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审美基础
2004-07-01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美娟
150
《医学审美基础》以新医学模式为背景、为前提,在绪论中首先把全书议论的问题给予时代坐标、逻辑坐标的定位。在内容的逻辑顺序上,以概念“医学美”为全书的理论基础,阐述医学美既属于认识论范畴,也属于方法论范畴。突出医学美育的性质,旨在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理论的安排上,将美学基本原理中关于美、审美及美的创造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其中,同时结合医学实践中与美学联系密切的问题给予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阐述和研究,诸如医患问题、医学美创造、医学美学的临床应用及医学形式美等,并对医学审美的特殊规律给予分析和总结。
第一章绪 论 第一节浅析医学模式的演进 一、医学模式的历史演进 二、医学模式演进的哲学认识 第二节医学需要审美 一、医学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二、医学包含审美 第三节医学审美文化 一、医学文化与医学审美文化 二、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人文关怀 三、医学人文品格与医学审美修养 四、医学审美修养与医学审美教育 第二章医学美 第一节医学美的含义 一、美的历史生成 二、美的本质 三、医学美的本质 第二节医学美的特征 一、具体性与抽象性的统一 二、社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三、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 四、创造性与继承性的统一 五、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 第三节医学美体系的构成元素 一、医学美的自然元素 二、医学美的社会元素 三、医学美的艺术元素 四、医学美的科学技术元素 第三章 医学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第一节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一、美的内容与形式 二、形式美的感性要素 三、形式美要素的组合规律 第二节医学美的内容与形式 一、医学内容美 二、医学形式美 第三节医学中人的生命之美的内容与形式 一、人的生命之美的内容 二、人的生命之美的形式 第四节医学形式美强调与医学现代化 一、医学形式美与医学现代化 二、医学形式美与人的现代化 三、科学与艺术的否定之否定 第四章审美与医学审美 第一节审美 一、审美主体 二、审美对象 三、审美发生的条件与契机 第二节美感 一、美感的本质 二、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三、美感的心理构成 四、美感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医学审美与医学美感 一、医学审美 二、医学美感 第四节医学审美观照的学理特点 一、医学审美观照的科学性 二、医学审美观照的人文性 三、医学审美观照的效益性 四、医学审美观照的个体性 五、医学审美观照的时代性 第五章 医患关系的审美探讨 第一节当代医患关系 一、“医”与“患”的界定 二、医患关系类型 三、医患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医患关系的美学关注 一、形而上的美学关注 二、形而下的美学实践 第三节美学视角的医患沟通 一、医患沟通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医患沟通的作用 三、医患沟通的一般审美原则 四、医患纠纷与医学审美难题 第四节医患沟通效果与审美评价 一、医患沟通效果分类 二、医患沟通效果的评价内容 三、医患沟通审美评价与审美标准 第六章 医学审美创造 第一节医学审美创造的多维结构 一、审美创造的含义 二、医学创造的含义 三、医学审美创造的含义 四、审美创造与医学审美创造的关系 第二节医学审美创造与创造性思维 一、医学审美创造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二、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 三、创新意识与意志磨炼 四、创新思维与审美情趣 第三节医学审美创造与道德审美要求 一、医学审美创造评价 二、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 三、创新精神与奉献精神 第四节医学审美创造与技法审美要求 一、创造性思维技法 二、临床技法的审美要求 第七章 医学美学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医学美学临床应用理论 一、医学美学临床应用理论的含义 二、医学美学临床应用理论的基本问题 三、医学美学临床应用理论与医学美学 第二节医学审美治疗 一、治疗的内涵与外延 二、医学审美治疗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医疗流程的美学体现 一、医疗区域分布的情理并重 二、服务窗口之间线路的简捷流畅 三、标识系统的艺术设计 四、诊疗空间的虚实搭配 第四节特殊科室美学功能强调 一、儿科——突出活泼、轻松的审美氛围 二、产科病房——强调温馨、优雅的审美氛围 三、急诊室、ICU——强调踏实、稳重的审美氛围 四、医学美容外科——运用形式美规律 五、普通外科——运用形式美规律 第八章 医务工作者的审美修养 第一节审美修养是从医之必须 一、领悟前人的教诲 二、聆听时代的呼声 三、眺望未来的医学要求 四、审美修养与医学人文回归 第二节成为审美的人 一、爱美、懂美和审美的人 二、审美主体的自身修养 三、审美素质的评价 第三节医学语言艺术 一、语言艺术的构成要素 二、临床医学中的特殊语言要求 三、自觉提高语言艺术修养 第四节医务工作者的审美心理素质 一、审美心理素质的含义 二、审美心理素质与人的素质系统 三、审美心理素质与医学审美创造 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页: 插图: 而审美趣味虽有个性差异,但它却力求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偏爱,因为人们总希望别人分享他的美感。这就出现了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审美标准是个体在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审美判断尺度,它的形成受审美趣味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和主体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关。成熟的审美标准应具有普遍性和可塑性。随着文化艺术知识愈来愈丰富,接触的艺术作品愈来愈多,人们就能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审美标准,随之形成审美理想。审美理想是个体的理性观念,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的追求和期待,它指导和激励着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奔向人性的完善。审美趣味一旦形成,就会把主体引向与其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相符的审美活动中。傅雷在给他的儿子傅聪的信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比起近代的西方人来,我们中华民族更接近古代的希腊人,因此更自然,更健康。我们的哲学、文学即使是悲观的部分也不是基督教式的一味投降,或者用现代语说,一味的‘失败主义’,而是人类一般对生老病死,春花秋月的慨叹,如古乐府及我们全部诗词中提到人生如朝露一类的作品;或者是愤激与反抗的表现,如老子的《道德经》。——就因为此,我们对西方艺术中最喜爱的还是希腊的雕塑,文艺复兴的绘画,十九世纪的风景画,——总而言之是非宗教性非说教类的作品。——猜想你近年来愈来愈喜欢莫扎特、斯卡拉蒂、韩德尔,大概也是由于中华民族的特殊气质。在精神发展的方向上,我认为你这条路线是正常的,健全的。——你的酷好舒伯特,恐怕也反映你爱好中国文艺中的某一类型。亲切,熨帖,温厚,惆怅,凄凉,而又对人生常带哲学意味极浓的深思默想;爱人生,恋念人生而又随时准备飘然远行,高蹈,洒脱,遗世独立,解脱一切等等的表现,岂不是我们汉晋六朝唐宋以来的文学中屡见不鲜的吗?” 不同时代和社会的个人、阶级、民族,都按照各自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来进行审美判断,体现着各自的审美标准。这是审美标准的主观性和相对性。但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是不依人的主观意识而客观存在的。这是审美标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正如普列汉诺夫所指出的:“人们对美的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无疑地在变化着。但是,如果没有绝对的美的标准,如果所有美的标准都是相对的,这也并不等于说我们没有任何客观的可能性来判断某一艺术构思表现得好不好”,“描绘同构思愈相符合,或者用更普通的话说,艺术作品的形式同它的思想愈相符合,那么这种描绘就愈成功。这也就是客观的标准。”
《医学审美基础》可作为医药类普通高等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医学审美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医务工作者、医药卫生管理人员提高审美修养的自学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