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济学基础

石海燕 蓝色畅想
出版时间:

2002-7-1  

出版社:

蓝色畅想  

作者:

石海燕  

页数:

176  

前言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金融事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组织编写的,供中等职业学校金融事务专业及会计、商贸、旅游和社会公共事务,以及其他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使用。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完整准确地反映新颁“经济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本书的主要特点有:(1)功能的实践性。书中单设实践教学模块,指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正文插入学生参与栏目,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练习多为运用型题目,有能力梯度;章后有课外活动设计,便于学生参与社会生活。(2)结构的多样性。各章都由引语、正文、辅文(楷体字)、参与栏目、语录、资料卡、练习、课外活动设计等部分构成,各有独特的功能,如正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了解、理解和运用的内容;语录用于突出重点,深化主题,其目的在于启发引导学习。(3)使用的灵活性。书中内容分基础教学、选用教学和实践教学三大模块,选用模块中的四小模块可供各学校不同专业根据需要选择;理论教学模块中,又内含辅文(帮助理解正文、开阔视野)、资料卡(扩展深化正文)、课外活动设计等小模块,供学生自由选择,以促进个性发展。  本书的教学时数为64学时,其中必学内容50学时(基础模块和实践模块),选学内容8学时(选用模块),机动6学时。

内容概要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金融事务专业)》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金融事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主干课《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国家规划教材,它是金融事务专业及相关经济专业的主干课程,承担着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经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打下一定基础的任务。《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金融事务专业)》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商品和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经济结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国民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财政和金融、个人收入分配、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宏观调控等。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金融事务专业)》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金融事务专业的教学用书,还可供其他经济类专业学生使用。

书籍目录

绪论第1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第一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二节 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一、国有经济二、集体经济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第三节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一、个体经济二、私营经济三、外资经济练习第2章 商品和商品经济第一节 商品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二、商品的二因素三、商品的价值量第二节 货币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二、货币的基本职能三、纸币和通货膨胀第三节 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二、价值规律的作用练习第3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 市场经济及其基本特征一、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练习第4章 企业第一节 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一、企业的涵义和作用二、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企业的生产过程一、企业的生产过程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第三节 企业的资本运动一、企业资本的循环二、企业的资本周转第四节 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二、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意义三、企业的联合、兼并和破产练习第5章 经济结构第一节 经济结构及其调整一、经济结构的涵义和内容二、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二节 产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一、三大产业二、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第三节 地区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三、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练习第6章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第一节 商品流通一、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二、商品流通的渠道、环节和方式三、商业和商品流通费用第二节 货币流通一、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二、货币流通的调节三、信贷和利息练习第7章 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第一节 市场体系一、市场和市场体系二、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第二节 市场机制一、市场机制的含义和内容二、价格机制的核心练习第8章 国民收入分臣和社会保障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一、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三、积累和消费第二节 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的特征和作用二、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练习第9章 财政和金融第一节 财政和税收一、财政收入和支出二、税收第二节 银行和保险公司一、我国的银行二、我国的保险公司练习第10章 个人收入的分配、支配以及消费第一节 个人收入的分配一、个人收人分配的方式二、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第二节 个人收入的支配一、储蓄二、个人投资第三节 生活消费一、生活消费的结构和水平二、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练习第11章 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一节 当代世界市场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二、当代世界市场新特点三、世界性贸易和金融组织第二节 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一、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二、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形式练习第12章 宏观调控第一节 宏观调控和调控原则一、宏观调控的客观必然性二、宏观调控的原则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一、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二、宏观调控手段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财政政策二、货币政策练习实践教学——社会调查指导第一部分 社会调查的基本知识一、什么是社会调查二、社会调查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三、怎样进行社会调查四、怎样写调查报告第二部分 市场调查和企业调查 指导一、市场调查指导二、企业调查指导第三部分 调查报告的例文

章节摘录

  第四,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思想落后于实际的情况经常发生,错误难免,社会调查是纠正错误倾向和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我们所以会犯错误,其原因都是由于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脱离当时当地的情况,主观地决定工作方针,而科学的社会调查,有利于做到主观和客观相结合,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因而成为克服和纠正各种错误思想、树立正确思想的有效方法。社会调查还是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一个人的许多思想认识问题,靠灌输、说教往往效果不好,实践最有说服力。如果他对该问题深入调查一番,往往便迎刃而解。这是因为社会调查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灌输,而是调查者通过自己的主动观察、访问而自觉形成的看法;不是依靠个别报告人的说服和教育,而是通过广大群众的情绪感染而产生的认识;不是抽象的理性启示,而是活生生的事实教育。  第五,是端正党风和学风的基础环节。毛泽东同志早在50多年前就说过,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党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屡禁不止,党风不正和腐败蔓延的原因虽然很复杂,但往往同有些干部忘掉了党的根本宗旨,忘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作风有着密切联系。要克服干部中的官僚主义、遏制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和健全监督机制固然十分重要,但提倡干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让他们时时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社会调查是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  学风问题的实质是思想方法问题。端正学风,最主要的是克服主观主义,克服教条主义.坚持与时俱进。社会调查有利于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因而是克服主观主义的基础环节。  (二)社会调查的作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同志的名言。早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的序和跋》一文中就指出:“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对于担负领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具有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本的知识。”毛泽东同志的话,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比打仗更为复杂的事业,更需要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更需要搞好社会调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济学基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