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张文显 编 高等教育
出版时间:

2004-3  

出版社:

高等教育  

作者:

张文显 编  

页数:

486  

字数:

53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的全国法学专业研究生教材。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理论创新为宗旨,以专题研究的方式,深入探讨了法理学研究中的重大理论、方法和前沿问题,包括法学方法论、法律方法论、法学范畴论、法律本体论、法律发展论、法律运行论、法律价值论、法律文化论、权利义务论、人权论、法治论、法律责任论、法律职业论、法律程序论、法律全球化。本书有助于拓展研究生的法学理论视野,带领研究生进入法学的理论前沿,引导研究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法理学的根本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带有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性的现实问题。

作者简介

张文显,哲学博士,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法学方法论 第一节 法学方法论概述 第二节 法学的方法论原则 第三节 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二章 法律方法论 第一节 法律方法论概述 第二节 法律思维方式 第三节 法律解释 第四节 法律推理第三章 法学范畴论 第一节 范畴的词义和语义分析 第二节 范畴及范畴体系的发展和建构 第三节 法学的范畴体系 第四节 法理学的中心范畴 第五节 法理学的基石范畴第四章 法律本体论 第一节 法律的定义 第二节 法律的本质 第三节 法律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法律的要素第五章 法律发展论 第一节 法律发展释义 第二节 法律发展的途径 第三节 法律发展的内容 第四节 法律发展的主体 第五节 法律发展的资源第六章 法律运行论 第一节 法律运行概论 第二节 法律运行的外在过程 第三节 法律运行的内在过程第七章 法律价值论 第一节 法律价值概述 第二节 秩序 第三节  自由 第四节 正义 第五节 效率第八章 法律文化论 第一节 法律文化概述 第二节 法律文化的定义与要素 第三节 法律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节 法律文化的模式、传承和变迁第九章 权利义务论 第一节 权利和义务概念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权利和义务的释义 第三节 权利和义务的形态及分类 第四节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第十章 人权论 第一节 人权基本内涵的理论阐释 第二节 人权的制度表达 第三节 人权的救济机制第十一章 法治论 第一节 法治的社会内涵与意义 第二节 法治的要素与机制 第三节 社会自治——法治的社会基础 第四节 理性文化——法治的文化基础 第五节  民主政治——法治的政治基础 第六节 商品经济——法治的经济基础 第七节 我国法治发展的现实路径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论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释义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本质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主体与客体 第四节 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 第五节 法律责任的执行第十三章 法律职业论 第一节 法律职业的释义 第二节 法律职业与法治第十四章 法律程序论 第一节 法律程序概述 ……第十五章 法律全球化论附录一 关键词索引附录二 主要法理学著作、译著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法律现象而形成的法律学说和理论体系。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一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理学也应该是法律观与法学方法论的统一,它不仅要对法律世界的总体图景做出理论概括和说明,从而揭示法律的本质及其运动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要为法律世界中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提供一套思想与行动的方法,以正确而有效地指引法律研究和法律实践。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法理学相比,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之所以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就在于其方法的科学与有效。因而,掌握并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法学方法论,对于法学研究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方法与方法论 方法一词,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同时也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哲学概念。据考证,在古希腊语言中,方法一词是由“沿着”和“道路”两个词组合而成,意即接近某物的途径。在古汉语中,则用“法”、“术”、“道”等词表达类似的意思。

后记

无论是本科生教学,还是研究生教学,教材是规范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为适应研究生教学的需要,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指导小组于1993年编写出版了法理学课程的研究生教材,即《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与方法论》(张文显主编)。本教材是国内第一本供研究生教学使用的法理学教材,填补了国内法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教材的空白。本教材出版后,在国内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教学中使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积极的评价。1994年,经当时的国家教委组织的专家评审,本教材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自1996年以来,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实践需要,我们开始讨论和研究教材的修订问题。2002年,本教材被国务院学位办确定为全国研究生推荐教材,这无疑有力地加速了本教材的修订进程。在教材修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下列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充分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系统阐述和升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报告的重要理论,对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以及法学的理论创新与学术进步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我们在修订本教材的过程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本教材具有正确的理论方向、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厚实的理论底蕴。第二,坚持把理论创新放在首位。理论创新是学术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门学科永葆生机的源泉。理论创新意味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体体现为三个解放,即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教材建设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把理论创新放在首位,不断吸纳新论题,总结新成果,创造新理论,才能为教学提供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的教材。本教材的修订始终坚持把理论创新放在首位。在论题上,本教材总结了近十年法理学研究的新主题,吸纳了法律方法、法律职业、法律程序、法律全球化等。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PDF格式下载



内容很好讲的很清楚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