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

蒋承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5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蒋承勇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研究的新成果。作者吸取现代美学、现代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系统科学等新观念、新方法,重新阐释欧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内涵、特征和现代意义,指出了它与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书以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又从文艺美学、文化哲学的高度对其作思辨性分析,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为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的研究以及文学创作提供了富有启迪性的文学观念与方法。本书适合于文学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广大文学爱好者使用。

作者简介

蒋承勇,男,文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级专家,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会会长,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出版专著7部,出版译著1部,主编教材6种。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外国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1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次、浙江省政府一等奖2次、二三等奖多次、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1次。

书籍目录

序言
导言: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性
第一章 现代文化基因的原始积累与“批判”的双重超越
第一节 上帝不是在—夜间死去的
第二节 司汤达:自由的困惑
第三节 托尔斯泰:堂吉诃德与西西福斯的融合
第四节 巴尔扎克:对人类生命本体的忧思
第五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的定位的困惑
第六节 福楼拜:跋涉于沙漠中的骆驼
第七节 左拉:“人”的神话的陨落
余论
第二章 审美心理机制的差异性与反应生活的不同取向
第一节 审美心理机制与创作风格
第二节 司汤达:人的激情—心理的描绘者
第三节 托尔斯泰;人的精神—心理的描绘者
第四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的心灵之谜的破译者
第五节 巴尔扎克:史无前例的“物本主义”者
第六节 狄更斯:想象与虚构中的外部世界
第七节 福楼拜: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
余论
第三章 心理原型的外化与反映的变形
第一节 心理原型与现实的重构
第二节 司汤达的心理原型与反抗者群像
第三节 巴尔扎克的心理原型与金钱时代的心灵世界
第四节 狄更斯的心理原型与小说的童话模式
第五节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心理原型与畸形的世界
第六节 托尔斯泰的心理原型与探索者群像
余论
第四章 于连性格系统论
第一节 系统的整体性原则与于连性格的多元多层次
第二节 从系统的自组织原理看于连性格的自在性与自主性
第三节 于连性格系统的审美透视
余论
结语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