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杨建滨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图书发行部(兰色畅想)
出版时间:

2003-11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图书发行部(兰色畅想)  

作者:

杨建滨 编  

页数:

315  

Tag标签:

无  

前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纲要》从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新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决心彻底屏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明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人类个体的存在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个体存在的完整性不是多种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亦不是条分缕析的理性思维的还原。第一,“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新课程努力改革既有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把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作为具体改革目标之一,力图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承认学习过程的价值,注重在过程中把知识融入个体的整体经验,转化为“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第二,“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课程从整体主义的观点出发,贯彻自然、社会与自我有机统一的原则,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人格统整的人。例如,新课程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就是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展开的。  2.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内容概要

  《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结合实验区的教学实践,由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组织有经验的初中美术老师和教研员撰写。内容包括美术课程改革背景、学习领域与教学基本取向、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评价的发展以及美术新课程和教师个人成长等。《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围绕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根据初中美术教师的需要,即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导入案例,创设情景,强调学习者的活动和对话,切实促进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本教材可供初中美术教师新课程培训使用,也可作为各类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教材。

作者简介

  杨建滨,江苏宜兴人,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高校美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武汉青年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学科专长与研究方向:美术教育研究与美术理论。获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研制与实验”项目,核心组成员及子课题负责人。近年来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出版有学术专著《谁在操纵艺术》和高校专业教材《美术学科教学概论》等多部著作,主编《美术教育词典》、《美术欣赏》教材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引论 我们需要怎样的美术教学观念和方式第1章 基础美术教育发展状况与课程改革背景第一节 情景分析——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第二节 情景观察——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三节 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美术新课程的背景与理念第2章 美术新课程的学习领域与教学基本取向第一节 从学科出发——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美术第二节 兴趣与发展——在美术学习中健全人格第三节 关注人的社会——在美术学习中认识社会第四节多元与综合——在美术学习中培养能力第3章 美术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第一节 有效教学——以学生的获得为准则第二节 最优教学——多元智能的合理选择第三节 主体参与——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第4章 美术新课程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一节 存在的价值——环境资源是一种教育元素第二节 环境资源与人的关系——认识双边的影响和作用第三节 开发与利用——教学环境资源的调控优化第5章 美术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第一节 教材评价——满足学生需求和教学选择第二节 课堂评价——渗透教学过程的并行原则第三节 学生评价——质性评价与多元评价的自我性第四节 教师评价——在监控与反思中寻求新的路径第6章 美术新课程与教师个人成长第一节 教育观念——树立一个新的教育观念第二节 知识结构——形成教师的综合素质第三节 教学能力——教师工作的基本功第7章 美术课程标准与美术教学大纲的比较第一节 课程性质——由学科发展到学生发展第二节 内容与目标——由指令性知识到课程目标的整合第三节 教学评价——由主观性关注结果到自觉性关注过程第8章 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美术试用课本比较第一节 教材理念——转向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第二节 体系结构——寻求综合的学科性质与呈现方式第三节 勤工作情境创设——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中主要参考书目后述

章节摘录

  艺术的概念和范畴在新的科技革命的冲击下是否有了新的变化?艺术如何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如何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问题促使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对美术和美术教育进行了重新思考①。因此,现代美术教育中,强调美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强调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获得终身有益的美术能力,强调美术教育让学生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材料包括声、光、电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都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中所呈现的普及化、生活化、多元化、解构化等特征的影响分不开的。  2.多元文化的教育  随着通讯与交通工具的发展,人类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然而,文化交流是一柄双刃剑,不同的民族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偏见与冲突。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者认为,缺乏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是导致民族偏见的重要原因。加强多元文化的跨文化教育是致力于民族间的相互理解、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教育的使命就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使他们认识到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而且相互依存。因此,建议从幼儿开始,学校就利用各种机会来进行这种双重教育,把文化多元化作为人类财富的源泉加以宣传,并由基本的宽容发展到尊重和赞赏其他文化,在保存、发展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  多元文化的教育是在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为了解国内各民族文化而实施的多元文化教育,这是国内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教育;二是为了解其他国家历史与文化而实施的教育,属于国际间的跨文化教育。  国内的多元文化教育要求关心各不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与贡献。应强调不同民族和文化在历史上的联系、各民族之间的帮助、移民对所在国作出的贡献,以及过去和现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社会的环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