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界史:古代史编 上卷

吴于廑 齐世荣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5-01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吴于廑 齐世荣  

页数:

461  

字数:

41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研究成果,是教育部推荐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也是“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全书共40章,上册为第1~18章,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和辅酶、抗生素、激素和生物膜等。下册为第19-40章,包括代谢总论、生物氧化、糖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分解及氨基酸代谢、核酸的降解与核苷酸代谢、核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跨膜运输、生物固氮和光合作用等。每章都附有提要和习题,书后附有生物化学常用名词英汉对照、名词缩写、索引等,以便读者学习。本书吸收了生物化学国际、国内的最新进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章节仍按“先静态、后动态”组织编排,符合国内的教学习惯,便于教师教学使用和学生自学。  本书是国内内容最为丰富的基础生物化学教材,适合于综合性院校、农林院校、医学院校及师范院校的生命科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供教师、研究生及科研工作人员使用。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 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第四节 文明的产生  第五节 史前文化 第二章 最初的文明(上)(公元前4000年代后期至公元前2000年代前期)  第一节 早期埃及  第二节 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 第三章 最初的文明(下)(公元前4000年代后期至公元前2000年代前期)  第一节 印度河流域文明  第二节 爱琴文明的发生  第三节 黄河流域的夏王朝 第四章 早期文明的盛衰(上)(公元前巧世纪-前9世纪)  第一节 西亚诸国  第二节 新王国时期的埃及 第五章 早期文明的盛衰(下)(公元前15世纪-前9世纪) 第一节 吠陀时代的印度(约公元前1500-前600年) 第二节 迈锡尼文明和荷马时代   第三节 商周时期的中国第六章 上古西亚帝国 第一节 亚述帝国  第二节 亚述帝国解体后的西亚与北非 第三节 波斯帝国 第七章 印度的列国时期和孔雀帝国(公元前6世纪-前2世纪) 第一节 列国时期  第二节 孔雀帝国的兴衰第八章 希腊城邦的形成和古典时代 第一节 希腊城邦的形成 第二节 希腊古典时代(上) 第三节 希腊古典时代(下)第九章 马其顿的兴趣和马其顿-希腊的扩张第十章 罗马的兴起第十一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与同时期的世界第十二章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帝国(上)第十三章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帝国(下)第十四章 古代世界的衰落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为人类的史前时代。它始于人类的出现,终于国家的产生。根据已发现的古猿和古人类化石材料,最早的人类可能出现在距今300万年或400万年之前。而国家产生的时间则各地不一,有的地方甚至直到今天还处在原始社会的阶段。在原始社会,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十分低下,劳动产品只能满足最迫切的生活需求。由于不能创造出剩余产品,因此不可能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人们必需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才能维持集体的生存,这就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到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提高了,产品有了剩余,于是私有财产,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也就随之而来,以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原始社会也就逐步解体。国家的诞生,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终结。原始社会是没有文字的史前时代,对原始社会的研究,只能依靠古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多种学科所提供的材料。古生物学和古气候学使人们得以了解原始人类生存的环境及其对古人类产生的影响。古人类学和考古学不但为人们提供了原始人类体质形态和物质文化发展的证据,并且为当时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精神文化面貌提供了有益的线索。而民族学则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原始社会某一阶段的社会生活、家庭形态、婚姻制度、宗教信仰以及生产发展的状况。马克思和恩格斯吸取了前人的成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揭示了原始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原始社会史的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编辑推荐

《世界史:古代史编(上)》是国内内容最为丰富的基础生物化学教材,适合于综合性院校、农林院校、医学院校及师范院校的生命科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供教师、研究生及科研工作人员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界史:古代史编 上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