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

本社 高等教育
出版时间:

1999-5  

出版社:

高等教育  

作者:

本社  

页数:

389  

字数:

31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郭志刚、孙中田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下修订版)》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在编写过程中,本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加强对作家作品的具体分析;对现代文学领域近些年来重新发现或重新评价的一些作家作品,以及其他有关的文学史实与现象,进行认定与鉴别。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的中文专业本专科学生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三编 在炮火洗礼中的蜕变与新生(1937—1949)
第二十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运动
第一节 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二节 “文艺大众化”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国统区抗战文艺的演变
第四节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艺运动
第五节 上海“孤岛”、香港、台湾和沦陷区的文艺运动
第二十四章 报告文学的兴起与散文、杂文的发展
第一节 在炮火中蓬勃发展的报告文学
第二节 《鲁迅风》与《野草》作家群的杂文
第三节 散文的演变与复兴
第二十五章 民族的心音与战斗的鼓点
第一节 抗战时期诗歌的发展趋向
第二节 艾青
第三节 田间及其他诗人
第四节 胡风及“七月”诗派
第二十六章 活跃在抗战舞台上的戏剧
第一节 短剧的风行
第二节 郭沫若的历史剧
第三节 曹禺的《北京人》和《家》
第四节 夏衍的剧作
第五节 其他剧作家的剧作
第二十七章 抗战时期国统区小说的丰收
第一节 抗战小说的勃兴
第二节 张天翼、沙汀、艾芜的小说
第三节 茅盾的《腐蚀》与《霜叶红似二月花》
第四节 路翎及其《财主底儿女们》
第五节 中长篇小说的创作热潮
第二十八章 黎明前的沉思与奋起
第一节 在民主解放斗争中奋进的国统区文学
第二节 关于“主观论”和现实主义问题的论争
第三节 老舍的《四世同堂》
第四节 巴金的《寒夜》
第五节 钱钟书的《围城》
第六节 《虾球传》及其他长篇小说
第七节 抒情文学和讽刺文学
第二十九章 新的人民文艺
第一节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解放区文艺新貌
第二节 民歌体叙事诗及其他诗作
第三节 解放区报告文学的丰收
第四节 新歌剧及其他剧作
第三十章 赵树理、丁玲及解放区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赵树理的小说
第二节 孙犁、刘白羽的短篇小说
第三节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第四节 《暴风骤雨》及其他中长篇小说
第三十一章 台湾和香港、澳门文学(1919—1949)
第一节 曲折前行的台湾、香港文学
第二节 台湾新文学的萌芽
第三节 不断拓展的台湾新文学报刊、社团
第四节 多种文学体裁的全面收获
第五节 台湾新文学的冰冻与复苏
第六节 赖和、杨逵、吴浊流等台湾新文学代表作家
第七节 香港和澳门文学
结束语
附录:中国现代文学大事记(1915—1949)
后记
修订后记

章节摘录

这次大众化问题的再讨论,在国统区和解放区同时展开。这次讨论比已往的讨论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也接触到“民族的新的文艺形式”问题;但由于理论水平的局限,还没涉及问题的实质。到了1938年10月毛泽东关于民族形式问题讲话发表后,才使大众化问题的讨论又深入了一步,进而探讨文学民族化特别是其中的民族形式问题。193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重要报告。为了深入地从思想上、理论上认清“左”、右倾错误的根源,毛泽东在报告中着重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此后,毛泽东又相继发表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等一系列文章,对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1940年1月,毛泽东亲自为在延安创办的《中国文化》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文章在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的同时,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提出了为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而斗争的号召,毛泽东指出:“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毛泽东关于建立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形式的论述,促进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对文艺大众化的思考。于是,文艺工作者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大讨论,首先在延安展开。延安的《新中华报》、《文艺突击》、《文艺战线》、《中国文化》等报刊,都发表了文章;延安和其他一些解放区还召开过民族形式问题的座谈会。周扬、艾思奇、萧三、何其芳、沙汀、柯仲平、罗思等都撰文参加了讨论。

后记

这次修订,各执笔人先将分工撰写的章节进行修改,再由主编加工、定稿。修订后的本书,内容有所充实,文字风格也更为和谐、统一。其中,"台港澳文学"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阎延文撰稿,暂作为第31章列入第三编,待以后有机会时,再进行扩充、调整。我们期待着台湾同行以及其他方面有实际体验的同行,将来能有机会投入这件工作,以使这部分文学史内容更为丰富、完善。"中国现代文学大事记"由北京师范大学刘勇教授编撰,这虽然是一件资料性较强的工作,却也涉及到诸如对历史事件和作家作品的评价这样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显然,如何编撰一个详略适当而又不失之于偏颇的"大事记",也将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工作。总之,我们热诚地期待着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读者继续对本书给予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修订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 PDF格式下载



虽然纸张有点像盗版的……不过可能就是这个样子的吧~买来做教材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