3.3 社会系统工程的基本内容
  3.3.4 社会系统工程的基本程序
  3.4 一个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社会系统工程
  3.4.1 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市场经济形成的分析
  3.4.2 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
  3.4.3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3.4.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织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中篇 社会系统工程的总体框架——社会管理的创新研究
 第四章 社会系统工程的思想基础
  4.1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论述
  4.1.1 社会形态及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4.1.2 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4.1.3 社会形态的变革与生产力的发展
  4.1.4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与秘密
  4.1.5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
  4.2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创新
  4.2.1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党60年的理论总结
  4.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2.3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4.2.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2.5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3 新形势下组织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新问题
  4.3.1 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4.3.2 现代化建设的国内环境
  4.3.3 在基本国情不变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新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社会系统工程对管理科学的丰富与发展
  5.1 从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
  5.1.1 管理的起源与管理科学的诞生
  5.1.2 行为科学的兴起
  5.1.3 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新发展
  5.1.4 组织行为学的新动向
  5.1.5 行为科学在管理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5.1.6 行为科学存在的问题
  5.2 从一般系统论发展起来的系统管理理论
  5.2.1 系统思想与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5.2.2 系统管理理论的诞生及其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
  5.2.3 系统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比较
  5.3 从战争的需要发展起来的运筹学
  5.3.1 运筹学的产生
  5.3.2 钱学森对运筹学的发展
  5.3.3 运筹学的分支
  5.4 钱学森对管理科学的分析、概括与创建
  5.4.1 钱学森对中国行为科学的分析与创建
  5.4.2 钱学森对系统管理理论的分析与创建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社会系统工程对系统工程的丰富与发展
  6.1 工程的组织管理
  6.1.1 工程组织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6.1.2 现代工程是一个系统
  6.1.3 现代工程组织管理的职能
  6.2 系统工程是现代工程的组织管理技术
  6.2.1 系统工程的诞生
  6.2.2 钱学森对系统工程的发展
  6.3 社会系统工程对系统工程的发展
  6.3.1 从系统工程到社会系统工程
  6.3.2 社会工程的理论前提
  6.3.3 社会工程的认识过程与组织机构
  6.3.4 社会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6.3.5 建设社会工程的学科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社会系统工程的思想与方法
  7.1 历史上的系统思想
  7.1.1 古代的系统思想
  7.1.2 近代的系统思想
  7.2 现代的系统观与系统理论
  7.2.1 系统观与机械观的对立
  7.2.2 一般系统论的研究方法
  7.3 钱学森论系统的产生与分类
  7.3.1 自然系统的产生
  7.3.2 自然系统的演化及分类
  7.4 钱学森提出社会系统工程的对象与方法
  7.4.1 简单系统与复杂系统的区分
  7.4.2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概念
  7.4.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研究方法
  7.4.4 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法对系统方法的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下篇 社会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现代化——社会管理的科学方法
 第八章 钱学森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社会系统工程
  8.1 钱学森适应当代世界与中国发展的新形势创建新的方法论
  8.1.1 社会系统工程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新形势下提出的
  8.1.2 社会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原则
  8.2 钱学森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社会系统工程的对象
  8.2.1 社会工程的对象是特殊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8.2.2 社会工程对象与近代自然科学对象的重大区别
  8.2.3 社会工程的基本概念
  8.3 钱学森关于近代自然科学方法的论述
  8.3.1 近代自然科学方法的产生
  8.3.2 近代自然科学方法的形成
  8.3.3 钱学森论近代自然科学方法的局限性
  8.3.4 造成近代自然科学方法的局限性的原因
  8.3.5 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8.4 钱学森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社会工程的方法
  8.4.1 科学转变时期方法论革新的重要性
  8.4.2 钱学森对综合集成法的方法论分析
  8.4.3 交叉科学时代钱学森倡导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 社会系统工程的信息方法
  9.1 信息范畴与信息概念
  9.1.1 信息范畴
  9.1.2 信息概念
  9.2 从本体论信息到认识论信息(全信息)
  9.2.1 认识论信息的认识主体及其含义
  9.2.2 研究认识论信息是现代科学的重大课题
  9.3 从认识论信息到方法论信息(信息方法)
  9.3.1 认识论信息的加工产物
  9.3.2 信息方法的特点
  9.3.3 人工智能与信息方法
  9.3.4 信息方法的意义
  9.4 信息方法在综合集成法中的作用
  9.4.1 认识论信息(全信息)是基础
  9.4.2 从本体论信息到认识论信息的转换是关键
  9.4.3 从信息到知识的转换是核心
  9.4.4 信息与知识的综合集成
  9.4.5 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9.4.6 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9.4.7 主观预期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9.4.8 开放民主综合集成的决策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章 社会系统工程的总体方案设计方法
  10.1 系统工程的基本总体方案
  10.1.1 系统工程集中控制总体方案
  10.1.2 系统工程分散控制总体方案
  10.1.3 系统工程递阶控制总体方案
  10.2 社会系统工程的典型总体方案
  10.2.1 社会系统工程的多级系统总体方案
  10.2.2 社会系统工程的多层系统总体方案
  10.2.3 社会系统工程的多段系统总体方案
  10.3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社会系统工程的协调控制方法
  11.1 社会系统工程的多变量协调控制方法
  11.1.1 自治调节
  11.1.2 协调控制
  11.2 社会系统工程的大系统协调控制方法
  11.2.1 社会系统工程的大系统可协调性
  11.2.2 社会系统工程大系统“递阶协调控制”方法
  11.2.3 社会系统工程大系统“分散协调控制”方法
  11.2.4 社会系统工程全息协调方法
  11.3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社会系统工程的建模仿真方法
  12.1 社会系统工程的广义模型
  12.1.1 集成广义模型
  12.1.2 控制论模型
  12.1.3 变粒度模型
  12.1.4 智能化模型
  12.2 社会系统工程广义模型的建模方法
  12.2.1 社会系统工程广义模型的建模原则
  12.2.2 社会系统工程广义模型的建模方法
  12.2.3 社会系统工程广义模型的建模步骤
  12.3 社会系统工程的智能仿真方法
  12.3.1 社会系统工程智能仿真的概念
  12.3.2 社会系统工程智能仿真方案
  12.4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开始干预经济活动,出现了一些国家垄断资本形式(如国有企业和半国有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于战争和经济破坏,各交战国都出现了人力、物力、财力紧张的现象。为了动员和集中力量支持战争,它们纷纷设立战时经济管制机构,对各重要部门的生产、原料分配、劳动力调度、运输工具的使用、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分配以及贸易、金融、物价、工资等实行国家直接控制和强制性的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945年9月)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所谓国家垄断资本,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它实质上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保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理想的总资本家”,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在这一阶段,“科学一技术一产业”的特点是:以原子能的利用和电于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的产业革命,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电子化时代,生产的自动化和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劳动社会化的广度与深度得到空前发展,创造了崭新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据统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20多年生产的产品,超过了过去200多年生产产品的总和。与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日益加大。  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仍然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仍然是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从工程管理到社会管理 PDF格式下载



书很棒,非常仰慕钱老,受益良多!就是这次快递不给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