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文科
2003-8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于黔勋 著
216
一、为什么要学综合文科 当同学们拿到综合文科课本,一定会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综合文科呢? 首先,综合文科能帮助同学们学到必需的人文科学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职业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这四者之间有交叉,有渗透,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但它们的区别也是明显的,不能彼此替代。文化素质是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十分重要。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往往反映为他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通过人文学科学习和环境熏陶逐步培养的。综合文科课本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需的人文知识,选编了有关内容提供同学们学习。 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杨振宁的文化修养十分深厚,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史学、考古等都相当了解,对音乐、摄影等艺术也有广泛的兴趣,并能写诗作词。他在读初一、初二时,曾利用暑假跟从老师学习《孟子》,经过一个半暑假的学习,就可以把《孟子》从头到尾背出来。他回忆道,《孟子》中的儒家哲学使他“了解整个中国的思想方式,对自己整个的思路有很大影响”。他认为,学习中国文化,“不仅对于思路、做人的方法,而且对于一个人的整个素质,都有很大影响”。 学习综合文科,除了了解一些人文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对社会负责,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正确。 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这样说:“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见到的情景:毒气室是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综合文科》主要内容:面临21世纪人才和职业岗位的激烈竞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仅靠熟练的专业技术能力是不够的,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成为一个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人。《综合文科》正是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原则要求,在调查、分析、论证中等职业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现状和需要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全书分为10个专题,分别介绍了宇宙探索、地球家园、近现代战争、国际格局、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古代文明、近现代文明、世界遗产、艺术瑰宝等人文科学基本知识。《综合文科》贯彻了注重融合、突出运用、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指导思想,力图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第1专题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一 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天书1 迷人的天空2 动人的传说3 小小寰球二 一幅描绘不完的图像1 天圆地方2 地心说3 日心说4 爆炸一膨胀说5 现代宇宙观三 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1 漫漫的探索之路2 探索宇宙的意义3 宇宙,永远的谜第2专题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 人类的生存环境1 美丽的大自然2 生存环境形成史3 大自然的“回报”4 人类必不可少的要素——自然资源二 资源短缺与环境危机1 人类利用资源的历史2 全球性资源问题3 “生存危机”的产生4 全球性环境问题三 中国的资源与环境1 中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点2 不容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3 我国环境保护初见成效四 善待资源,保护环境1 珍惜地球2 善待资源,永续利用3 保护环境,共创美好的明天第3专题 近现代重要战争与国际关系一 战争:一个沉重的话题1 战争面面观2 军事名著与军事谋略3 科学技术与武器的发展二 近代重要战争与国际关系1 西欧诸国争夺殖民霸权的重要战争2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重要战争三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改变1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3 “冷战”与美苏争霸第4专题 国际格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 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转变1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3 新军事革命的挑战二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l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2 和平与发展大潮中的逆流3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4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5专题 社会发展的动力——科技进步一 科技进步创造的历史奇迹1 科学技术的发达缔造了中国封建大帝国2 先进的科学技术使英国率先成为工业强国3 弘扬科学技术让德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4 科学技术为本使美国跻身世界经济强国5 科学技术立国使日本变为经济大国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提出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三 当代世界科技革命的汹涌浪潮四 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严峻挑战第6专题 可持续发展与人类进步一 崭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二 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平坦三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四 共建地球家园第7专题 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二 人类文明的摇篮三 交相辉映的古代文明成四 世界三大宗教第8专题 近现代文明的传承与成就一 从“神”到人的伟大转折——文艺复兴二 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文化三 工业革命进程中的文化四 20世纪文化的多元化五 新旧交替的中国近代文化六 高歌猛进的中国现代文化第9专题 远古的馈赠——世界遗产一 世界遗产走进现代人的视野二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明珠三 世界自然遗产中的奇葩四 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第10专题 充满魅力的人类艺术瑰宝一 色彩的王国——绘画艺术二 “上帝”的手艺——雕塑艺术三 永恒的瞬间——摄影艺术四 没有国界的语言——音乐艺术
如梦想成真的人登月和“火星车”①的诞生等。可以说,人类已进入了全波段、全方位宇宙探索的新时代。 人类走进“第四疆域”为时不远,科学家将天然环境划分为四大疆域,人类进步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以对天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为标志。最初人类只适应陆地,2000多年前向海洋进军,20世纪初进入天空(大气层),20世纪50年代跨进第四疆域——太空。40多年来,全球发射到空间轨道的航天器已达4000余个。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讯广播卫星、遥感卫星已经深刻改变而且还将继续改变人类的生活。 通过宇宙探索,不断地丰富了人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宇宙观。生命起源的追溯,天体演化的揭示,奇异天象的解释,改变和更新了人们思维方式,驱散了千百年来存于人们心中的种种谜团。我们认识到,历史上帝王自命为“天子”,是封建统治者愚弄、欺骗百姓们的伎俩;宗教神学杜撰的“上帝造人、造万物”,是束缚人民的枷锁。时至今天,仍有种种逆科学的暗流,在所谓科学、宗教的伪装下,散布奇谈怪论,制造歪理邪说,稍有天文学常识就能戳穿其诡计,揭露其造谣惑众的险恶用心以及他们伪科学、反科学的真实面目。 人类可持续发展意义 对宇宙的探索,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和维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资源的利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要求不断发展,需要有一个源源不断供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资源的自然环境。目前,人们的眼光已开始转向宇宙环境。宇宙环境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首先是太阳能资源,相对地球而言,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但目前地球上直接利用太阳能还远远不够,如何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太阳能潜力很大、前景诱人;其次是矿产资源,仅月球就发现约60种矿藏,还有不少富含矿体的众多小行星,这些都是缓解地球上矿产资源紧缺的重要信息;再就是空间资源,人造地球卫星可以从高空更清晰、更多、更准地观测地球和其他天体,更迅速、大量地收集各种地球和宇宙的信息;通过生物在失重等条件下的科学实验,已经为地球农作物增产带来了福音。 第二,研究和预示人类的发展前景。人们可以通过对宇宙世界的探测、研究、分析,寻找人类终级发展的时空度。目前已知,太阳只是“日到中年”,太阳的年龄估计有100亿年左右,以后还有约50亿年的稳定期。依附于太阳的地球,也有约40多亿年的发展期。对人类来说,这个发展期非常漫长。人类社会至今不到1万年,40多亿年科学发展是难以想像的,在太阳衰亡之前,是否可在宇宙间寻找新的人类居住地,将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愿望和选择。 第三,防患于未然。近地天体(如彗星、流星体等)和近地小行星耀人类日益关注的“天外来客”。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加紧对上述天体的监测,密切注视它们的行踪,计算它们的运行轨道,并准备研制新一代太空导弹,将贸然飞向地球的小行星阻截在太空,使其爆炸破碎或改变其运行轨道。 ……
《综合文科》内容浅显、语言通俗、图文并茂,适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使用。