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1994-6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经泽 编
390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和培养目标的需要,根据国家教委师范司的建议,我们决定组织编写适合师范院校特点和教学要求的汉语言文学和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系列教材。1988年以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已就汉语言文学和政治教育两个专业各门主干课教材,从全国师范院校遴选了富有教学经验的高水平的专家、教授为作者,并在总结和吸收师范院校教改经验和编写教材经验基础上,开始了本套教材的编写工作。到1990年秋季,这两套教材陆续出版发行。 组织编写具有师范院校特点的本科系列教材,我们尚缺乏经验,希望得到全国师范院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关心和支持,并望得到关于本教材的批评和建议。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是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进行社会调研活动的学生编写的“社会调查”课程的教材。全书对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以社会调查活动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人类社会调查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阐明了社会调查活动的性质、特点、运行机制和功能,介绍了社会调查活动诸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在体系建构方面,既吸收了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又进行了创新性的理论探讨。与同类教材相比,它更具有理论性可读性、可操作性。它可供各类大专科院校社会学专业学习使用。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点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主体和客体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第四节 社会调查的任务和功能第二章 社会调查理论和方法的历史及其发展第一节 古代的社会调查及其特点第二节 近代的社会调查理论和方法第三节 现代的社会调查理论和方法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社会调查的理论与实践第三章 社会调查的程序和设计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第二节 选择社会调查课题第三节 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第四节 调查研究的理论建构第五节 调查总体方案的设计第四章 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第一节 普遍调查第二节 抽样调查第三节 典型调查第四节 个案调查第五章 抽样第一节 抽样的概念与程序第二节 概率抽样第三节 非概率抽样第四节 样本规模第六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第一节 测量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节 社会测量尺度第三节 社会测量指标第四节 社会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第七章 问卷法第一节 问卷法及其特点第二节 问卷的类型与结构第三节 问卷设计中的原则与步骤第四节 问题及答案的设计第五节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八章 访谈法第一节 访谈法及其特点第二节 访谈法的类型第三节 访谈的程序与技巧第九章 观察法和文献法第一节 观察法第二节 文献法第十章 调查资料的整理方法第一节 资料整理的意义和一般步骤第二节 资料的审核与汇总第三节 资料的分组第四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第十一章 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第一节 统计分析概述第二节 单变量描述统计第三节 双变量统计分析第四节 推论统计第十二章 调查资料的计算机分析第一节 SPSS概述第二节 SPSS/PC数据输入第三节 数据文件和命令文件第四节 SPSS/PC统计操作过程第五节 常用统计程序的命令格式第十三章 调查资料的理论分析第一节 调查资料理论分析概述第二节 调查资料的逻辑分析第三节 调查资料的理论解释第十四章 调查报告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作用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类型和结构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撰写后记
版权页:插图:1.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比较,其特点表现为它首先是一种认识行为,它的主要功能是反映社会事实,使调查对象及其规律再现于人们的意识之中。社会调查的成果可用以指导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起作用。但社会调查行为本身及其认识成果并不能直接地影响和作用客观调查对象。2.社会调查作为一种认识行为与一般认识行为相比较,其特点主要不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上而是在认识对象的特殊性上,例如与自然调查和人体调查相比较,自然调查的对象是自然界现象及其规律。人体调查的对象是人体的结构及其规律。社会调查有时也涉及调查某些自然现象或人体状况,但是这些自然现象和人体状况必须是作为与社会事实相互作用的因素,而且是为了了解和解决某种社会问题才被调查的。3.社会调查作为社会认识行为.在与其他社会认识行为相比较时。其特征表现在它所关注的不是认识对象的所有的属性而是对象的社会性。所谓对象的社会性是指社会调查着眼于认识研究社会,研究社会中个人与个人间、群体与群体间的共同行为及其关系,例如与某些刑事、民事案件或新闻采访等调查比较,这些调查的对象是个人行为或个别事件,虽然它们都是社会中的行为和事件,但不具有社会性,只有当了解个人或个别事件作为认识某种社会性事实手段时,这方面的调查才属于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用书之一。
作为课本内容不做过多评论,只想说一下 物流真是超级的慢 ,北京到河南走了六天, 物流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